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职高学校计算机应用教学

2018-05-14李敏

现代职业教育·中职中专 2018年1期
关键词:职业高中职高计算机专业

李敏

[摘 要] 随着多媒体时代的到来,教育部门对职业高中学校计算机的专业教学也越来越重视,尤其是针对于职高一年级的学生,教师应在信息飞速发展的同时转变改变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方式。所谓教学,就是教师教授学生学习,是需要双方共同实现的目标,在这个过程中缺少任何一方都不行。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对创新式教学模式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建议,教学方式采用得正确与否直接关系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及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如果教学模式存在问题,则直接影响学生的知识吸收、思想认知和未来的就业环境,甚至是已经毕业学生的生活质量,而教师需要做的,就是抛弃以往传统的教学观念,在更高效、更有实际性的基础上创新计算机专业教学。

[关 键 词] 职业高中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实践与运用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02-0090-02

职业高中一直以特殊群体存在,它和普通的高中不同,并不是以参加高考为目的存在,也不像社会中的专业培训班,只进行某方面的单一教学,和高校的教育模式也不一样,不像其具备深入的研究性。职业高中的学生来自不同年级段,每个人的成绩水平各不相同,具备很大的差异,他们各方面并不是特别优秀,所以在学习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因此职业高中的教学目的是对他们进行专业领域的培养,以便于帮助他们在今后进入社会可以立足。

一、职业高中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教学内容匮乏,学生没有兴趣

经过多方统计和研究,现在有很多职业高中学校在计算机教学课程中缺乏教学素材,教学内容死板没有新意,与当下飞速发展新媒体格格不入。有些职业高中学校的课程过于随意,完全不考虑学生的需要,而有些地方的课程又过于复杂,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完全无法理解吸收。由于计算机专业对学生的基础知识要求比较高,很多一年级的学生恰恰因为以往的教学而导致自己缺乏这方面的认知,对自己不理解的东西缺乏兴趣和主动性,加上所学课程没有创新,就会使职业高中一年级的学生一开始就丧失兴趣。

(二)教学内容与实际不符合

在职业高中一年级的计算机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明白的是学生学习这项专业的目的是什么,现在有很多教師只停留在理论知识的教学层面,学生的认知也只能停留在课本,从而无法做到真正的实操。加上课程气氛过于沉闷,使学生在这种环境日益封闭,既无法完全领域专业知识,也不知道具体的操作方式,慢慢就和社会拉开距离。时间长了,学生会变得不愿主动思考,缺乏探索性,没有创造力。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应注重学生的学生发展,并将目光放长远,考虑教学内容对学生未来的帮助究竟有多少,经过日常观察和分析给学生制作出一套符合他们的教学模式。

二、职业高中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方式

(一)注重操作练习

在新课程改革之前,我国在很多领域的教育模式都是教师在讲台上根据课本内容讲解,学生在台下听,但在改革后已经明确提出了让学生动手操作的重要性。尤其是职业高中的计算机专业,其本身就是一门实操性很强的学科。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教师应在一开始就让学生感受到兴趣,由此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以便于在日后的学习中能更加投入。教师应把学生直接带到计算机教室,利用计算机软件更直观地向学生讲解。与其阅读课本千遍,不如实际操作一遍。教师采用最贴合学生实际的例子进行说明,让学生可以在感官上就接收到新知识。然后可以使用一些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等向学生进行演示操作。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能忽略学生的动手操作,让他们自己体验计算机的功能,对专业领域有一定的了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多多观察学生的练习,发现有问题的及时提醒更正。

(二)教师勤讲述,学生多练习

俗话说,勤能补拙,对职业高中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必须从一开始就打下坚实的基础,给日后的学习带来便利性。因此,教师就要注意平时的授课,将重点问题多讲几遍,学生在实操时多练习几遍,将理论和实践同时加以巩固。教师也可以在学生练习时再次加以讲述,这样可以让学生对基本知识的运用更加清晰,以此加深他们的记忆力,并且为以后越来越复杂的计算机学习和可能从事的工作做好提前准备。

三、浅谈职高学校计算机应用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一)制订课堂目标,师生共同实现

职业高中一年级的学生是一群特殊群体,他们由于刚从不同的初中来到一个新环境,加上他们本身各具特点,所以还无法融入新内容的学习,比如会产生厌学的情况,教师对这些情况稍加注意就会发现。这些学生中有很多在上课时无法集中精力听讲的人,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如果无法积极起来,那么教师再努力地讲学也没有用处。这时,教师就可以制订一个课堂目标,教师作为教学的引导者,学生依然是学习的主体,然后通过和学生一起分析、探究,从而慢慢领悟知识。教学步骤必须细致,环环相扣,一步接一步,使学生感受到计算机的严谨性和逻辑性。教师将内容进行分类,逐步引导讲解,并且要学生明确自己的目标和学习任务,带领他们进行尝试、分析,在这个过程中发现有趣的点,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最后解决问题、完成任务。

(二)因人施教

所谓因人施教,就是指根据不同学生不同的需要而进行教学。职业高中一年级的学生由于过往的经历和成长环境的不同,他们对计算机的基础认知和学习能力、思维发展和实践上都存在很大差异,每个学生的水平层次各不相同。这时教师就不应该再继续采用传统的全面性教学模式针对所有学生,而是应该观察每个学生的特点,并分析师他们的优缺点在哪里,在专业领域范围内还存在哪些不足和缺失。比如有些学生的理论知识很强,但对实际操作却还有很多障碍,而有些学生擅长实际操作,却不懂专业的理论。这时就需要教师进行适当的因人施教,教师可以将学生的专业成绩和日常表现将学生进行分类,比如善于实践缺乏理论者,懂得理论缺乏实践者,两者都是优秀者,但两者也都是不合格者。将学生分为四个群体,然后在教学时兼顾每一个大类中的学生。对成绩较好的学生可以增强他们的扩展性,而对成绩不达标的学生则要他们掌握最基本的理念和实践,然后再一步步对其进行引导和提升。总而言之,就是补上每个学生的漏洞,让好学生再向上发展,不合格学生先行达到合格。

(三)制订目标,激励学生

职业高中学校的学生选择计算机专业的最终目标是毕业后的工作就业,但在这之前,学校内部就已经存在一个职业资格等级证书的考核。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这个考核证书就好比一个毕业证书,它能很好地证明学生在计算机领域的专业性是否达标,从而影响今后就业情况。教师可以将此制订为学生的短期目标,鼓励他们在校期间先拿下这个证书,并且强调证书的重要性,让学生引起重视。另外,教学期间教师也可以多方面引导学生的兴趣,比如拿下这个证书之后,可以在社会中选择一些先关领域的课程学习,将自己的能力进行拓展。最后以未来就业鼓励学生,计算机运用得好坏会决定了日后的工作性质和岗位,影响今后的生活质量和收入,这样学生就会对自己产生一种责任感,由此引发学习的动力。

最后,职业高中学校计算机专业和学生未来的就业息息相关,甚至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教师想要提升教学质量就必须从一开始就对教学加以重视,通过分析信息化时代的需求和运用进行教学方式的调整,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采用更适合他们现在的学习方式和未来就业的教学模式来加以引导,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需求,为他们今后走进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章建东.浅谈职高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课堂教学[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6):62.

[2]徐永亮.浅析职高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J].职业教育,2015(1):22-23.

猜你喜欢

职业高中职高计算机专业
新工科背景下计算机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探究
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
中职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计算机专业中外合作办学中引进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论提升职业高中阅读与写作教学的有效性
新课程理念下职高体育教学模式初探
假文凭泛滥“低职高聘”是推手
职业高中“适用型”美术校本课程开发研究
法国庆祝职业高中文凭创设30周年
职教人,难道你只能生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