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化人才培养目标下我区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改革研究

2018-05-14牛艳芳

现代职业教育·中职中专 2018年1期
关键词:职业化教学管理职业院校

牛艳芳

[摘 要]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性有序的发展,职业分工越来越细,对人才的职业要求越来越多,整个社会的职业化程度越来越高。职业人才因拥有更高的综合素质而倍受各行各业的青睐,从而成为人力资源的优势群体,也成为社会的核心劳动力。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提高到更高的一个层次——职业化。通过调查研究,我区乃至我国人才职业化现状还存在一些问题:职业人的职业化程度较低;职业化才能还没有完全得到社会价值的认知;职业化人才参与主体的作用发挥不足;职业化人才的评价机制不健全目前;组织内部职业化氛围不足。

[关 键 词] 职业化;管理;培养;研究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02-0055-01

职业化人才的培养是我国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重要途径,是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2014年高校毕业生将达到创纪录的727万,解决如此庞大的毕业生就业问题,是摆在各级政府和高校面前的一道难题。

一、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当前我区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则成为阻碍职业化人才发展的障碍。

(一)管理体制僵化,本位思想严重

多数高职院校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往往管理较为严格。从保障学生安全,维护正常教育教学活动出发,有其正面的意义。然而,过于严苛的条条框框,往往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学习的主体能动性发挥。而行政体制也从某种程度上降低了职业化人才培养的效率,过于繁杂的程式化体制,往往错失了转瞬即逝的发展机会。突出表现为学校和社会的脱节,这种现象给普通高校,尤其高职院校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尤为严重。

(二)优质资源独享,发展自我封闭

面对激烈的生源和就业竞争,各学校往往手握独家资源,不断打造自身师资和课程建设。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通常不会允许兄弟院校获得,发展相对封闭。这对职业化人才建设所要求的开放性背道而驰。虽然学校自身实力会在短期得到提升,然而长远看来,学科重复建设、生源过度竞争等问题必然会对学校建设带来负面影响。久而久之,必然影响学生的竞争优势。

(三)课程体系欠缺,评价考核不足

从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时二次择业的实际出发,职业院校在培养其相对宽泛的专业技能领域仍有所欠缺。当前职业院校的课程体系仍然相对固定,和未来工作场景的实际情况有着较大差别,这对学生适应新的工作岗位产生了不利影响。而在评价考核的角度,来自主管院系和学校的评价仍是主要方面,而来自实践实习单位的考核意见则相对欠缺,这对未来工作的新“东家”来说,既有失尊重,更不利于学生在未来工作单位的良好发展。

(四)专业设置滞后,竞争优势不足

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日新月异,在高职院校中所学的知识可能很快就会被社会变化所淘汰,尤其在计算机和移动智能领域体现得尤为明显。在个别的高职院校中仍然存在这样的问题:重严格管理,轻突破创新;重校内学习,轻校外实践。这必然造成学生职业化培养的缺失,成为理论知识丰富,而动手能力欠缺的不合格人才,失去原本的竞争优势。

二、职业化教学管理改革研究

1.职业化教育是指在普通高校的教育过程中,针对学生的不同发展趋势,理性地区分研究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各类人才占毕业生所占比例情况,组织调动各方面的力量,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教育和培养,努力提高这部分学生的职业素质,使其能较快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合格的建设者。职业化人才是高职院校学生未来人生发展的主观愿望,是落实高校发展建设“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职业化人才培养为实现国家相关经濟区和经济带建设,提供重要的人才支持和智力保证。

2.新形势下的区域经济整合和发展,则要求高职院校和其他兄弟院校协同建设,根据自身情况吸纳区域优质资源,发展重点专业,形成各学校特色突出,互为补充的合作局面。同时,相互之间加强教学交流和资源共享,相互认可学分和课程分数。鼓励学生根据兴趣选择不同学校专业课程。只有这样,职业院校才能在职业化人才培养中既保持自身优势,又参与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实现社会责任。

3.高职院校应特别重视毕业生的就业指导教育,指导他们在了解自身条件的基础上合理地进行职业选择。只有这样,职业化人才的目标最终才能实现。为提升竞争力,将职业化人才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有助于推动相关经济带发展建设,将高职院校职业化人才培养纳入区域经济发展的统筹安排中,既能为职业院校提供发展的平台,又能在教育教学和管理体制上创新发展找到突破口,推动有利于学校学生和社会发展的政策实施。

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立足于服务区域经济,以就业为向导,树立现代教育理念,从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上进行了改革与创新。在培养目标上,立足区域、依托区域、服务区域,以就业为指导,培养学生成为具备良好的职业理想和道德,具有高技能人才和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在培养模式上,大力开展实践性教学,“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职业化教育培养模式对整个高职院校的发展很重要。

参考文献:

[1]邱宗国.职业化导向下文秘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秘书之友,2016(3).

[2]祁佳斌.高校职业指导体系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5.

猜你喜欢

职业化教学管理职业院校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双减”背景下农村初中教学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浅析高校教学管理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云教学管理平台在教学运行管理方面的运用
新时期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思考
信息技术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
加速职业化
职业化铸就卓越企业
经理人要走向职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