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高校语文教学与复合型人才人文素养培养

2018-05-14范志云

现代职业教育·中职中专 2018年2期
关键词:人文素养评价

范志云

[摘 要] 人文素养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高校语文的很多课文中都涉及人文素养教育内容,教师需要加大语文教学人文素养教育的融入力度,构建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新模式。重点分析了融入人文素养教学存在的问题,从多个角度提出了具体的应对措施。

[关 键 词] 高校语文;人文素养;教育;人才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05-0223-01

一、引言

人文素养是高校语文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现代素质教育对高校语文提出的新要求。教师需要进一步拓展教学的思路,从课文中不断挖掘人文素养教育的教学点。高校中,学生对社会、对他人的认识逐步建立,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正能量,削弱负面效应,提升他们积极人文素养。

二、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程度不足

一些语文教师对人文素养教学认识不到位,加之教学任务较为繁重,他们不能有效重视人文素养教育在高校语文中的地位。他们简单地认为人文素养教育是高校语文课程的教学延伸范围,不属于教学重点,教学主动性不强。语文课文中存在大量文学作品,体现了集体主义、爱国主义优秀思想,教师没有将其作为人文素养教育的典型内容进行宣讲,主要原因还是在于他们对其重视程度不足。

(二)教学设计不够精细

由于语文课文中有很多人文素养教育的典型内容,这些都将成为高校语文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教材。然而一些教师只是针对基本的语文素养进行教学训练,对人文素养教育只是一带而过,没有对相关的教学内容进行仔细琢磨,缺少认真思考的态度。一般他们都是在总结课堂中心思想的时候,对文章中涉及的爱国主义进行讲解,没有进行更精细的教学设计。因此,学生对其理解就不够深刻。

(三)教学效果不佳

一些教师不能将人文素养教育有效融入高校语文的教学全过程,学生的接受效果不佳。一些学生没有将语文课堂上说提到的爱国主义转化吸收,没有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真正意境。缺少人文素养教育的语文教学是不够完整,或者说是缺少最后的一次升华,教学的效果没有达到。

(四)实用主义的普遍存在

由于现在的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相对较大,更多的学生和教师将他们的精力放在了一些关系就业的重点上,例如,专业资格考试,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等,这就使很多毕业生的思想中充满着实用主义,只有对自己就业有帮助的,直接作用的东西才是他们学习的重点,对人文素养等能力不能直接影响他们今后的就业,学生对其学习的关注度就不高。

三、融入人文素养教育的具体应对措施

(一)拓展学生自主学习

高校生对信息化的教学手段有着天然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利用网络等信息化手段,构建与学生的QQ群等网络联系形式。将课堂上的教学资料、多媒体课件、视频等上传至网络,让学生自己进行下载学习。在课堂教学之前,教师需要为此次课堂的教学内容制作一个提纲,让学生按照学习提纲在网上自主进行学习,在总结文章中心思想的时候,可以融入更多的人文素养教育的提问,高校语文人文素养教育主要还是以文学底蕴改造为主,学习任务相当较为轻松。每一节开始之前,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学习,对其掌握一半、剩余一半,教师需要在课堂上对其进行有效交流,从而解决教学难点和问题。

(二)注重学生状态的把握

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需要将其有效分类,对他们的学习行为进行认真观察。对那些学习积极性较高,但由于学习方法和能力存在一定的问题的学生,教师也需要发现其闪光点,给予有效的肯定。只有强化对学生的有效观察,充分发现他们学习过程中的亮点,教师的赞扬既起到鼓励,又不乏事实,才能实现他们对语文人文素养教育的接受程度,进一步树立参与教学的主动性。

(三)构建合作学习的教学氛围

在运用提问的时候,教师需要付出更多的情感、更多的思考。因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這样才能真正实现有效的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教师需要多思考、多琢磨,实现学生对问题的有效回答,通过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回答,从而为后续的相互合作和交流奠定基础,学习的主动性才能进一步提升。

(四)教学评价的完善

逐步将过程性评价方式纳入高校语文的教学评价体系中,打破传统的最终性评价。让学生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的表现也成为其最终评价的一部分。过程性的评价可以更加全面、系统地反映学生参与文学素养教学的表现,对学生进行一个更加客观、公正的评价。教师需要在学期开始之前,进行过程性评价的设计,即平时学生对文学素养的表现,参与度、主动性等都可以纳入到评价过程中。同时还需要进一步纳入相对评价。教师在评价的过程中需要因人而异,针对那些学习能力有限,但是参与积极性较高的学生给予一些肯定的评价,这样可以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参与度和学习信心。进一步引入一些定性的评价,过于量化的评价成绩将不能更加客观准确地表述学生的基本情况,需要对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自信心等进行一些定性的评价,这样可以有效实现对学生更准确的肯定。

四、结语

人文素养教育已经成为现代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语文很多课文有很多人文素养的课文,更多小说故事、经典古诗词等属于人文素养教育的良好范本。教师需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构建语文教学中融入人文素养教学的有效机制,营造人文素养教育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陈瑜.理工科大学文学类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人才,2015(34).

猜你喜欢

人文素养评价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人文社科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