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学习钢琴即兴伴奏的有效方法

2018-05-14范新明

北方音乐 2018年15期
关键词:即兴伴奏学习方法策略分析

范新明

【摘要】即兴伴奏能力日益受到重视,良好的即兴伴奏可以塑造多种艺术形象,可以提高钢琴的艺术感染力。本文主要对钢琴即兴伴奏的练习方法进行分析,围绕即兴伴奏的特征,指出学生提高即兴伴奏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即兴伴奏;学习方法;策略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一、钢琴即兴伴奏学习价值与不足

(一)钢琴即兴伴奏学习价值

钢琴即兴伴奏是音乐学习的重要课程,必要的钢琴即兴伴奏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音乐素养。具备一定的钢琴即兴伴奏能力可以满足受众欣赏需求,也可以提高专业钢琴艺术表现力,实现自由的旋律表达的目标。让歌唱与伴奏融为一体,还可以起到渲染与升华音乐情感教学的价值,切实达到器乐与声乐的共鸣,从而带来更独特的艺术享受。必要的钢琴即兴伴奏的学习,可以促进学生得心应手地在各种场合表演。

(二)钢琴即兴伴奏学习问题

有些学生在学习钢琴伴奏时不注重巩固练习基础知识,既缺乏必要的理论学习,又没能掌握正确的实践应用方法,因此不能在短时期内有效提高即兴伴奏能力。首先,弹奏功底是钢琴即兴伴奏的前提条件,有些学生没能熟练地掌握弹琴技术,不掌握必要的弹琴技术与训练方法,没能在反复练习中形成听觉记忆,无法掌握和正確地组织开展伴奏活动。其次,还有的学生没能在即兴伴奏中融入真情实感,过多地重视演奏技巧,没能注重相互配合,无法通过即兴伴奏来烘托意境。

(三)钢琴即兴伴奏学习原则

提高钢琴即兴伴奏水平应当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制定有效的学习目标。首先,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要明确短期学习目标,合理确定学习步骤,在全面巩固钢琴基础能力的前提下提高即兴伴奏水平。其次,强化专项训练,能够运用信息媒体技术进行多维训练,注重采用循序渐进的原则,有针对性地进行钢琴即兴伴奏能力训练。第三,加强即兴伴奏能力的反思,对现有的即兴伴奏水平进行深入反思分析,找出自己即兴伴奏的薄弱环节,有计划地改进提高。

二、钢琴即兴伴奏学习方法的浅析

(一)积极投入到基础训练当中

钢琴基础教学是学习钢琴即兴伴奏方法的重要平台,学生可以在日常演奏训练中有意识地培养提高自己的即兴伴奏能力。例如,大多数歌曲使用的是简谱,学生可以尝试着用简谱进行钢琴日常训练,这可以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键盘位置,从而提高弹奏流畅性。学生还可以在日常训练中注重大小音阶的训练,从而更好地熟悉各个调式并加以利用。

(二)加强移调训练

为了提高钢琴即兴伴奏水平,在钢琴即兴伴奏练习时应当时刻注重歌唱者的需要,这样才能实现即兴伴奏与演唱的配合,发挥即兴伴奏的实用价值。例如,在钢琴即兴伴奏中配合歌唱者移调是较难的项目。因此,练习钢琴即兴伴奏应当掌握大小调音阶的学习方法,能够熟练用调的各弦、音阶与琶音,这些技术都需要长期练习。在练习时可以尝试使用首调概念训练音阶与琶音,并且在简短的旋律中训练移调,并且保持固定调与首调的协调,从而提高即兴伴奏的整体水平。

(三)手眼协调训练

手眼协调训练主要解决不熟悉键盘的问题,由于钢琴乐曲弹奏时断时续,不少学生会选择背曲子,这不利于提高学生视奏能力。正确的办法应当是学生多进行看谱训练,培养自己多看谱,不看手,从而最终养成手眼协调的良好习惯。在钢琴视奏的过程中要自主训练弹一个音能观察到下一个音,这才能弹奏流程准的旋律,保证弹奏时精神高度集中,达到手眼协调效果。

(四)创造性应用伴奏音型

伴奏音型是即兴弹奏的陈述形式,也是展现乐曲内容的重要手段,更是有效创造性表现音乐的手段。学生应当把主要精力放在伴奏音型的训练上。一般学生可以用强力度的进行曲训练和弦织体,用节奏感强的舞曲和进行曲训练带低音和弦式织体。用抒情性的作品训练分解和弦式织体。具体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有代表性的伴奏谱,并合理应用于相同体裁的歌曲之中。为了提高编配水平,还可以依据音乐旋律特征及歌词内容创作出与乐曲适宜的伴奏音型,从而提高即兴表现力。

三、结论

提高钢琴即兴伴奏水平,应当采用循序渐进的日常训练方法,注重巩固基础训练,针对自己的不足进行专项训练,并且在教师的指导下提高自己的音乐修养,做到手眼协调,在合理选用音型与良好音乐情感体验中提高伴奏能力。

参考文献

[1]王真.钢琴即兴伴奏能力的培养方法探讨[J].陕西教育(高教), 2016(11).

猜你喜欢

即兴伴奏学习方法策略分析
如何在大学钢琴教学中合理应用即兴伴奏
即兴伴奏对高校钢琴学生就业的作用及教学方法的探讨
关于钢琴即兴伴奏艺术审美价值的探讨
服装电子商务发展浅析
小学音乐快乐学习的三种方法
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中歌曲即兴伴奏能力的培养
高中数学教学方法浅析
完善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的策略分析
论高中物理电路知识的学习方法及解题思路
小学语文低段识字教学的意义及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