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专计算机专业的模块化教学探讨

2018-05-14李静

现代职业教育·中职中专 2018年1期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模块化模块

李静

[摘 要] 目前,中等职业院校生源参差不齐,是影响中专院校办学质量和学生专业技能的关键因素。为切实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改革现有的教学体系势在必行。模块化教学是当前比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模式,将其运用到中专计算机专业课中,不仅可以体现中职学校特色,也能实现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教学目标。

[关 键 词] 中专;计算机专业;模块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02-0092-01

随着普通高中的扩招,中专院校的生源来源多样,质量参差不齐,有一部分学生在初中阶段由于没有打好基础,导致其在学习思想、行为习惯、基础知识和约束能力等方面存在著较大的问题。如何通过教学改革,发掘学生身上隐藏的“闪光点”,激发他们的学习潜力,成为当前中专院校教改工作的重点内容。深化教学改革是实现这一教学目标的关键所在,而如何深化值得所有教育工作者深思和探讨。以往中专院校的教学模式为“以教为重”,这种模式具有一定的弊端,无法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教并重”的教学结构强调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恰是解决这一矛盾的重要方法。考虑目前中等职业院校的教学现状,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模块化教学是20世纪70年代初由国际劳工组织研究开发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该方法以现场教学为主,以技能培训为中心,将其应用到中专院校课堂中,既可以夯实学生的理论知识,又可以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是一种值得推广和应用的实用型教学方法。就计算机专业而言,也具有同样的教学效果。为了达到这一教学目标,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模式设置应具备科学性

计算机专业采用模块化教学时,模式设置应具备科学性。所谓科学性是指既符合中专院校的教学特点,又符合学生的职业需求,既能满足岗位职业需求,又能促进学生的技能提升和全方面发展目标。计算机专业想要实现模块设置的科学性,就需要从实用性、复合性、前瞻性三个方面着手。实用性是指计算机专业学生毕业后,所学的知识可以直接运用到工作实践中,想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在模块设置前,对本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和人才需求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确定所需要的专业素质和各项技能并根据社会需求和课程特点进行科学设计。如在学到Flash一课时,采用模块教学法,根据幼儿教师的职业特点如幼儿学习的示范者和指导者,引导学生制作幼儿讲礼貌方法的动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复合性是指提高计算机专业教育内容的覆盖面,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从而提高就业率;前瞻性是指随着计算机专业的职业内涵和外延的拓展,中等职业院校在课程设置时,应多了解当下的市场发展形势和职业特点,与时俱进,以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性,提高他们的核心竞争力。

二、模块内容应注重科学性、合理性

中专计算机专业采用模块化教学,应注重模块内容的科学性、合理性。想要达到这一教学目标,就需要设置科学的目标和内容。所谓科学目标是指计算机专业培养的不仅是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是总体素质和综合能力;模块内容合理性是指在进行计算机课程设置时,应科学布局、合理筹划,使其既能满足职业岗位所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也能完成相应的教学目标。

三、模块教学应注重创新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学生特征的变化,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应现代化市场发展步伐和学生的发展需求,创新教学方法势在必行。模块化教学方法也是如此,改革创新是必经之路。创新是指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因时而变、因势而动,以提高教学质量。目前,我国正处于信息高速发展时代,计算机相关能力对学生而言都是一项基础技能,学好这门课程不仅关系其学习成绩,更与其日后工作息息相关。幼教专业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对计算机技术需求不同,因此其课程设计、教学要求也不尽相同。在幼教专业中,计算机有两种授课形式,分别为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课件制作)。在模块化教学下,同一门课,同一个教师,学生不同,教学过程也不一样,这就为模块化教学创新提供了基础。具体而言,模块化教学创新应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1)互动创新的教学模式。在中专计算机专业中,大部分教师往往采用灌输式教学方法,教师的主要任务便是教授学生专业知识,而忽视他们的实践技能,因此采用互动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通过互动,既强化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又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探究意识,还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计算机模块化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实用型、操作型人才,因此其教学原则是以练为主,实践多于理论。在科学的教学原则指导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法、任务教学法等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互动教学模式除了具备上述优势外,还能通过增加师生、生生互动,创建和谐健康的师生环境。在互动教学模式下,对提高学生的成就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简单的案例操作,使他们享受到动手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为激发他们持续学习计算机兴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考核的灵活性。传统的计算机专业考核往往是通过笔试来实现的,这种考核模式虽然简单、易操作,但不利于考核学生是否掌握了某种技能,这与模块化教学相背离,因此采用灵活的考核方式势在必行。如在利用Flash制作幼儿教学课件时,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完成作品创作,以此来考查他们的知识水平和操作技能。

总之,中专计算机专业采用模块化教学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合理的设计,并需要持之以恒地坚持,如此,才能为中专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闯出一条新路子。

参考文献:

[1]汪英.模块化教学法教材的组织与选择[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3(4):76-77.

[2]姜君霞.模块化教学法的特点及要求[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7(4):106-107.

猜你喜欢

计算机专业模块化模块
新工科背景下计算机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探究
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
用模块化思维打造组织
中职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Module 2 Highlights of My Senior Year
Module 4 Music Born in America
计算机专业中外合作办学中引进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JGJ/T 435—2018施工现场模块化设施技术标准
大众MEB电动车模块化平台
模块化微流控系统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