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校企共育”环境下,班级企业化管理模式的思考

2018-05-14屈彩云

现代职业教育·中职中专 2018年2期
关键词:企业化校企班级

屈彩云

[摘 要] 近几年,根据中职学校学生特点及企业人才需求标准,构建了校企共育的德育模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其中班级企业化管理模式是校企共育德育模式的主要载体,是探索与实践的重点课题。职业学校的班级管理模式应该与企业的发展模式接轨,教学标准与企业用人标准合一,學校管理与企业管理融通,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交汇,突出职业学校的特点,丰富办学内涵,真正让学生能够“进”得来、“出”得去、“用”得上,有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关 键 词] 班级;企业化管理;模式;思考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05-0198-02

一、班级企业化管理的作用与意义

(一)班级企业化管理是校企深度合作的需要

中等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社会需要的具有良好职业素养和优秀职业技能的实用型人才。学校是以育人为核心的办学实体,必须担当起育人的责任,但由于社会是一个大实体,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无处不有,无时不在,职业教育与经济建设、社会文明的关系亦密不可分,形成了一个资源互补、利益攸关的共同体。因此,学校与政府、政府与企业、企业与学校,在人才培养上也必须共同承担责任。特别是企业与学校关系尤其密切,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学校就必须培养什么样的人,学校对接企业才能发挥社会效益,企业依靠学校才能获得丰厚的利润。因此,学校这个办学实体与企业这个经济实体是鱼水关系。我们在班级企业化管理的试点中,不是一厢情愿,而是两厢情愿,企业主动参与,并且形成了稳定的机制,拓展了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在机构设置、制度建设、经费资助、订单培养、顶岗实习、教师锻炼、人员互聘等方面促进了全方位和多层次的深度合作。

(二)班级企业化管理是培养对岗人才的需要

通过学校与企业共同参与的班级企业化管理模式,增进了校企双方的了解,各种资源有效整合共享,供需通道畅通合一,教学标准与用人标准趋向一致,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交汇融合,从根本上改变了学校企业“两张皮”现象。我们在班级企业化管理过程中,通过企业班主任的契入,在企业精神的培养和消化方面提前介入,让学生了解企业,超前进入“准员工”角色;通过对企业骨干的选聘及校企共同制订的培养目标,有针对性地培养企业岗位需要的人才,同时也让学生一开始就明确自己的职业去向和奋斗目标,使学生真正能学有所长、学有所用,学校的教育教学真正起到为企业服务的作用,为企业培养对岗人才。

(三)班级企业化管理是加强学校管理的需要

中职学校最大的难题是管理,学生文化基础薄,纪律观念差,造成了教学管理和行为管理的困难。学生刚刚走出初中学校,进入新的学习环境,本来就有一种好奇感和新鲜感,绝大部分学生期望重新开始,如果仍旧按照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学生原始的好奇感和新鲜感及上进心很快会丧失殆尽,不仅不会有效果,反而会造成新的问题,让学生失望,甚至反感、厌烦,进而流失。因此,在管理上必须有别于普通教育班级管理模式,要标新立异有特色,让学生充满着期望和希望。因此,对中职学校而言,班级企业化管理模式无疑是一个好办法、好举措。我们在运行过程中发现,这种模式对学生有新鲜感和吸引力,特别是新生一入校就感到学校与众不同,效果更为显著。有些家长见到自己的孩子回到家里有进步,感到非常高兴;有些初中班主任见到初中时比较调皮的学生变成了诚实听话的学生,感到不可思议。更重要的是,可以吸引学生对企业的了解,对文化、专业知识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学生的工作纪律观念,锻炼了一大批学生干部,使学生对自己的未来有着一种美好向往。同时,教师在管理、教育学生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锻炼了一支懂企业、会管理的教师队伍,学校的管理水平得以整体提升。

二、班级企业化管理的基本内涵

(一)组织模式

在实践中,我们以董事会的形式构建班级车间制组织机构。学校每个班级就是一个企业,按照企业规范进行岗位设置,其垂直结构为:顾问、董事长—总经理、总经理助理—课长—领班。分别由企业班主任任顾问,学校班主任任董事长,班长任总经理;副班长任总经理助理;下设6个职能部门:生产课,负责学习、实训、技能比赛;质检课,负责纪律督查及安全;人力资源课,负责绩效考核;财务课,负责工资结算;宣传课,负责车间环境布置;研发课,负责班级业务活动的开发和组织。每个学习小组的组长任领班。除顾问和董事长外,其他职务由学生担任,并实行竞聘上岗,一期一次。

(二)管理模式

我们构建了以双班主任为主导,学生自主管理、在董事长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的班级管理模式。层级分明,职责清楚,领班向课长负责,课长向总经理负责,总经理向董事长负责。

在董事长领导下制订符合企业要求与学生要求的企业绩效管理制度,将学生的一切表现融合到德、能、勤、绩四个板块进行量化管理,“德”包括仪表仪容、工作态度、服从工作安排、参加班级活动、关心同事、参与志愿者活动等。“能”包括社团活动能力、技能水平程度及对班级的贡献。“勤”包括出勤、就餐、卫生。“绩”包括作业作品、考试实训、技能比赛、双证情况及文体获奖等。每个小项以积分的形式来体现学生的业绩。每个积分折算成虚拟工资1元。

(三)考核模式

学生考核实行虚拟工资化,学期评价以虚拟工资的形式体现。我们把学生的一切活动全部实行“量化工资”,设立一个虚拟银行,以虚拟货币的形式发放工资,每个月学生基本工资是2000元,外加职务津贴、全勤奖、贡献奖和处罚等项目,每天一个报表,每月一结算公布,如果学生在一个工资结算月中超过了2000元,超出部分实行现金奖励。如果学生违反纪律被扣得多了,可以提前预支下月的工资,如果学习成绩跟不上,也可以通过其他途径多挣积分来弥补。

三、班级企业化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必须创造班级企业化管理的基础条件

班级企业化管理的基础条件主要包括三大要素:共同需求、对口企业、人员素质。

1.共同需求

共同需求是指学校和企业要有共同的利益指向和共同包容的各自的利益诉求,这是合作的最基本条件。

2.对口企业

选企业必须与专业对口,同时还需要符合以下条件:(1)企业领导的思想要活跃,要极力支持并亲自参与;(2)企业生产技术含量高,规模大,能够代表县域内某一产业的发展方向;(3)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健全,劳动用工规范;(4)要有独特的企业文化,文化氛围浓厚。

3.人员素质

人员素质是指要选择好校企双方的班主任,这是班级企业化管理成功的关键。企业班主任要有一定的教育头脑和管理能力。学校班主任要有一定的企业管理知识和专业技能水平。企业和人的因素决定了班级企业化管理和校企双向合作的成败。为此,必须加强培训,(1)培訓班主任。学校班主任到企业参观,深度了解企业的管理模式和生产流程,企业班主任到学校参观,感性了解学校教育的特点和学生的需求,为班主任工作的开展打好基础。(2)培训教师,无论专业课教师还是文化课教师必须了解企业所需及企业管理规范。(3)培训学生。教育学生服从管理,带领学生到合作企业见习,了解企业的管理制度,感受企业的文化氛围,认识其重要性。

(二)必须要有班级企业化管理的长效机制

1.要有组织实施者

校企双方必须成立一个统一的领导机构,具体组织方案的实施。

2.要有制度和激励机制

共同起草《班级企业化管理细则》,根据细则校企双方分别制订《班级企业化管理实施方案》,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内容就是激励机制,学校与企业按比例拿出部分资金用于优秀员工、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及指导师傅的奖励。

3.要有监督机制

校企双方共同组成考核评价小组,制订评价细则,定期实施评价。

(三)必须形成班级企业化管理的整体合力

模式建设必须形成合力,尤其是专业课教师必须积极响应,文化课与专业课教师必须整体跟进。在实践中,专业课教师拖后腿的现象存在,因此,专业课教师一要改进思想提高认识,按照企业制度对学生进行课堂管理和业绩考核。二要熟悉企业,要下企业锻炼,全面了解企业的管理特点,做到有的放矢。专业课教师与企业师傅共同考核学生的专业技能,文化课教师与企业管理者共同评价学生的职业素养,做到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并举,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

(四)必须不断创新班级企业化管理的操作模式

班级管理企业化并不是绝对的照抄照搬企业的管理,而是借鉴企业的管理模式,因此,这个模式并非一成不变,如果没有变化,久而久之,学生对此就会失去新鲜感和吸引力,这势必影响他们在工作、学习、生活中的表现。当然,在一个班级里的组织模式、管理模式、分配模式的大框架可以不变,变的是内在的操作模式,尤其是分配模式,对那些考核长期排名靠后的,我们要不断创新激励机制,让他们能够有机会、有途径提升名次,提高班级的整体素质。在一个学校里,班级企业化管理模式在班级与班级之间或年级与年级之间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可以采用公司模式、车间模式等;在同一专业平行班级中,可以采用股份制模式等。有变化才有活力,有创新才有发展,班级的管理模式,还需要我们广大同仁努力探索,积极主动地适应环境的变化,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较高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代翠.职业学校班级企业化管理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33).

[2]孟宪真,郭殿立.实施班级企业化管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J].职业,2010(32).

猜你喜欢

企业化校企班级
班级“无课日”
智慧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校企合作订单课程中的实施与探索
对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班级FACE系列大放送
基于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院校班级管理企业化探讨
中职学校班级管理企业化的探索
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
以牙还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