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高校合唱指挥课教学实践探索

2018-05-14徐宁

北方音乐 2018年8期
关键词:指挥原创风格

【摘要】合唱指挥是高校音乐专业的必修课程,高水平合唱作品的呈现基于合唱团长期的、系统的日常训练和专业教学。新时期,音乐专业学生如何进行高效的合唱排练,是师生的共同追求。本文在教学探索和艺术实践基础上,从六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合唱指挥及合唱排练的新思路。

【关键词】谐和;视唱;风格;原创;指挥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中国的合唱音乐大概从19世纪末开始,从无到有的发展起来,百余年间,主要是在西学东渐的社会背景下,随着西方基督教音乐的流传、学堂乐歌的推广,特别是在持续性的群众歌咏活动中发展起来。新时期,高校尤其是新兴的独立学院该如何进行合唱指挥教学和实践,如何在传承和创新中走出自己的特色?这也是我申报此课题的初衷。

一、齐心合力才有合唱,注重合唱团声音训练

合唱团声音的统一、平衡、谐和,是合唱追求的音效目标,而声音谐和则是合唱水平的最高境界。合唱团的声音训练是一个系统的、长期的过程,需要在指挥的要求下反复地磨炼、磨合。

首先,做到这一点的主要渠道是通过练声曲,练声曲是合唱队训练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高效、成功的合唱训练的必经之路。呼吸训练、发声训练、节奏力度训练、单(双)声部训练、多声部训练、咬字训练、音域拓展等技巧训练,缺一不可。还可根据本团的实际情况,自行编写适合的练声曲。

其次,人际和谐是合唱团声音谐和的内在动力,大家要有共同的目标、坚韧的意志、统一奉献精神,甘于忘记自己,维护整体。还要注意各声部人数配备合理。训练时,秉持“只有我们没有我”的理念,做到声音互靠、互听、互让,避免张扬的个性声音出现。

第三,指挥的理念是声音谐和的关键因素。指挥要绝对掌控团队的声音,要在最大程度上做好对合唱团音色的指引、整合、校正和掌控,调整确立声音谐和的标准,即声音谐和的参照物。

二、视唱练耳是保障,但不仅是解决音准、节奏

在多年的合唱教学、排练和演出实践中发现,音准和节奏成为制约合唱团发展的重要因素。音准、节奏准确,既是声音谐和的前提,也是声音谐和的首要标准和首要表现。如果这两个问题解决不了,再好的声音也无法统一,这也就对合唱团员的视唱练耳水平提出了要求,在音准节奏方面不能有一点偏差。不同声部在音乐进行中音高音准正确,声音搭配得当,协调融和,是整个作品声音谐和的最重要体现。

视唱练耳在合唱中不仅仅是解决音准、节奏的问题,还有助于把握乐感和音色、把握作品情感、提高团员的音乐表现力与创造力以及有助于提升审美取向。具体来讲,在拿到乐谱后,通过总谱和自己声部的分谱,做到视唱旋律、分析结构、声部衔接、分析乐曲情感,再高一层就要求学生做到读乐谱“听音响”“想色彩”。还需要在排练中合理分配耳力(听力),做到声部互听,才能更好地做到声部的“互让”和声音的“互靠”。

三、选用中外不同风格的合唱作品进行训练

合理选用国内外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合唱曲目来进行训练,对合唱团的成长、成熟和水平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西方共性的声音概念及合音要求是基础,在此之上进行声音的训练才能有的放矢,做到中西结合,互相借鉴。

(一)选用西方合唱作品进行训练

有利于合唱团音色的统一并对和声、复调等声部发展方式有更深的理解,形成良好的“合唱音响”固定概念。西方的合唱艺术已经发展了几个世纪,他们的合唱理念、训练方式、创作技法和经验有助于我们加强对合唱的学习和理解。在合唱训练的不同阶段,应当根据合唱团的情况选择一定数量的西方作品作为合唱训练材料,并用原文演唱。

(二)中国百年合唱史也涌现了不少经典之作

尤其是近些年作曲家融合中西方的音乐素材和写作手法,创作了一大批优秀的作品。我国的合唱形态大概有三种民歌合唱形态。一般包括原生态多声部民歌和采用西方音乐创作技法改变的传统民歌;中国艺术合唱形态,也是中国歌唱范式的核心组成,高度的音乐艺术型就是其最大的本质特征。如:《海韵》《黄河大合唱》《祖国颂》《阳关三叠》等;流行合唱形态,在今天的中国有着强进的发展势头。如:《弯弯的月亮》、《月亮代表我的心》《夜来香》等,都具有一定的艺术性,为我们提供了优秀的作品。

四、注重原创作品,为合唱团“量体裁衣”

传统经典合唱作品的选用固然重要,但是原创作品才是合唱团在新时期充满生命力和活力的保障。合唱团无论从形式上,还是从合唱作品水平上,又或者是所运用的素材上,与西方存在一定的差距,这都要求必须重视加强合唱团演唱作品的定制,即为自己的合唱团“量体裁衣”,打造独有作品。

合唱团的独有作品体现着整个团队的精神风貌和理想信念,有着统一的目标和良好的团队协作,专属作品还有利于激发团员的创作热情,也会促使大家对合唱的各个因素进行更深层次地思考。通过“量体裁衣”有了自己的专属作品,合唱团本身的优势也会扩大。如果有条件可以储备和培养驻团作曲家,或者跟作曲家委约作品,再者可以根据团员音色、音域和演唱能力等,改编歌曲进行演唱,也是不错的选择。

近几年,我国较发达地区的合唱团积累了大量的原创作品,也出现了不少驻团作曲家,他们从自身出发,摸索出自己独有的特点和风格,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一致认可,而普通高校和独立学院合唱教学最欠缺的就是这一项,我们完全可以发动老师进行创作,或者师生组成团队,要相信当今大学生的思维,多鼓励综合素质较高的学生进行合唱创作。

五、需有一定量的“精排曲目”和“瀏览曲目”

一个合唱团要演唱大量的作品才会成长,在每学期或者一个相对固定的时期,必须有一定数量的曲目存储量。

所谓“精排曲目”顾名思义是指合唱团精心排练过,可以登台表演或者参加比赛的曲目。这部分作品的处理和训练是高标准、严要求的,是经过精挑细选出来的曲目,代表着合唱团的最高水平。

“浏览曲目”是指合唱团集体读谱和试唱过的曲目,没有经过细化处理。但不是指个人浏览,而是所有声部同时进行集体读谱。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养成快速读谱的能力,快速把握总谱的能力以及有助于学生在审美、合唱、曲式结构、声音运用、情感分析等方面的提高。

六、指挥老师明确职责,重视学生主体

指挥老师在合唱团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要保证高效的课堂教学和排练,便要做足细致的案头工作,选曲很重要,曲目选定之后,要进行严谨细致的研读、备课。

(一)少说多做

在排练或课堂上,指挥通常会针对某一个或几个细节进行很长时间的讲解和说明,这样会产生几个消极的作用:首先,说的时间长必然导致演唱的时间短,作品终归要通过团员的演唱来呈现艺术;其次,过多的讲解会使团员产生疲劳、厌倦、注意力分散的情况,讲完后在想集中精力那就不容易了,排练效果肯定很差。

(二)有所为有所不为,发挥团员的主观能动性

例如在读谱的阶段,指挥首先早对这个过程指出问题(音准、节奏等)并加以改正,之后一定要相信团员自我的纠错能力,分清“失误”与“错误”。允许犯错,而不必一味地指正、重来,再指正、再重来,而是让学生的主体意识进行自我改正。另外,还要注意充分发挥核心骨干團员的作用,例如声部长、综合素质较高的团员等。还要引导学生进行感受与思考,让大家共同参与合唱作品的“二度创作”,而不是“填鸭式”地灌输。

(三)合理分配训练时间

训练时要做好排练计划,即发声训练、精排曲目和浏览曲目各自所需要的时间。如果按照100分钟的课堂计划来讲,发声热身训练在15分钟为宜,剩余的时间排练3至4首曲目,每首作品的排练在15至20分钟为宜。如果排练曲目较少,需要交替进行,或者安排一首浏览曲目。也就是说,即便合唱队员的演唱没有达到要求,也要避免在同一个地方或者同一作品停留过长的时间。这也是国外合唱强国采用的方法,与我国合唱团普遍采用的花费很长时间对一首作品反复雕琢处理的做法不同,在几年的实践中,照此法进行训练的效率确实有很大的提高。原因在于这种方式和记忆力训练法中的“交替记忆”原理相似,即通过对不同记忆材料的交替记忆,避免因同一材料对神经的长时间刺激所导致的“保护性抑制”状态的出现。在我的科研过程中发现,学生对同一首作品的专注度在20分钟左右,在这个时间之后,由于产生了“保护性抑制”,再继续排练这首歌已经没有意义了。

七、加强舞台艺术实践

音乐是视听艺术,时间艺术,任何音乐艺术形式都离不开舞台实践,合唱亦是如此,长期的训练排练,最终是为了呈现在观众面前。

首先,合唱团的精排的曲目内容和题材要丰富,选曲的时候要考虑可能会遇到的演出或比赛情况,例如各种节庆活动、合唱比赛等。难度、风格、篇幅都要有合理地选择。

其次,为了应付突如其来的加急演出,在日常训练中要加强快速读“合唱总谱”的能力,一方面通过视唱练耳课来进行技术训练,最重要的是靠“浏览曲目”过程进行。这也是考验合唱团水准的时候。

再次,要求团员的适应性要强,保持良好“合唱音响”记忆状态,以便适应不同环境和场合的演出,不至于因环境的声场变化影响到合唱团的整体音响。

第四,在老师的指导下,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我排练、自己指挥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快速地应用实践,相信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放手让他们去做。

参考文献

[1]田晓宝.中国当代合唱艺术的多元化发展[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3.

[2]马革顺.合唱与合唱指挥简明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

[3]谭雅茹.合唱热身练声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4][美]霍默·乌尔里奇,周小静,周立潭.西方合唱音乐概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8.

[5]曹通一.合唱指挥[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版社,2015.

[6]田晓宝,石一冰,文思隆.合唱艺术[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徐宁,男高音,音乐与舞蹈学(声乐方向)硕士研究生,聊城大学东昌学院音乐表演系声乐、合唱指挥课讲师,学院青年合唱团指挥,聊城市教师合唱团指挥,中国声乐家协会理事,聊城音乐家协会副秘书长,市声乐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合唱协会会员,中国高校合唱委员会会员。曾获新加坡国际声乐比赛金奖,第二届韩国春川国际歌剧比赛第三名,第四届“孔雀奖”全国声乐大赛三等奖,山东省第六届高校师生基本功大赛教师声乐组一等奖,山东省第九届青年歌手大赛二等奖。多次指挥合唱团参加全国和山东省的各类比赛及展演,获金奖一次、二等奖两次,并多次荣获优秀指导教师奖。

猜你喜欢

指挥原创风格
2021年本刊原创题(二)
2021年本刊原创题(一)
完形填空原创专练
大型交响乐团表演中指挥的作用分析
电影视听艺术中的影像色彩表达
解读木刻版画在动画中的运用
复杂天气情况下空管指挥工作分析
"指挥"
原创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