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企入校、工学交替”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18-05-14陈雄寅

现代职业教育·中职中专 2018年2期
关键词:工学顺丰校企

陈雄寅

[摘 要] 物流专业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难以满足企业需求,专业教材和相关教学资源薄弱,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不成熟等,这些问题已成为制约物流专业发展的瓶颈。因此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迫在眉睫。为了突破这些难题,晋江职业中专学校物流专业构建了“引企入校、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引企入校,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改革创新,确立“工学结合、分段进阶”的人才培养模式;“岗位导向、任务引领”,实现“四个对接”;推行“PTCA”项目教学法;工学交替,跟班实习感受职场。经过探索实践,证实了该人才培养模式在物流人才培养方面的成效较为显著。

[关 键 词] 引企入校;工学交替;物流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05-0236-02

一、“引企入校、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

(一)引企入校,搭建校企合作平臺

物流专业发展的过程中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难以满足企业需求;专业教材和相关教学资源薄弱;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不成熟,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为突破这些难题,学校确立改革目标:(1)以校企合作为切入点,促进人才培养与企业岗位需求紧密对接,更好地发挥职业教育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人才的功能。(2)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3)给学生提供勤工俭学的机会,帮助学生开阔视野、锻炼能力。(4)为学生校内实训、顶岗实习提供优质的实训环境,为学生今后就业乃至创业提供更大的空间和平台。基于这样的目标,职业院校要引名企入校。

职业院校要以主动换互动,以合作谋共赢,对泉州境内的物流企业进行走访、调研,分别从企业规模、专业程度、实习机会等角度考察。作为泉州地区的国家级示范学校—福建省晋江职业中专学校选择与顺丰集团合作,共同成立“顺丰物流工作室”,让学生在学校就可以上岗,实现人才培养与岗位要求的紧密对接。并以此为突破口,在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校企合作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的改革方案。

(二)改革创新,确立“工学结合、分段进阶”的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与顺丰集团以工作室为校企深度合作平台,共同确定了“工学结合、分段进阶”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将三年中职教育划分4个学段,实施进阶教学,第1学段为第1~2学期,学生主要通过在校内实训基地学习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掌握专业基础技能;第2学段为第3~4学期,学生主要通过在校内、外实训基地学习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素质拓展课程掌握专业核心技能;第3学段为第5学期,学生主要通过在校内、外实训基地学习职业素质拓展课程,掌握职业拓展技能;第4学段为第6学期,学生主要通过在顶岗实习单位进行顶岗实习,掌握工作岗位技能。

物流工作室作为重要的校内实训基地,采取“三导师制”,即德育导师、专业导师、企业导师:德育导师和专业导师由学校选派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德育导师主要负责对工作室的学生进行思想、行为规范的引导和教育,专业导师主要负责工作室学生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和指导;企业导师由顺丰集团选派经理担任,主要负责工作室运营管理方面的指导和企业业务流程培训。

同时,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工作室设置了总经理、值班经理、财务专员、客服专员、电商专员、收件员、派件员等7个岗位,所有岗位全部由学生担任,并且工作室采取轮岗制。

(三)“岗位导向、任务引领”,实现“四个对接”

确定了“工学结合、分段进阶”的人才培养模式后,学校根据顺丰集团不同工作岗位对物流人才素质的要求,立足“岗位导向、任务引领”理念改革课程。“岗位导向”,即以顺丰集团主要工作岗位的人才需求为导向设计课程;“任务引领”就是在分析岗位需求的基础上,确立典型工作任务,并根据能力需求的难度,归类工作任务,再以业流程为主线,对课程进行重组,最终形成切实可行的教学项目,实现“做中学,做中教”。为此,学校与顺丰集团共同开发了4个课程包,分别是“专业基础课程包”“专业核心课程包”“专业素质拓展课程包”和“职业素质拓展课程包”。通过课程体系改革,实现了课程体系与岗位需求的对接,学习内容与工作内容的对接,学习环境与工作环境的对接,校内教学资源与企业培训资源的对接。

同时,学校与顺丰集团采用“任务展示—岗前培训—任务执行—任务巩固”的编写体例,合作编写了9本校本教材,分别是《物流设备操作》《仓储与配送实务》《仓储与配送实务学习指导》《叉车驾驶与维护》《电子商务物流实务》(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现代物流基础》《移动电商物流》《物流设备应用》《快递实务》。目前,前4本校本教材已经正式出版发行,后5本将于2018年正式出版发行,《物流设备操作》被教育部列为第二批国家职业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并荣获全国第五届物华图书奖。

(四)推行“PTCA”项目教学法

为了帮助学生尽快掌握物流相关岗位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学校听取顺丰集团的建议,采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教、学、做、考四位一体的“PTCA”项目教学法:

P(Project)代表任务驱动,即课堂导入阶段,教师让学生读“工作宣言”、布置“项目任务”,驱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工作欲望。

T(Training)代表岗前培训,即项目任务下达后,教师通过岗前培训对学生进行任务操作流程和操作细节指导,让在这个过程中进行相关理论渗透,让学生从对任务无从下手到对任务胸有成竹。

C(Competition)代表技能比武,即学生接受岗前培训后,通过团队技能比武的形式完成项目任务。技能比武的过程,不仅是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更是突破了自我极限的过程。比赛的紧张气氛,让学生实现技能的跨越式发展;项目中的团队配合,让学生明白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技能比武的过程中,教师主要担任时间的控制者;技能比武结束后,通过学生自评、他组评价、教师评价、过程再现,对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猜你喜欢

工学顺丰校企
2021年新增本科专业中工学农学占比最高
智慧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校企合作订单课程中的实施与探索
对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
顺丰处境尴尬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2017-2018学年华东师范大学授予理学、工学博士学位人员名单
“顺丰”快递的成功之道
论国际商贸类专业课程工学交替实践之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