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教师审美修养的最佳境界

2018-05-14张敏敏

北方音乐 2018年11期
关键词:音乐教师审美境界

【摘要】审美修养是建立在艺术专业技能技巧基础上的一种审美观。对音乐教师来说,审美修养就是通过音乐教育对学生进行美育的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培养,决定着音乐教学活动的价值与效应。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来阐述如何达到审美修养的最佳境界。

【关键词】音乐教师;审美;境界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识码】A

一、高尚的审美理想

“艺术中所表现出来的审美理想,不但能给人以精神享受和满足,而且还能激励人为实现这种美好的生活理想而奮斗。”审美理想是人类心灵编织的美好愿景,是超越现实的存在,它来源于人们的社会生活,却指向未来的境地,是审美实践经验的升华,是人们向往美的最高境界。对于音乐家来说,音乐作品正是他们寄托审美理想的重要载体,使得音乐的审美理想变成现实的存在,给人以心灵的慰藉。当心情烦躁不安时,尝试聆听一段巴赫的《g弦上的咏叹调》会使你变得平静,或者是听上一段莫扎特的《土耳其进行曲》让人情绪会变得愉悦爽朗……

二、良好的审美趣味

“审美趣味是人们在审美活动中,理解和评价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各种事物和现象的审美特点的能力,这是一种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审美评价。”音乐教师只有具有良好的审美趣味才能识别音乐作品的优劣。学生都是发展中的人,他们辨别、鉴赏音乐作品的能力比较有限需要教师来引导来提高审美趣味,从而能够更好地学习音乐课程,更好地参加到音乐活动中去。

音乐教师如果具有高尚的审美趣味,便会去选择一些积极、健康、向上的音乐作品,这些优秀音乐作品中所表现出社会中人高尚的精神理想和社会的价值意义会带给学生的是正能量的影响。教师会引导学生在优秀的音乐作品中体会到真、善、美,让学生学会自觉抵制低俗音乐,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趣味。高尚的审美趣味还体现在广阔的音乐观,不仅聆听鉴赏严肃音乐也会涉及流行音乐,不仅欣赏本民族的音乐,还要欣赏世界各民族的音乐,培养学生多元化的音乐观点。

三、敏锐的审美知觉

苏霍姆林斯基说:“对美的感知和理解,是审美教育的核心,是审美的要点。”审美教育是让每一个人成为审美的主体体,去感知、体验、鉴赏、表现艺术美,并能够感知、体验、鉴赏、表现美,使人的情感和精神得到丰富和满足。”音乐艺术作为听觉艺术,通过人的听觉直接进行感知,这种对音乐作品的知觉能力是和音乐教师个人的音乐感知和音乐欣赏的经验有关的。音乐作品通过听觉感知只是初步的阶段,人区别于动物的最大特征是人具有情感,动物也能听音乐但是动物是不可能鉴赏音乐,因为动物没有深度的审美知觉,这样的审美知觉可以与欣赏者音乐鉴赏的经验相结合,从而帮助欣赏者产生内心情感的共鸣,形成音乐的审美观念。

音乐作为美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 应该把自发性的审美知觉内化为自觉的审美活动,进而提高审美能力,这就要求音乐教师能够准确地理解和把握音乐作的内涵,能从形式到内容全面地感受、领略和享受音乐美的感染力。音乐教师作为审美活动的主导, 需要具有更为敏锐的审美知觉、有更高层次的“音乐耳朵 ”和善于从感官的欣赏上升为感情的欣赏。从而进行理性的欣赏的阶段,这样才能引导学生领略到音乐的美,才能完成审美活动的全过程。

四、全面的审美能力;

理解音乐与姊妹艺术相通的内涵,可以带领学生去感知不同艺术门类的特点,更好地培养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不断扩大其艺术视野,从而实现审美能力的提高。 “从目前对人类文化发展史的研究进程来看,音乐的起源不仅是多元性的,而且也是与其它艺术混生的。”舞蹈是音乐教学中“综合性艺术表演”的重要内容,教师指导学生用舞蹈动作来表现音乐的节奏及情感的表达,使课堂变得活泼生动;诗歌语言凝练、具有音韵美,这些都与音乐有着契合点。教师将音乐与诗歌融合,培养学生音乐的感知、想象、创造等能力,从而不断提高音乐文化品位;绘画往往带给人以最直接的感受,音乐教学中常用线条的起伏表示音乐旋律的起伏、用色彩的冷暖来表达音乐的情绪、利用线条的疏密表现节奏的疏密等。

总之,教师是音乐课堂的重要实施者引导着,教师个人的审美修养就决定了课堂中是否能渗透出审美的意识。教师的审美修养决定课堂教学质量,决定着音乐教学的成效,决定着音乐教育的质量和层次。音乐教师只有具有良好的审美修养,达到审美修养的最近境界,才能做好向导引领学生领略音乐美的内涵。

参考文献

[1]廖家骅.音乐审美教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3(05).

作者简介:张敏敏(1991—),女,汉族,艺术学硕士,二级教师,研究方向:音乐教育。

猜你喜欢

音乐教师审美境界
学习算法的“三种境界”
课改15年山区音乐教育现状调查
关于浅谈音乐教育的育人功能研究
浅论高职高专音乐教师职业素养的提升
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
职业中学美术鉴赏课教学探微
现代陶艺教学特点研究
最高境界
最高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