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维吾尔族乐器热瓦普的研究现状综述

2018-05-14王诗卉

北方音乐 2018年8期

王诗卉

【摘要】热瓦普(Rewap)是维吾尔族的弹拨乐器。在这篇文章中,笔者先由维吾尔族民间习俗和音乐文化为引申,搜索相关热瓦普的文献进行总结归类,从热瓦普的历史起源及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等方面来加以阐述说明。

【关键词】热瓦普;维吾尔族民俗;维吾尔木卡姆乐器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一、维吾尔族的民俗及音乐文化

维吾尔族是个独具特色的民族,特色纺织品是“艾德莱斯绸”,极富有浪漫色彩;在民居方面,房屋呈现方形,地面为独具特色的民族图案;在待客习俗方面,会在桌子上摆上馕和糕点等等;在婚俗方面,会有阿訇来为新人诵经祈福,婚宴是在地毯上铺上洁白饭单,先摆上馕、喜糖、枣、糕点等等,然后再上羊肉、抓饭等;节庆方面有古尔邦节、肉孜节和初雪节等。

二、维吾尔族乐器热瓦普的研究现状

(一)热瓦普的历史起源

在《乐师史》中记载,热瓦普起源于南疆喀什。公元14世纪,国内外民族文化的交流广泛开展,维吾尔族人民在原有民间乐器的基础上,吸收外来乐器,创制出一些新乐器。喀什热瓦普就是维吾尔族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在民间一直盛传不衰。到了清代,热瓦普被列入宫廷回部乐中,并以喇巴卜之名载入史册。公元1854年毛拉艾斯木吐拉穆吉孜撰写的《乐师史》(古维文手抄本)中,叙述了十七位艺人创作的“木卡姆”流行盛况。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热瓦普被做以改革尝试,原形制的七条琴弦做了相应变动,乐会制作的喇巴卜只张了五条丝弦。喀什热瓦普流传至今,已有数百年的悠久历史,在工艺、音质和演奏诸多方面都相较于之前有了很大的发展。

(二)热瓦普的乐器概况

热瓦普琴身是用一整块桑木挖制而成。它由共鸣箱、琴头、琴杆、弦轴、琴马和琴弦等部分构成,全长100厘米左右。共鸣箱呈中空的半球形,正面蒙以蟒皮,背面呈现圆弧形,上面的弦品为丝弦品。琴杆下端与共鸣箱相接处两侧设有对称的鹰翅形木制弯角,起着保护共鸣箱、演奏时稳定琴身的作用,是热瓦普的显著特征。维吾尔族民间乐器匠师为了装饰热瓦普,常在琴杆指板和两侧、琴头两侧、共鸣箱背部镶嵌黑白相间菱形图案组成的纹饰,使得乐器更富有维吾尔族特色。喀什热瓦普流传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在工艺、音质和演奏诸多因素方面,都相较于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空间。

三、文献搜集整理与归类

(一)热瓦普的传承方式研究

瓦热斯·阿不力孜2011年6月30日在《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发表的《“非遗”语境下的新疆维吾尔族民间乐器热瓦普的传承方式调查研究》一文,作者阐述了在“非遗”语境之下的新疆木卡姆艺术传承问题,且针对维吾尔民间乐器热瓦普进行了个案分析研究,将“非遗”语境下的民间和高校中学习进行了比较,剖析了这两种传承方式的利与弊并且思考现状之后提出了日后相关的改良措施,随之对热瓦普演奏技艺的传承体系的建构提出了合理建议。

(二)改良热瓦普的研究

吕禹竹2017年5月22日《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发表的《维吾尔改良热瓦普调查与研究》一文中作者以喀什葛尔热瓦普为原型的改良热瓦普当做研究对象来展开阐述,先讲述国内外有关热瓦普的资料記载以及文献来源,接着说到维吾尔族乐器热瓦普的历史背景引申出改良热瓦普的来历及原因。其次作者将改良热瓦普的乐器概况以及演奏形式进行了阐述,将改良热瓦普的乐器制作过程以及如何确定音高定弦加以辅助说明。最后作者罗列出了关于改良热瓦普的传承和现状思考,在作者进行实地调查之后总结出维吾尔族乐器的传承方式,即专业传承和口传心授。 (四)热瓦普的装饰艺术研究

吴洁2016年2月15日在《大众文艺》发表的第3期《试论维吾尔族拨弦乐器热瓦普的装饰艺术》一文中通过以维吾尔弹拨乐器热瓦普为例对其装饰特征和新疆文化的多元性进一步展开研究。作者对不同时期、不同种类的热瓦普分别进行了分析,构成形式是动物、植物等吉祥图案,对于琴杆和共鸣箱直接对接的图案装饰,作者用刀郎热瓦普和哈密热瓦普进行了比照,并且附上了很多图例。说到了新疆的壁画艺术对于热瓦普装饰艺术的影响,以及不同宗教信仰的深远影响。最后作者总结乐器的装饰体现在材质、形制、工艺和图案四个方面,在维吾尔乐器装饰艺术中,可以管窥到中国内地传统文化以及伊斯兰教的宗教文化的深远影响,和新疆本土环境对艺术的影响。

四、结语

通过本次研究学习,让笔者对于新疆维吾尔族乐器热瓦普有了更深层的获知和了解,同时希望在研究音乐教育学术方面汲取更多田野调查经验和自我提升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瓦热斯·阿不力孜.“非遗”语境下的新疆维吾尔族民间乐器热瓦普的传承方式调查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师范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