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久石让电影音乐作品的分析

2018-05-14吴丽云

北方音乐 2018年8期
关键词:音乐作品电影

吴丽云

【摘要】本文主要结合久石让的电影音乐作品,研究了他的创作风格、思想、手法、情感等。且重点介绍了宫崎骏、北野武以及姜文与久石让的合作,从《幽灵公主》《菊次郎的夏天》和《太阳照常升起》这三部电影着手展开分析,展示出了久石让电影音乐作品的魅力。希望能以此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和启发。

【关键词】久石让;电影;音乐作品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一、宫崎骏电影中的久石让音乐作品

宫崎骏与久石让可谓是长期合作的搭档,他们从1984年到2008年,总共合作了长达二十四年。二人呈现出高度默契的配合,为观众们带来了《天空之城》《千与千寻》《幽灵公主》《风之谷》《龙猫》等经典的作品,让观众享受了一场又一场视觉和听觉的饕餮盛宴。这些作品都充分說明,久石让的音乐和宫崎骏的电影有着无可取代的魅力,风格清新纯朴,不失大气,展现出唯美、童真的特点。

要说起久石让与宫崎骏的合作,让人印象最为深刻的作品之一便是《幽灵公主》。作品中,优美的配乐彰显出了民族性的特征,主要运用了弦乐,烘托出战争的背景以及跌宕起伏的剧情。在此之上,久石让还利用大提琴的深沉音调来凸显出大地广袤苍凉的氛围,暗示了主人公的非凡身份。之后又采用了管乐来体现出战火纷飞的情景,使整部电影的配乐显得更加气势雄浑。而在这样的乐境中,又加入了几丝细腻和婉转,令人为之动容。《崇神》这段音乐的风格略有不同,透露出一种深切的恐惧感,仿似危险已近在眼前。而此后又流淌出一缕悲伤,就像魔鬼的哭泣一般。整部电影的音乐都洋溢着古日本的风情,并且和情节非常契合,特别是在主题曲演唱完后的一段纯音乐伴奏,成为了人们心中的经典。

二、北野武电影中的久石让音乐作品

在日本的电影领域中,久石让和北野武的合作也十分密切、和谐,值得深入探究。自1991年到2002年,此二人合作了《花火》《玩偶》《菊次郎的夏天》《坏孩子的天空》《那年夏天,宁静的海》等多部优秀作品。和宫崎骏的电影相比,这些作品中的音乐运用显得更加深刻、成熟,和电影的主题相吻合,并且也让观众充分体会到了久石让的思想与情感。

例如《菊次郎的夏天》中,《Summer》这一主题曲展示了久石让音乐的多元化特征,其旋律简单、轻快,表现出孩童般的纯真,让人仿佛也回到了自己的童年时代。夏天的风凉爽而温柔地拂过,就像人们无忧无虑的回忆,也只有在孩提时光,才能真正肆无忌惮地去感受这样的夏日微风。在《Summer》的旋律中,观众们似乎找到了一条追寻回忆的道路。久石让采用了跳跃性的钢琴伴奏,加上淳厚的管弦乐,在严肃的曲调中添加了几分灵动活泼。再和电影的故事情节配合起来,传递给观众快乐、感动的情绪。此外,《菊次郎的夏天》还采用了电子音乐,并将其与和声、节奏等糅合在一起,确保多种多样的音乐元素都能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如此一来,电影自然也就呈现出了完美的音乐效果。

三、姜文电影中的久石让音乐作品

久石让是一名杰出的音乐大师,他的作品不但给日本带来了温暖,同时也像一股清流一般,为中国创造了不少惊喜。我国的著名导演姜文,就曾邀请久石让与他合作了《太阳照常升起》这部电影。作品充满了希望和遐想,带有童话和梦幻的色彩,很适合久石让才能的发挥。姜文与久石让的配合,在不知不觉中碰撞出了思想和艺术的火花,给作品增光添彩,令人印象十分深刻。

为《太阳照常升起》配乐时,久石让仍是延续了自己平时的风格,把音乐和电影情节妥善结合起来,并且还把故事中的各个片段都串联到了一起。在该部作品中,久石让选用了苏联音乐风格作为整体基调,然后又从进行曲延伸到俄罗斯民谣,从铿锵的圆号过渡至优美的弦乐,成功地烘托出了电影的主旨及氛围。影片中讲述了不同的故事,而同时也伴随着不同的音乐,有时让人疯狂,有时又令人感到窒息;有时带给人温情,有时又让人潸然泪下。这样强烈的冲突使人感到巨大的反差和矛盾之美,有助于观众去了解情节背后隐藏的含义。也许姜文导演就是想借此告诉观众,每个人都拥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并且也应当给予他人这样的权利。

四、结束语

久石让是一位优秀的电影音乐创作者,不但在反复的锻炼和成长中完善了自我,还给受众带来了美好的音乐体验。他让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了电影音乐的魅力,也用自己的思想和创作影响了每一位观者。人们在倾听他的音乐时,便能深入了解电影的故事情节,并树立起独有的人生态度。

参考文献

[1]赖宁艺.久石让动画电影音乐之审美价值及对中国动画电影音乐之启示[J].文化学刊,2015(11):74-77.

[2]王龙.久石让动画电影音乐和声技法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4.

猜你喜欢

音乐作品电影
基于音乐传播媒介解读音乐作品的存在方式与表演空间
钢琴音诗化的广西壮族民歌音乐浅析
从叛逆到妥协的音乐巨人
基于网络背景下的著作权保护研究
论胡玫《孔子》编剧艺术得失
莫言文学作品电影改编
汤姆?提克威影片的审美特征
解读张艺谋影片的视觉审美
后现代视域下香港电影的解构与建构
国产“现象级”影片的跨文化症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