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创新教育现状研究

2018-05-14岳华丁泽国

现代职业教育·中职中专 2018年1期
关键词:师资创新能力大学生

岳华 丁泽国

[摘 要]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党的“十九大”吹响了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强劲号角。在国家“十三五”规划中也对高校培养创新性人才提出了明确要求,必须紧随时代潮流,结合时代特点,培育出符合当今形势的创新型人才。

[关 键 词] 高校;创新教育;创新现状;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02-0058-01

“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参与者和实施者,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社会新思想、新技术的前沿群体,其创新能力是国家和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把“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为自身使命的高校,作为人才的主要供给侧,对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起着基础性、先导性作用,必须紧随时代潮流,结合时代特点,培育出符合当今形势的创新型人才。在新形势下,高校如何利用自身教育和科研优势,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融入大学生教育的各个环节,从大学生的创新动机培养、创新方法培养及创新外部环境打造三个方面入手,更科学、有效地提升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我们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更好地服务已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一、创新教育限制因素及分析

(一)培养模式方面

高校作为大学生的主要生活学习场所,肩负着知识传播、知识创新和人才培养的重任,其创新教育环境和效果对大学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我国高校创新教育起步较晚,之前我国高校更多地把教育教学的重点放在知识的传授上,很少考虑大学生自己的个体化差异和科学素养的培养。现今,我国也在发展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先后出台了多项关于大学生能力培养的政策、文件。虽然目前高校已经认识到创新教育的重要性,并在探索发展过程中取得一定的成绩和效果,但在改革、转变的过程中还是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

(二)师资建设方面

美国心理学家托兰斯研究发现,教师的创造性与学生的创造力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这表明教师的创造性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教师的教育观、知识结构、个性特征、教学艺术等,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1],尤其是创新教育教师,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需要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教师,现今大部分创新教育由辅导员及基础教师兼任,师资力量仍很薄弱,不能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急需加强创新教育师资建设。创新教育作为一种新型教育,对创新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教师知识丰富,还需要拥有创新意识,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对社会发展现状及热点有独到见解,在这一方面,我国还需进一步提高教师质量。

(三)學生日常培养及管理方面

大学生是其创新能力培养的主体,自身对创新教育的兴趣、学习态度以及努力程度直接影响着最后的教育效果,学校对大学生的日常培养和管理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对学生自身来说,进入大学以后,由于学习环境和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部分学生未能适应,学习态度发生变化,不再积极上课,生活作息不规律,荣誉感淡化,害怕受到挫折和失败,再加上自身性格以及成长环境原因等,怀有从众心理、盲目尊崇权威等[2]现象,导致思想僵化,创新思维被压制,在整个过程中,还经常出现缺乏自信、虎头蛇尾等问题。

二、改善措施及对策

(一)继续深化创新教育改革,完善创新平台

首先,完善学校创新能力培养机制机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是涉及学校教学科研、管理以及思想政治工作等诸多方面的一项系统工程,为保障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顺利进行,需要科学的管理队伍建设和机制建设,使大学生能够“随心所欲”地进行创新能力的提高,解除后顾之忧。其次,加强创新实践中产、学、研互促。各高校的特点和优势不同,应发挥自身优势,建立支持有力、系统完善的高水平科技创新工作平台,把生产、学习、科研相结合,有计划、有步骤地开放实验室,锻炼在校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提升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达到“双赢”。

(二)加强创新教育师资建设,完善课程体系

首先,作为教师,应该转变更新教育观念,树立创新教育的思想,从固有的观念束缚中解放出来,积极引入现代教学方式方法,借助网络手段,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尊重学生的个体性差异,因人施教,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和创新性学习的能力,使教育更具特色和个性。其次,作为学校,在校园内广泛营造创新教育的氛围,加强创新教育师资的再培训、再教育工作,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激发教师潜能,完善创新教育体系课程,积极融入时代新理念,在尊重教师教学主导性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不仅仅体现在课堂上,更需要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三)加强学生日常管理,提升创新素质

首先,在学生管理中,要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沉迷于游戏等不良习惯的产生,在学生特殊阶段,例如刚入学阶段,对大学学习生活均不适应,采用适当的强制手段进行引导,避免学生因为环境忽然放松,养成懒惰的习惯。其次,改进管理制度,加强学生群体中的自我管理、自我提高,以专业院系或社团为载体,利用学生群体的个性化、多样化、吸引力强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创新教育积极性,加强学生群体的创造性。

参考文献:

[1]吕科健,王东东.大学生创新能力“六性”培养的评价及思考啊[J].科技管理研究,2002(4):141-153.

[2]杨梅,田春艳.关于创新实验室建设的探索[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2,10(4):176-177

猜你喜欢

师资创新能力大学生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美国加强数据共享促进师资培育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美国加强数据共享促进师资培育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职教师资本科专业培养标准、培养方案、核心课程和特色教材开发项目管理办法》
关于印发公务员培训兼职教师暨公共管理硕士(MPA)校外导师人员名单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