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元音乐文化价值观初探

2018-05-14王琳

北方音乐 2018年15期
关键词:音乐教育

【摘要】音乐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特征文化,可以反映出该民族的文化特点,通过音乐文化可以加强民族与世界的交流。音乐教育是用来传授音乐文化的一种基本手段,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在音乐文化的大背景下,通过音乐教育可以传授多元音乐文化观,并帮助我们塑造文化价值观。本文简述了多元音乐文化价值观的意义,并提出在文化大背景下,利用多元文化塑造音乐文化价值观的几条切实可行的途径。

【关键词】多元音乐;音乐文化观;音乐教育;文化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一、多元音乐文化价值观的意义

(一)个性化、独特性是音乐文化价值观的灵魂,是存在的依据

音乐文化与人具有同一性,都是不可替代的存在,并且具有其自身的价值。如果一个人没有价值,那么也就没有存在的意义,音乐文化亦是如此。人的价值体现在其独一无二的特性,具有独立的人格上。而音乐文化,如果一味地追随和模仿,单纯地借鉴和吸收,而没有自己的内涵和特色,那么它就只能称得上一件附属品或者是其他音乐文化的复制品,也就缺少了其必不可少的理由。

(二)多样性、个性化是音乐文化价值观进步的源泉

与现代工业文明的模式化相比,音乐文化的个性化和多样化就犹如一股清泉,给世界带来一份新鲜。单一片面的单向度音乐文化使人们深深地意识到来自现实的威胁,多样个性化的发展是一种必然趋势,并且多样化的音乐文化存在其不可替代的价值。允许鼓励多样性和个性的音乐文化存在,就意味着音乐文化的创新和发展,而扼制音乐文化多样性的存在,就是扼杀创造的权利,必将导致音乐文化一成不变而成为一潭死水。因此,只有音乐文化的价值观以其自身的多样性和个性化存在,才能促进音乐文化的进步。

(三)与其他文化相互吸引,获取资源

不同文化的互相学习和融合是人类文化进步和发展的源泉。文化的相互融合会产生新的文化品质,从而使文化的形式更加多样。同样,音乐文化也是如此,音乐文化通过与其他文化的碰撞和融合会使音乐文化的资源更加丰富,形态更加复杂,创造力也越来越强,会全面推动音乐文化的发展。

二、利用多元文化观重塑音乐文化价值观的途径

(一)转变教师观念,改革音乐教育

首先,要培养我们的多元音乐文化价值观就要从转变教师观念入手。因为教师是文化的传播者,他们对文化的理解会通过教学传授给学生,这种直观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影响较大。因此,要想帮助学生重塑音乐文化价值观就要从根本源头上入手,改变音乐授课教师的教育观念。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教育家们提出了教师发展的概念,要求教师加强学习,从知识、观念和方法上进行改进,并不断完善,创新教学新体系。在现在的音乐教学中,年轻教师占据很大一部分比例,因此,应该加强年轻音乐教师的专业发展,让他们树立正确的音乐教学观念,加强他们主动学习的意识,认同“多元音乐教育观”,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将自己的观念传达给学生。

其次,在教学模式上也要进行改革,制定相应的培养方案,将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渗透到音乐教学中。在教材的编写上,要从多元文化的视角出发,集百家所长,全力弘扬中国的民族音乐文化。

最后,每位音乐教师都应该具有多元音乐文化观,全面开展多元音乐文化教育,将我国音乐教育从长期的一元化时期解放出来。通过学习各民族音乐文化和国际交流,培养出音乐全能人才,向世界各地传递我国音乐文化。

(二)尊重审美规律,音乐传递情感

美的东西不仅能吸引人的眼球,让人赏心悦目,还能陶冶人的情操,让人有美的享受。而音乐作为艺术的其中一种形式,更是具有无限的魅力。据说,希腊的音乐家奥辅斯能用音乐驯服野兽;我国古人白居易也有“寡鹤当徽怨”的诗句,丧偶的鹤听到琴声哀怨起来;在英国,有一个夜莺被大提琴的声音而感动的故事。这都说明音乐不仅具有魅力,而且还有浓厚的神秘色彩。

音乐的美在于声音的享受,是靠听觉去感受的,那些鸟兽之所以能被吸引是因为有听觉上的震撼,而让其陶醉于美妙的音乐中。在我们生活中,年青一代往往对民族音乐不太感兴趣,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是老师和学生们对音乐的不同感受。虽然教师们多次强调音乐的魅力,但是由于不能把最美的作品展示给学生,使他们听到的音乐并不是他们所期待的那样,因而产生失望情绪,进而对民族音乐失去兴趣。而事实上,中国民族音乐色彩纷呈,独具特色,如果想培养年青一代的多元音乐文化观,就要把最具代表性的音乐真实地呈现出来才能让他们逐渐了解并接受民族音乐。

1.选择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

我国民族音乐种类繁多并各具特色,如何才能选出最具代表性的音乐呢?首先,无论哪种音乐形式,一定要内容美,情感丰富,并且品位高,这样的作品才能称为经典之作,是经过历史检验的精品,从内容、形式、情感等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境界,这样的作品不仅具有民族性,更具有世界性,能够代表我国民族音乐文化。其次,所选择的音乐作品要能给人们带来听觉盛宴,将世界性與民族性、知识性与审美完美融合,才能为大家所接受。

2.保证多媒体质量,创设适宜的视听环境

高科技的发展使现在的音乐教学多采用多媒体手段,音乐通过多媒体播放传递到听众耳朵里。因此,多媒体的播放质量直接影响到音乐的质量,影响学生的听觉感受。为了保证学生能够感受到音乐带来的艺术魅力,音乐教育者应该全面了解多媒体功能,保证播放的质量,使学生不仅能听到优美的声音,还能看到清晰的音乐画面,真正体验到音乐的魅力。

(三)适应时代发展,融入现代元素

1.了解时代音乐

音乐是时代背景的产物,会被打上时代的烙印。不同的时期,其音乐表达的主题不同。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应该全面了解当代音乐特点,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音乐教学。现阶段,学生们比较喜欢流行音乐,而对民族音乐不了解,也不感兴趣。因此,在民族音乐教学环节中,应该融入现代元素,迎合学生们欣赏音乐的习惯,才能更容易被接受。音乐教育者只有全面了解了时代音乐的特点,才能更有效地引导学生向多元化音乐的道路转变。

2.兼收并蓄,共同发展

多元化音乐包括多种音乐形式,流行音乐就是其中的一种。由于流行音乐更符合当代年轻人的心理,因此流行音乐的发展迅猛,音乐教育工作者应该清楚地意识到流行音乐存在的合理性,在进行民族音乐的教学中能够兼收并蓄,不摒弃流行音乐,接受多元音乐文化的思想,并且能够吸收各种音乐中的精华,更好地促进民族音乐的发展。

3.采用与时俱进的教学方法

顺应时代潮流,还应采取与时俱进的教学方法,将民族音乐能够更好地传承与发展。二十一世纪,创新显得尤其重要。在音乐教学中,也应该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性,引导学生的创新精神,树立科学的音乐文化价值观。教师还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大胆尝试,让他们体会到多元音乐的美,树立新一代多元音乐文化价值观。

三、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各国的文化交往越来越频繁,多元化音乐文化的相互融合将会进一步促进世界音乐文化的繁荣。我们深信,中国民族文化经过不懈努力,一定会打开一个全新的多元化局面,塑造全新的音乐文化价值观,让中国的民族音乐文化屹立于世界音乐文化之林。

参考文献

[1]胡郁青.中外声乐发展史[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2]郭克俭.新中国声乐学术热点问题的追溯与反思[J].音乐研究,2014.

作者简介:王琳(1983—),女,山西戏剧职业学院,教师。

猜你喜欢

音乐教育
创作教学在音乐教育中的意义探讨
中国传统音乐教育传播的必要性
贵州民歌引入音乐教育的策略分析
浅议高职院校音乐教学与学生创造力培养
新时期音乐教育与民族传统文化传递的关系及实现策略
浅析音乐教育在基层消防部队中的作用
关于特殊音乐教育师资培养的个人见解
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在新课改背景下的改革
论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音乐美学基本原理对音乐教育的几点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