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普通高校音乐欣赏教育的优化策略

2018-05-14贾承澄

北方音乐 2018年8期
关键词:积极意义问题策略

贾承澄

【摘要】音乐欣赏教育对我国普通高校音乐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由于我国普通高校音乐教育起步较晚,目前我国普通高校音乐欣赏教育中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本文则主要从音乐欣赏教育的积极意义和存在问题的分析入手,提出了相应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音乐欣赏教育;积极意义;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一、普通高校音乐欣赏教育的积极意义

(一)音乐欣赏教育对高校音乐教育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高校音乐教育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最终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而其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音乐欣赏真正体现了音乐教育的真正目的。高校音乐教育并不是为了培养专业的音乐人才,其培养对象主要为非音乐专业的学生,目的就是为了通过音乐教育而让学生在具备一定音乐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第二,音乐欣赏具有审美教育价值。因为音乐欣赏是一种审美活动具有审美功能,其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学生能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感受音乐,并且获得对艺术美的享受,最终得到精神上的愉悦和认识的满足。在这一前提下,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在高校开展音乐欣赏教学能够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感、完善学生的品格,从而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和谐发展。

第三,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音乐欣赏是一种具有主体创造性的审美活动,其并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主动性较强的创造性活动。音乐欣赏者会在外在音响的刺激下而对音乐作品中的某段旋律或者音色等产生兴趣,从而不自觉的将注意力集中起来进行欣赏,对此,在欣赏音乐的同时,学生的想象力、记忆力以及注意力等多方面的能力都会得到有效的提高。此外,在欣賞音乐作品的时候,要想对作品有一个更为深刻的认识,学生可以在欣赏音乐作品之前先了解相关的创作背景以及创作中出现的与其他学科相关的知识,这样,学生的知识面就会得到有效的拓宽。

(二)能够促进高校音乐教育的有效开展

第一,音乐欣赏的教学范围广,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适用性。高校学生来自于不同地区,受区域教育差异的影响,学生对音乐的了解和学习程度不同。而音乐欣赏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聆听音乐作品的方式来了解音乐,这与其他音乐教学手段相比不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音乐基础知识就能够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中去,从而使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获得美的享受。也就是说,即使学生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也能够在音乐欣赏教学中通过共同参与而完成学习任务。

第二,音乐欣赏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紧密,具有较强的实用性。现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都会通过网络下载或者购买唱片等方式来欣赏音乐,这样就为学生提供了较为广阔的学习音乐的空间,使音乐欣赏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的联系起来。而在高校音乐教育中开展音乐欣赏教育,则能够更好的引导学生进入到音乐世界中去,并纠正学生不良的听觉习惯,从而指导学生在课下更好的进行音乐实践活动,最终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二、普通高校音乐欣赏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普通高校的音乐教育起步较晚,近些年来,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许多高校虽然加强了对音乐欣赏教育的重视度,全国各个地区的高校也开始组织和编写音乐欣赏教材,并将音乐鉴赏定为高校的必修课之一,这样一来,音乐欣赏教育才真正的登上了高校教育这个大舞台中。但是在音乐欣赏教育工作的开展中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现阶段,我国高等普通音乐教育的发展并没有形成从幼儿园到大学这一完整的教育体系,高校音乐教育与中小学音乐教育之间的衔接不合理,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高校音乐教育发展不平衡。此外,受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不同高校学生所接受的音乐教育情况不同,大多数大学生的音乐知识结构不完整,音乐综合素质不高,这就严重的影响了高校音乐欣赏教育的顺利开展。

第二,高校音乐欣赏教育的发展与音乐欣赏教材的建设是密不可分的,但是,现阶段我国普通高校音乐教学中,教师们比较重视教与学,而忽视了对音乐欣赏教材的研究。此外,还有一部分高校虽然编写了校本音乐欣赏教育的相关教材,其教材的编写并没有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本地区的发展特点来进行,教材内容比较注重对理论知识的讲解,与市面上出版的音乐欣赏教材大同小异,这样的教材不仅不利于提高音乐欣赏教学的质量,同时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优化普通高校音乐欣赏教育的策略

(一)确定音乐欣赏教学目标,因材施教

普通高校音乐欣赏课程的教学目标不同于专业音乐学院或者师范类音乐学院,其教学目的并不是将学生培养成为优秀的音乐家或者音乐理论家,而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学生的欣赏和审美水平。所以,在普通高校的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音乐欣赏教学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不断的提高感性认识,同时也增强其想象力。

对此,首先,普通高校的教师要适当的降低音乐教育要求,在对非音乐专业学生音乐欣赏教学目标的设置上不能与音乐专业的学生要求相当,而应该以调动学生音乐欣赏兴趣为主,让学生在课堂上领悟到音乐本身的魅力。此外,教师在教学目标的确定上还应该照顾每一个层次的学生,既不能让音乐功底好的学生感到内容简单,也不能让底子薄弱的学生跟不上进度。比如,在欣赏民歌的时候,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来演唱自己家乡的民歌,并介绍相关的作曲背景或者作曲家传记,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其次,普通院校还可以根据院校的教学要求来开设多种音乐教育相关的课程,将音乐教育划分为多个层次,这样学生就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而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比如,音乐功底较差的学生可以先选择音乐基础知识课来充实自己的音乐基础,然后再选择音乐欣赏课程,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好的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去,更好的欣赏音乐。

(二)音乐欣赏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要想使音乐欣赏课程在音乐教育中发挥出积极的促进作用,最重要的就是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教会学生相关的音乐欣赏技巧,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欣赏,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对此,首先,音乐欣赏应该由近及远。大学生感兴趣的音乐大多为流行音乐,对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摒弃传统的靡靡之音难等大雅之堂的观念,大胆的将学生感兴趣的、比较流行的音乐引入到课堂中来,当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以后,再适当的加入一些距离学生年代较远的曲目。

其次,音乐欣赏应该由此及彼。任何一门学科之间关系密切,要想欣赏一段音乐,光凭音乐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其还要求学生了解文学、书画、戏剧等不同的艺术类型。所以,在音乐欣赏课程教学中,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将音乐与其他学科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在实现多门学科交叉运用的基础上,让音乐欣赏教育的路越走越宽。

最后,音乐欣赏应该由窄到宽。音乐欣赏课程的设置中不可能涵盖所有的音乐,所以,教师在课程的设置上应该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和特点鲜明的音乐来供学生欣赏,从而让学生在欣赏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优秀音乐作品的同时,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拓宽其音乐欣赏范围和知识视野。

综上所述,针对现阶段高校音乐欣赏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我们一定要在大学生中积极的开展美育和素质教育,并认识到音乐欣赏教育的重要意义,这样才能够有效的培养大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并在提高大学生音乐素养的同时,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金薇薇.试论我国普通高校音乐欣赏教育[D].北京:中央音乐学院,2010.

[2]韦燕燕.桂西北丰富的民谣资源在地方高校音乐欣赏中的应用[J].音乐时空,2016(28).

猜你喜欢

积极意义问题策略
探讨小学数学教育策略
管理沟通应用对企业业绩的积极意义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山西省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必要性分析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壁画艺术在美术教育中的积极意义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