APP下载

用梦想深耕不负一方山水

2018-05-14宋婷婷

公民导刊 2018年6期
关键词:北碚区北碚李波

宋婷婷

30年路漫漫,梦想如璞玉被打磨出光泽,李波愿做一缕微光,和千万人汇聚照亮前路。

今年3月底,重庆市北碚区在全国率先完成污染源普查清查工作,建立8863家普查基本单位名录库。

全国污染源普查是根据《全国污染源普查条例》依法开展的重大国情调查,每10年一次,意义重大。这项工作的背后,凝结了北碚环保人无数的艰辛与汗水,北碚区环保局副局长李波,也在其中。

采访李波那天下午,天空突然放晴,阳光让这座“重庆后花园”瞬时明艳无比。对这片土地,生于斯长于斯的李波爱得深沉,而她的30年基层环保工作,也尽染北碚山水的色彩。

北碚第一代环保人

挑着箩筐去采样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充满奇妙,有时一次相遇就可能改变际遇。李波之所以入职区环保局,恰恰印证了这句话。

在原西南农业大学读大四那年,李波去购买实验用的试剂,偶然遇上后来的老师兼同事周正宾。周正宾看到小姑娘模样的她来买试剂,不禁好奇。一番攀谈后,他向植物保护专业的李波抛出橄榄枝,“区环保局人手紧缺,你专业比较对口,不妨考虑加入。”这让即将毕业的李波有些动心,并促使她在填写分配志愿时选择了北碚。

1988年,二十岁的李波和另外两名新人一起到北碚区环保局监测站报到。他们和站上原有的5人可谓名副其实的北碚第一代环保人。

大学时,李波就常因课程需要上山下田,在大自然的芬芳中无数次与泥土亲密接触。然而,当她工作后第一次拿着采样瓶靠近被污染的水和土地时,袭来的却是阵阵恶臭。

“黑色的污水从制药厂哗哗流向污水处理设施处,苍蝇横飞、臭气熏天,让人头皮阵阵发麻。那时也不像现在配备有防护服,顶多就是戴上口罩和手套,然后将污水一瓢瓢舀入采样瓶。我一着急,污水全洒在了手脚上。”仿佛一团棉花堵在胸口,李波不敢相信这就是她日后的工作环境。

可是后来,一件事情令她深受触动、心态转变。

李波回忆,“当时交通尚不便利,各方面条件都比较简陋,老师们要去位于北碚与璧山交界处的八塘镇某纸厂采样,只能挑着装有沉重设备的箩筐一站站转车加步行过去。纸厂有锅炉,但没有规范的人行梯,便在旁边搭个脚手架攀爬上去,颤颤巍巍地站在高空,举着极重的采样杆采废气,一站就起码要二十分钟。”

“周正宾老师在单位被唤作‘小周,其实也有四十多岁了,另有三位老师年纪更长。但正是这样一群算不上年轻的人不辞辛劳,一步一步干出了环保事业。”李波说,她是幸运的,如果没有这群肯教肯干的老师带她入行,她恐怕难以坚持下来。

最让人难受的是

怀疑自己心肠太硬

多年的基层磨砺让成为副局长的李波自有独当一面的从容,谁料她会遭遇环保生涯中最揪心的事。

2000年,重庆启动净空工程,开展企业及个体工商户燃煤整治工作,李波因此时常带队走上北碚区街头执法。

“我们去一个菜市场,叫停一摊铺燃煤烧猪蹄的行为。摊主执意不听,有同事就提着水将烧着的煤炭浇灭了。摊主霎时红了眼,提着菜刀一路追着我们跑。其他摊贩也纷纷过来将我们团团围住,指责我们有吃有喝就不让他们吃饭。双方矛盾眼看一触即发,还好公安及时控制住现场局面,否则可能会酿成群体性事件。”李波说,这些或令人身处危险、或让人辗转纠结的事,是他們那些年里时常遭遇的。

“有一天,一位同事上街执法回来,身上的制服被撕烂了一个大口子。他说是规劝卖豆花饭的某店主不要燃煤时,那人情绪失控之下把他衣服给撕烂了。谁知从第二天开始,那店主就到环保局来‘报到,说饭碗被砸了,要上我同事家吃饭去,就这么守了大半个月后,才终于被规劝回家。”彼时同事委屈的表情,至今印在李波的脑海里。

而后来发生的一件事,更令李波失眠了,“那时北碚老城区车站附近有很多餐饮小店,我记得其中有一家店主有些残疾。禁止烧煤之后,他又舍不得花钱改烧天然气。生计没了着落,他便天天到环保局来哭着讨说法。同事们都同情他,嘴上虽不谈此事,但一个个如鲠在喉。”

“说实话,改烧天然气需花费好几百块钱,这对于靠小本生意养活一家老小的人来说确实为难。但煤烟型污染对群众健康的危害不容小觑,这一项整治工作至关重要,该推进还得推进。可是,当那些反对、质疑还有哭泣反复拷问我们的良心时,我们也忍不住自问:是不是自己的心肠太硬了?”忆起当年事,李波的话语间仍然透着酸楚无奈。

好在经过两三年的努力,煤烟型污染的监测数据解除了李波的担忧。

“当时,市委市政府成立了检查小组暗查各区县燃煤情况。那一年,暗查小组在北碚数次抽查,未发现一例燃煤情况。”李波说,这些成绩平复了曾经的难过与纠结,并最终给予他们前行的力量。

细雨润无声,

用长年讲座让人抛弃痼习

近年来,李波常常往北碚各街道社区里跑,热衷与老头老太太们打交道。

“李局长,今天又给我们讲什么内容呀?”在社区活动中心,人们甫一见到李波就热切地问。

“就快过年了,今天我来给大家讲讲吃烟熏腊肉香肠对人体的危害。”这是临近春节的一次环保知识讲座现场,李波恳切地讲解烟熏肉对人体的危害。讲座结束,人们纷纷表示今年不再生火熏肉了。

“有监测数据显示,年末密集熏腊肉期间,空气质量确实大幅下滑。但它又是重庆人延续已久的民俗,政府也屡禁不止。”现在换个角度来宣传,李波认为效果很好。

她把向公众宣传环保知识这件事看得很重,“如果条件允许,我会一直把环保讲座持续下去。我还记得自己刚参加工作那会儿,亲戚们问我在哪儿工作,当我回答环保局时,大多人的反应是,‘哦,就是扫街那个单位。”李波说,这并非贬低扫街这一职业,而是因为曾经环卫比环保的理念更深入人心。“扫街使环境整洁,在他们看来就是环保。这也从侧面说明,当时大多数人是不具备环保意识的。”

李波在频繁的讲座中发现,人们在环保方面的意识已经较高,但是大多数人对于自身行为对别人的影响,甚至对自己产生的影响仍不自知。自2015年开讲至今,李波借助区环保局及区科协科普大学的平台,已深入社区开展环保知识讲座数十场,内容涉及塑料制品、家庭装修等对人体及环境的危害。

“如果通过宣传,让人们对使用塑料制品、生火熏肉这样的生活习惯存疑,这便是对痼习最有力的动摇,并有可能带来颠覆性的转变。做环保是细雨润无声,我并不奢望立竿见影,只希望通过几年甚至十年的努力促使其发生转变。”李波说,中国传统文化从来不是让人与大自然对抗,而是提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她坚信,有此文化底蕴,再历经两三代人,人们的环保意识将发生巨大改观。

我并非获奖者,

只是代表团队领奖

自建局以来,北碚区环保局也有新鲜血液陆续注入。老一代环保人恪守敬业之道,新一代环保人力争创新进取,既传承又变通,交相融合之下激发出一股昂扬生机。在这支传统又富有朝气的队伍的努力下,北碚的天更蓝、水更清。

在后辈们看来,这些老环保人就如同一面大旗,仅仅是其从容站立、迎风飘扬的姿态就足以使人获得力量。而公众,也对他们的忠诚和努力给予褒奖。

2016年,我市环保领域首个奖项“重庆绿色年度人物”设立。李波因28年深耕环保事业,且带领团队为北碚区拿下过中挪合作POPs地方履约能力建设项目,故被作为环保行业的代表进入推荐名单,并经多轮公众投票,她与其他九名获奖人一起走上了领奖台。

镁光灯下,耳边传来雷鸣般的掌声,一贯云淡风轻的李波不禁心潮涌动。近30年过往清晰如昨,有喜悦有心酸,但唯独没有后悔。

抑制着声线里的颤抖,李波情不自禁对一路同行的人们致谢。她说,“我并非获奖者,只是代表团队上台领奖的人。这个奖代表的是公众对环保人以及我们从事的环保工作的肯定。”

猜你喜欢

北碚区北碚李波
北碚: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最亮底色
北碚区人大常委会“我们的制度”云主题馆上线
风从哪里来
重庆市北碚区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研究
重庆市北碚区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基于RS和GIS的重庆市北碚区城市扩展规律研究与预测
《北碚在抗战: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
篮球赛
马术
足球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