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情感共鸣的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研究

2018-05-14郑国强

北方音乐 2018年8期
关键词:情感共鸣欣赏初中

郑国强

【摘要】音乐当中包含着丰富的情感,在初中音乐教学当中引起学生情感共鸣,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音乐的思想和内容,帮助学生提高音乐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本文根据现有的研究资料,就基于情感共鸣的初中音乐教学阐述了自己的意见,分析了这种教学模式的重要意义,认为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等,针对如何达到教学要求提出了重视音乐教学情感的创设、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等建议,希望能够对初中音乐教学提供一些帮助和启示。

【关键词】情感共鸣;初中;音乐;欣赏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音乐是初中教育的重要课程,这门课程不仅能够让学生学到一些音乐的基础理论知识,还能提高其音乐欣赏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塑造和提高学生的气质和修养,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能够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在初中音乐教学当中,音乐欣赏一类重要课程,音乐欣赏是以学生的审美体验和审美情感为基础,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对音乐认识、理解,掌握其中的思想与内容的过程。在音乐欣赏当中,让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非常重要,可以说是提高初中音乐欣赏教学效率和教学实效性的关键。

一、基于情感共鸣的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的重要性

(一)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

任何一个音乐作品当中都包含着词、曲作者的深刻的情感体验,有着丰富的思想内容,在欣赏音乐作品的过程中,如果不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学生很难理解、体会音乐当中所包含的丰富情感与内容,也就不会真正地“懂”音乐。如果能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通过作品与词、曲作者产生情感上的交流,对学生来说这是一种难得的心理和情感体验。如果不深入内心,对于音乐的理解停留在表面上,音乐欣赏能力、审美能力就很难提升。

(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与审美能力

音乐鉴赏与审美能力可以说是学生综合素质能力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未来的成长与发展有重要作用,在初中音乐欣赏教学当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与审美能力是一个重要目标。而学生的音乐鉴赏与审美能力并不是天生,而是在长期的音乐欣赏实践当中产生的,并且需要有一个契机和桥梁,连接其内心世界与音乐作品,让学生能够真正的走进音乐。情感共鸣就是这种契机和桥梁,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学生通过音乐欣赏逐步的走进音乐当中,了解音乐当中的喜怒哀愁,了解音乐作品之后的深刻思想含义,让他们逐步的掌握音乐鉴赏与审美的技巧,比如说节奏与情绪表达之间的关系,旋律的变化与情感的阐释等,从而逐步提高他们的音乐鉴赏与审美能力。

(三)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实效性

初中音乐教学当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教学效率低、实效性不高,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学生对音乐课程的重视程度不足,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教师在音乐欣赏课教学当中,如果能够引导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音乐教学当中,激发他们的情感共鸣,这能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认真聆听教学内容,仔细品味老师的语言带给带给自己的启示,从而教师将音乐欣赏的知识及时迁移到自己身上,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保证课堂教学的效率与实效性。

二、基于情感共鸣的初中音乐欣赏教学措施

(一)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

一些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人在一些比较特殊的情境当中会产生比较特殊的情感,比如说在大自然的鸟语花香当中会不自觉地放松自己的身心,减少脑补活动等。在初中音乐欣赏教学当中,要想让学生与音乐之间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无疑良好的途径和方法。教师在创设情境的时候,应该考虑到学生的特点,已经将要欣赏的音乐,构建起容易让学生被音乐所感染、吸引,不自觉的进入欣赏状态、获得情感体验的情境。比如说在欣赏《命运交响曲》的时候,可以在欣赏之前先播放一些有关命运的图片,比如说人生的聚散分离、悲伤离合、命运无常等,然后简单的介绍一些贝多芬的生命经历,尤其是贝多芬失聪,凸显命运的不公,让学生对于什么是命运有一个初步认识,然后设定一定的情境,比如说失聪的人完全听不到的时候在大雨当中行走,让学生闭上研究,先播放雨天的轻音乐,然后再播放《命运交响曲》,在这种环境当中,学生每一个都会对自己的命运有所思考,都会不自觉地将自己的命运与贝多芬的命运去对比,都会产生透过这首区域看清命运的本质,如何就面对命运的不公的想法,从而一步步的走进这首曲子,逐渐的理解这首曲子当中所包含的对命运的无奈,以及勇敢面对不公命运的勇气。当然,构建教学情境的时候,必须充分考虑到音乐的特点,选择最容易然让学生产生心理活动的因素来构建,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构建效果。

(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初中生的思维比较活跃,他们也非常喜欢音乐,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容易产生一些想象,而学生的想象力也是引起情感共鸣的一把钥匙,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以后,学生会就不自觉的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想象当中,逐步向音乐当中所包含的情感靠拢。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其去思考、想象。比如说在欣赏《命运交响曲》的时候,让学生自己想象一个作曲家,在微弱的灯光当中、在寒冷的夜风当中创作的场景,他的的耳朵只能听到一点声音,他对每一个音符组合起来的表达效果,只能费力地去倾听才能听得见,甚至在进入30岁以后的创作当中,大部分时间只能靠自己的想象来创作,这种坚韧和毅力是多么伟大。只有让学生去想象,才能体会到创作的不易,才能体会作者在创作这首世界明曲的时候所要表达什么思想、内容,在想象的过程中,与贝多芬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了解他所经历的命运的不公,以及他通过这个作品所要表达对命运不公的鞭笞,以及敢于与不公的命运做斗争的勇气,只有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才能真正地理解音乐。当然,不同的学生想象力有很大的差异,教师应该学会利用多种手段,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去激发。有的学生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有的学生需要通过声光电的方式去引导启发等。

(三)重视和加强多媒体技术的运用

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初中教学的一种常规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在初中音乐教学当中,多媒体也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手段。笔者认为,多媒体教学更加适合初中音乐欣赏教学,其原因是多媒体多种表现手段,能够更好的刺激学生的感官,调动其思维与情感活动,让学生以更好地情感狀态投入到音乐欣赏学习当中。比如说在欣赏《卡门》这部歌剧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卡门》这部电影的片段,然后详细了解卡门这部歌剧的主要内容,这是一部关于爱情与忠贞的歌剧,吉普赛姑娘卡门爱上了军人班长唐·豪塞,因为这个舍弃了他在农村时的情人——温柔而善良的米卡爱拉。后来唐·豪塞因为放走了与女工们打架的她而被捕入狱,而卡门又爱上了别人,最后卡门被唐·豪塞杀死。这是一个爱情的悲剧,强烈的悲剧主义色彩让学生不自觉的反思自己的爱情观。当然,初中生有爱情萌芽非常正常。通过视频让学生对这个爱情的悲剧有所了解,并逐步的被感染以后,再去欣赏《卡门》音乐,带着情感与欣赏,很容易与音乐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对这部歌剧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总之,情感共鸣是让学生走进音乐世界的关键,通过情感共鸣学生才能真正的理解音乐中的思想和内容。初中教师音乐欣赏教学当中,要将情感共鸣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在教学当中想方设法的激发出学生的情感,并引导学生的情感与音乐中的思想、情感联系起来,让学生带着情感去欣赏,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鉴赏和审美能力与水平。

参考文献

[1]钟婧.以情动人,以情育人——浅谈初中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渗透[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8.

猜你喜欢

情感共鸣欣赏初中
情理和谐 成长相伴
如何通过朗读教学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浅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技校生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
消费热潮下新都市电影的审思
德媒:中印尚难以做到彼此“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