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少数民族学生英语教育教学方法

2018-05-14贺庆华

现代职业教育·中职中专 2018年2期
关键词:少数民族汉语英语教学

贺庆华

[摘 要] 根据少数民族学生学习英语的实际情况以及从事少数民族学生英语教学的多年工作经验,结合相关教学原则和理论,对当前少数民族学生英语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少数民族学生英语教育和教学主要有英语教育和教学不受重视、师生间语言障碍、学生基础差、课程设置不科学及教学方法不当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改革课程设置、提高学生汉语水平,采用现代教学策略与传统教学策略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等改进措施,以期提升四川少数民族学生的英语教学质量,并为提高全国少数民族学生职业英语教育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 键 词] 少数民族学生;英语教育教学;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05-0142-02

长期以来,在笔者所在地区的一些少数民族学生成人高校和职业院校,由于课程设置不当、师生间语言障碍、学生英语基础较差、英语教学方法缺乏创新等原因,使少数民族学生英语学习遇到不少困难,英语教学质量一直得不到有效改善。

一、少数民族学生职业英语教育的现状

(一)英语课程设置不科学,教学管理不规范

以笔者所在地区甲校为例。2008年及以前,这所学校课程设置采用的是普通高校课程设置方式:学制1年,总课时128,周课时为4。2008年后,该校采用职业教育体制,进行了英语教学改革,改革后,英语学制改为半年,周课时4,总学时64,学分不变。几年后,此次英语教学改革导致的诸多矛盾开始凸现:教材难度和大綱要求未变,但英语学制缩短,教学课时减少,从而使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学生也不能学到应该学到的知识,致使教与学的矛盾较为突出。

(二)师生间语言交流障碍,影响了教学效果

在笔者所在地区的少数民族生院校,教师授课语言主要是汉语,间或使用简单的英语授课,老师完全不懂学生的民族语,但少数民族学生间的生活用语却是本民族语言,汉语实际应用能力普遍偏低。根据语言迁移理论,语言习得者在学习两种及两种以上语言时,会产生语言迁移现象。一般而言,(优势语言)母语L1总是会对弱势语言L2和L3产生迁移作用。如果母语L1与L2和L3在语言结构上类似或者三种语言水平均衡发展,则母语L1对L2和L3习得产生正迁移,否则相反。由于少数民族语与汉语、少数民族语与英语、汉语与英语三者彼此在语音、语调、语汇、句法、语篇和思维模式上的都存在程度不同的差异,所以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学生民族语和汉语都对英语学习产生较大的负迁移作用。由于授课媒介为汉语,学生汉语应用能力差,因此少数民族学生学习英语时,总是要频繁进行语码转换,不但需要将授课语言转换成本民族语言,同时也要将英语转换成自己最易接受的少数民族语言。这种多次语码转换,容易产生混淆,降低学生学习的效果和兴趣,导致学生学习费时低效。由于英语基础差,汉语水平不高,习惯民族语思维方式的学生却要接受授课语言为汉语的思维方式给学生英语学习带来极大不利影响,妨碍英语学习效果。在对400名学生的访谈中发现,学生所学内容总是残缺不全或者似是而非,不能在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总是即学即忘。一个知识点即使重复多次,一些学生仍然不懂;一些学生即使懂了,第二天复习时还是一问三不知。下面这个事实更充分地说明这一点。在一次由校学生会学习部组织的每周一次夜间业余英语培训中,请了一名英语成绩较好的藏族学生授课,授课语言以藏语为主。从培训开始至现在,每次能容纳100多人的教室座无虚席,而且课堂活泼生动,充满笑声,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和激发,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生加入其中学习英语。由此可见,少数民族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障碍之一就是汉语应用水平不太高,这大大减低了他们接受英语知识的能力,给英语学习带来严重困难。

(三)大部分少数民族学生英语基础差,底子薄,缺少学习主动性和自信心

少数民族学生经常缺乏学习的内在动力和自信。以笔者所在地区甲校2008年以来教学班级为例,其中10%左右的学生高考英语成绩仅有15至40分,还有部分学生放弃了高考中的英语科目,大多数学生都没能掌握英语基本语音和语法知识,单词词汇量相当少,英语听力和写作能力很差,所以,大部分学生的英语知识结构存在不完整、不连贯的现象,很难综合运用英语知识,学生基本上不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改进少数民族学生英语教育教学的措施

(一)提高少数民族学生汉语水平,增强汉语综合应用能力

针对少数民族学生英语学习的首要障碍——汉语应用能力较差的实际情况,必须采取措施增强他们的汉语基础知识,提高汉语应用能力。汉语是英语课堂主要的授课语言,是教师和学生间知识传递和信息沟通的首要媒介。对少数民族学生而言,必须具备国家规定的MHK(三级)水平的汉语应用能力才有资格进入普通高等职业院校接受以汉语为授课语言的课程学习,否则教师和学生间存在严重的语言沟通障碍,影响教与学的效果。因此,要改善少数民族学生的英语学习现状,当务之急就是要采取措施大力提高他们的汉语应用能力。第一,入学后,对学生进行汉语语言强化培训,提高汉语应用能力,使其达到国家规定的MHK三级水平;第二,鼓励学生多参加学校组织的课余朗读、演讲、讲故事、阅读等比赛,提高汉语应用能力,提高汉语学习积极性;第三,鼓励少数民族学生在生活中多使用汉语进行交流,提高汉语交际能力。

(二)分析并结合学生特点,坚持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原则

改革课程设置模式,增强少数民族学生基础学习。少数民族学生的英语教育相较与非少数民族学生而言,在民族地区接受正规英语教育的时间短而且受重视程度不够。因此,在高等教育阶段,必须从理念和实践上改变这种状况,将课程设置和教学实践规范化、科学化,从理念和实践上重视英语学习,并提高他们的英语水平。

在英语教学中,掌握并从学生特点出发,坚持因材施教和量力性教学原则即可接受原则是十分必要的。“因材施教是指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不同教学对象采取不同的方式和方法,进行差异性教育,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好的发展。量力性原则又称可接受原则,是指从学生实际发展的可能性出发,使教学的任务、内容、方法和组织形式为学生可接受。”学生特征是教学的出发点,教学原则是教学的标准和要求。因此,作为教师,在给新生授课前,通过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掌握学生综合情况信息是前提条件。这是因为通过交流,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心理状况和未来的学习要求,也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和支持,使他们产生较强的学习动机和信心。在比较充分地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之后,进行因材施教和量力性教学,制订有针对性的、可被学生接受的教学内容、计划、形式和方法。如果了解到学生对英语学习充满负性情绪如焦虑、畏惧乃至厌烦等,就应当采用有趣的教学方法,给学生提供令人感兴趣的学习材料,设置难易程度适当却又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激发他们的正情绪如好奇心,并且给予相应的情感关怀和支持,使他们产生较强的成就动机。“研究者发现,与没有感受到教师支持和关心的学生相比,那些感受到的学生具有更强的学习动机。”就文中甲校而言,全国对职业英语教育虽然有统一、划一的标准和要求,但是应当结合本校成人教育的体制,少数民族学生学习英语时间短、词汇量少、语法学习不完整、听力和写作为零的实际情况设立学制,选择教材,制订教学方案、教学计划及标准——两年掌握1000个新词汇,全部基础语法及基本的旅游口语表达,为他们进行特设英语教学,促使其逐渐达成一定的目标,获得成就感。所以,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因材施教和可接受原则,从内容到形式再到方法必须符合学生的特点及其发展可能性,否则会造成事倍功半,徒劳无功的结果,挫伤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

(三)传统教学法和现代教学法兼收并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

首先,采用“直接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策略,“其特點表现为教师指导和控制、教师对学生进步的高度期盼、学生最大限度地花时间学习,以及教师努力将负面影响最小化。”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法可以补充或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为后期学生自主学习打下基础。在直接教学法或者在教师中心法中,教师可直接清晰地传授语音语法规则和技巧,阅读词汇和记忆技巧,但这种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策略往往会导致学生被动地、死记硬背地学习。由于少数民族学生在其生活中主要使用自己本民族的语言而非汉语进行交流,所以使他们的汉语表达能力也比较欠缺,与老师沟通交流不畅。这相应地制约了他们英语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综合表达能力的提高,不具备相应的英语知识来决定自己应该学什么及怎样学。所以,以教师中心法为主要内容的传统教学策略就可以避免这样的问题,实现复习基础、巩固基础的作用。

然后,利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实现增强学习动机,促进学生学习的目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具备这样几个特点,“教学活动主体是学生‘学而不是‘教;教学形式协作化、个别化和多样化;教学手段多样化如多媒体、粉笔板书、网络教学等。”比如,在学习Go shopping(购物)这课时,第一步由老师做导演(director)兼编剧,将课文改编成剧本来学习;第二步将全班分成几组,每一组分别轮流扮演顾客及其朋友(customer & friends)、售货员(salesman)、收银员(cashier)、商场经理(manager)、灯光师(light)、摄影(camera)等角色,并让每组每个“演员”记住自己的“台词”;第三步发动道具组(prop)学生,把教室设计并装扮成一个商场;第四步将其中的关键词汇及其图片直观形式如投影仪等显示出来,作为台词提示。待一切准备就绪后,在导演的“开始”(action)令下,全班学生各就各位,开始“演出”。但是,在整个任务或角色分配过程中,采用因材施教和量力性教学原则,根据学生个性特点和英语水平分配学习任务,并提出学习标准及要求。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做演员,活泼但英语欠缺的学生做后勤等,使每个学生都投入Go shopping的学习和表演过程中。如此反复几次以及后期复习,学生既学到了关于购物的英语知识,又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达到了活跃课堂,提高学习兴趣的目的,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总之,要改善笔者所在地区职业院校和成人高校少数民族学生英语教育教学质量,必须有科学、正确、长远的发展规划和英语教育教学方针,从改革课程设置、增强学生汉语应用能力、创新英语教学方法等着手,结合少数民族学生特征,积极开展英语教学改革和科研活动,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使少数民族学生职业英语教育得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约翰·桑切克.教育心理学[M].2版.周冠英,王学成,译.世界图书出版社,2007-03.

[2]王蔷,程晓棠.A Course in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07:40-43.

[3][美]Paul·Eggen, Don·Kauchak.Educational Psychology教育心理学[M].郑日昌,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12.

[4]Chapelle. CA. Computer Application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Foundations for Teaching[Z].Testing and Research,2001.

[5]Bachman.Good Teacher Behavior and Student Achievement[S].Handbook of Research on Teaching,2002.

[6]乌日勒.少数民族地区高校英语教学现状分析及改革初探[J].科技创新导报,2013(14):158.

[7]彭鞑茹罕.关于少数民族大学生英语教学定位的思考[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13(3):84-86.

[8]唐兴萍.关于提高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农村英语教学水平的思考[J].贵州民族研究,2013(3):199-202.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汉语英语教学
Jiao Ayi| 《娇阿依》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英语教学中对任务的几点思考
学汉语
Cultivation of independent learning ability in English teaching英语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少数民族的服装
追剧宅女教汉语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
汉语与拼音
浅谈汉语学习中的“听”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