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要注重四个培养

2018-05-14袁一丹

北方音乐 2018年11期
关键词:小学音乐培养课堂教学

袁一丹

【摘要】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艺术感染力的思想和情感交流的形式,也是人类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对音乐的感知、表现和创造,除了与生俱来的天赋外,还与后天音乐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息息相关。因此,探寻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新思路,充分发挥中小学课堂教学熏陶作用,全面培养中小学生良好音乐素养,促进学生社会文化交流与发展具有深远意义。那么,如何通过打造高效有序的音乐教学课堂,实现全面提升学生良好的音乐素养的目标呢?笔者认为,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必须重视四个方面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一、课堂教学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音乐同样需要培养积极主动的学习兴趣。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注意力很容易分散。因此,采取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营造平等、自由、轻松的学习氛围,促进其产生学习音乐兴趣十分必要。

目前,许多学校都建立了多媒体视听教学室,教师不仅能够利用钢琴、古筝、二胡等常见乐器现场演奏,让学生对器乐直观感受。通过做游戏、讲故事的形式将音乐表演和文化知识结合起来,还可以通过多媒体设施图文结合、声情并茂的将相关音乐的内容进行展示,使抽象的音乐具体化,帮助学生理解音乐所要表达的内涵,从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二、课堂教学要注重学生音乐情感的培养

曾经有一部电影叫《妈妈再爱我一次》,电影演出时,好多观众都流泪了,浓浓的情感感染了每一位观众,主题曲“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几乎家喻户晓。孩子们动情的歌声,观众眼眶里的泪水,就是对音乐情感最好的诠释。

情感的培养,是学生道德情感净化升华、审美能力提升的关键。《淮南子·说林训》有言“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教育其实也是一样的道理,一个好的教师,不但要给学生以知识,还要教会学生自学的方法。音乐的情感是细腻的,需要用心去体會,小学生往往难以准确地把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学会带学生欣赏音乐,将音乐产生的背景、音乐中蕴涵的故事、音乐所要表达的感情告诉学生,让学生自己学会欣赏音乐、体会乐曲表达的情感,培养学生欣赏能力。

三、课堂教学要重视学生音乐再创造能力的培养

音乐发展和延续,离不开一代一代音乐人的努力。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是音乐文化传承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音乐教师的重要作用不可小视。学生欣赏音乐,本身就是一个音乐再创造的过程,也是学生的必备的音乐素养,历来都被认为是音乐教学的重点之一。

音乐之始,先有节奏。节奏是由许多相同或不同的音符搭配起来的,是组成乐曲旋律的要素之一。传统教学的方式一般都通过学生聆听音乐的强烈的节奏,看教师用手势打节拍,直观感受乐曲所表达的喜怒哀乐等情绪。古人云“亲身下河知深浅,亲口尝梨知酸甜”。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越来越突出,教师利用课堂带领学生尝试清唱、运用乐器演奏等演练体会,鼓励学生通过敲击桌子等形式感受音乐的节奏感,体会学习音乐的快乐,才能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积极性,学生的理解能力、创造能力才能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升。

四、课堂教学要注重文化艺术传承能力的培养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加入“WTO”以后,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西文化交流加强,摇滚、爵士、重金属类西方音乐元素在国内发展迅猛,爵士鼓、黑管、萨克斯风等西洋乐器越来越被更多学生所接受,给传统音乐、民族乐器的推广和发展带来了不少的冲击,古筝、二胡、笛子等民族乐器面临着“后继无人”的窘境。广大音乐教师要把传承民族音乐作为己任,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要不断发挥自身优势,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渗透民族文化,弘扬传统音乐,让学生洞箫《高山流水》《赛马》《喜送公粮》等民乐精华,感受民族器乐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研习民族音乐兴趣,提升学生文化艺术传承能力,传承好民族文化。

音乐具有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作用,是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音乐教育必须从娃娃抓起。面对单纯无暇的孩子,音乐的教育教化作用尤其重要,因此,我们每一个音乐教师肩负着不可推卸的重任,我坚信,只有我们从培养学生兴趣开始,带领孩子们学会欣赏音乐、学会创造音乐,让音乐陪伴孩子健康成长,我们的孩子就一定能充满民族自豪感,就一定能为中华优秀文化发扬光大的主力军。

猜你喜欢

小学音乐培养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开启学生智慧,构建快乐课堂
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