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维权利器”难抵一只布袋的诱惑?

2018-05-14龙梦

公民导刊 2018年6期
关键词:布袋普法宣传教育

龙梦

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在全社会真正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理念,需要执政者、执法者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参加不同主题的普法宣传活动时,一个冷热不均的现象引起了笔者的思考:活动现场一边是工作人员卖力吆喝“快来领取有关法律法规资料”,一边是市民似要非要地领取几页宣传资料。但当印有单位名称和公开电话的布袋一拿出来时,宣传台立即被围得密不透风,片刻功夫这些赠品就被领完。没能挤进人堆的,还不停埋怨“咋不多弄点”。作为“维权利器”的法律为何难抵一只布袋的诱惑?法治宣传教育怎样才能吸引公众的注意力以达到普法效果呢?

中国的普法宣传教育已进行到第七个五年规划了,公民的法治意识有了较大提高。但要让法治真正入脑入心,成为自觉行为准则与规范,还有不少路要走。

丰富的宣传形式是法治入脑入心的前提。观察这几年的法治宣传活动,把相关单位召集在一个广场,摆一圈桌子,放一些涉及本单位的法律法规小册子,几个工作人员站在桌后,有民众前来就递一套资料,摄像机、相机或者手机从旁一定格,当天的普法宣传任务就大功告成,这种形式几乎成了标配。不管民众把这些资料领去是看一看,还是当废纸卖,根本无人管。这种普法宣传的套路,亟待改变。报纸、电视、广播作为传统的宣传渠道,可以继续发挥其主渠道作用,而网站、客户端、微信、微博等贴近民众生活的新媒体,应当充分发挥其作用,让枯燥乏味的法律條款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

实在的宣传效果是法治入脑入心的关键。通常情况下,由于法律语言专业性强,准确性兼有模糊性的语义表达造成理解的困难,主动学习法律知识的人不多,能自己轻易看懂的就更少了。将法律法规简单翻印成册就发给大家,是达不到预期宣传效果的。这就需要普法者用民众愿意听、愿意看、能听懂看懂的语言,把法律法规的精髓要义言简意赅地表达出来,比如“醉驾入刑”是遏制酒驾的简明表达,“有牌证、限两人、戴头盔、靠右行”成了摩托车驾驶人朗朗上口的行为规则。

聚合的宣传力量是法治入脑入心的基础。每次的普法宣传教育,各部门都把涉及自身的法律法规摆一大堆在现场,反而冲淡了集中宣传活动的主题。在“宪法日”“环保日”“禁毒日”等特殊的日子,牵头组织者应加强统筹协调、细化方案,所有参与单位都应当着重围绕和突出宣传的主题,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对某一部法律进行集中阐释和宣传,形成聚合的宣传力量,让法律真正走进民众的内心。

猜你喜欢

布袋普法宣传教育
广泛开展“四史”宣传教育
金融风险防范宣传教育
新时期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要有所创新
放下布袋
放下布袋
普法
普法
普法
站不起来的布袋
站不起来的布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