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微课在中职学校病原微生物教学中的辅助作用

2018-05-14黄远平

现代职业教育·中职中专 2018年1期
关键词:病原常规满意度

黄远平

[摘 要] 目的:观察微课教学法在中职学校病原微生物教学中起到的辅助作用。方法:观察本校2016级农村医学专业的学生进行病原微生物教学两个班级共150名学生,按照班级分组,分为微课教学组(75名)和常规教学组(75名),微课教学组在常规教学基础上增加微课教学方法,常规教学组采用常规教学方式,对比两组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满意度。结果:微课教学组学生学习质量(评分)在学习结束后显著高于常规教学组评分(P<0.01),微课教学组学生满意度80.00%显著高于常规教学组满意度54.67%(P<0.01)。结论:微课教学法对于中职学校病原微生物学教学具有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满意度的作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有助于帮助学生提高课前预习兴趣与效果,提高课堂注意力及课后更好的复习效果,具有高灵活度的特点,值得教学推广。

[关 键 词] 微课;微生物;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02-0046-02

中職学校病原微生物课程的主体一般是教师,学生参与度不足,而且教学形式单一,学生的创新性难以调动起来[1]。而微生物具有难以肉眼观察的特点,学生无法通过书本知识,形成直观认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病原微生物学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已经不再是单纯的辅助学科。单一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寻求新的可融入传统教学的方法是更为行之有效的手段。微课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型教学元素,在教学过程中,其具有短小精悍、针对性强、知识点归纳效果好的特点。为了明确微课对中职学生学习病原微生物会起到什么作用,现对本校16级农村医学专业学生进行调查总结,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观察本校2016级农村医学专业进行病原微生物教学两个班级共150名学生,按照班级分组,分为微课教学组(75名)和常规教学组(75名),微课教学组在常规教学基础上增加微课教学方法,常规教学组采用常规教学方式。

微课教学组包括男45名、女30名,年龄17~18岁、平均年龄(17.25±0.17)岁,常规教学组包括男43名、女32名,年龄17~18岁、平均年龄(17.34±0.14)岁,均为初中毕业后入学,两组学生的性别、年龄、学习能力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二)教学方法

1.常规教学组方法

采用挂图、幻灯片、板书对教学内容进行讲解,主要以“填鸭式”教学模式为主。

2.微课教学组方法

(1)具有趣味性、精炼性的预习类微课课件,促“预习”。在授新课前播放下次授课内容相关联的微课课件,采用能调动好奇心和学习兴趣的人物、事件或PPT,给学生留下悬念,促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引发其继续探究的兴趣,从而主动翻阅学习内容,起到预习的作用。比如,教授“细菌的形态”这一节课时,制作的预习类微课课件,有趣的形容手法可以引发学生联想。如形容人体型“肥胖”“竹杆子”“婀娜S型身材”,细菌是否也有如此形体呢?抛出疑问,引发学生联想,引起好奇心,为新课作伏笔。(2)在课堂教学中增加微课“导入”学习。如播放由本校学生为演出主角参与的微课,由学生对生活用水、唾液、钱币等各个生活中的元素是否有细菌分布进行检测,用于导入细菌分布这一章节新课学习。让学生去发现问题、剖析问题、展示结果,更能促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致,从而达到“导入”学习的效果。(3)重点、难点微课课件,让学生分清知识点内容和线索,让学习更具针对性。如播放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与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致病物质、所致疾病为对比主题的微课课件,让学生对两种细菌有针对性、系统性的认知。明确金黄色葡萄球菌与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病灶的区别与原因。重、难点微课,可在课后随时回顾,加深理解。(4)微课结合相应的应用环境,与微生物实验操作教学相结合,加强实操掌握。由于实验操作课以四到五人作为合作小组完成实验。小组合作人数多,学生多少会存在侥幸心理,没有浓厚的兴趣作为支撑,学生会对内容充耳不闻,或不参与操作。针对此情况,实操微课,演示实操步骤,教师再做演示,提高学生课堂上操作掌握率。学生课后可以反复观看加强掌握。(5)微课基于药理等相关学科进行知识延伸讲解。如“病因”与“用药”相结合,让学生对不同微生物的治疗药物及治疗原则了解与熟悉,将来对临床用药起到辅助作用。例如,对“革兰氏阳性菌与阴性菌细胞壁区别”的讲解,课堂上可以向学生抛出问题“基于细胞壁的特殊构造,可以选择何种抗生素治疗”,然后利用微课延伸出青霉素、头孢菌素的作用机理。(6)微课促进“团队和竞争意识”。如实操课中,要求团队合作,利用手机现场录制本小组或个人实操手法,以组为单位上传班群,课后由老师和学生进行评价,指出不足,道出亮点,分别评以奖项,从而提高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和竞争意识。(7)微课的课后检测与复习。病原微生物作为基础科目存在,必然难以让学生课后形成检测、复习的好习惯。而中职学生的学习能力差,经常遗忘,课后教师可以通过微信、QQ等现代沟通方式,课后检测题了解学习掌握情况。通过分享课件,大多数学生能够主动或者被动地观看课件,达到教学复习之效果。课后复习的课件不宜过长,以精炼、浓缩、重点为主,还要兼顾观赏性,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行复习。

(三)评价标准

学习质量:根据教学大纲设置病原微生物理论与实操考题,按百分制计分,每个学生在入组前及学习结束后均进行测试;满意度:分发满意度调查问卷,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极不满意五个层次进行统计,以(非常满意+满意)/n×100%。

(四)统计学处理

将学生的分数计入Excel表格文件,导入SPSS19.0统计学软件,学习质量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满意度采用率(%)表示,应用卡方检验,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一)学习质量比较

微课教学组学生学习质量(评分)在学习结束后显著高于常规教学组评分(P<0.01),详见表1。

(二)满意度比较

微课教学组学生满意度80.00%显著高于常规教学组满意度54.67%(P<0.01),详见表2。

(三)讨论

中职学校学生对功课的认真态度普遍不高,学生多数不会进行主动预习和复习,在面对传统书本时往往感觉枯燥乏味,不能认真预习[2]。但是,中职学校的学生需要具备实用性技能才能得到好的就业机会。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实用性知识及技能操作[3]。教师需要根据实用性需求设定微课课堂各个时期的课件,基于不同专业、不同工作岗位内容而有针对性地设定制作微课内容,同时微课需要具有好的微课剧本及流畅情节。

本研究结果表示,微课教学组学生学习质量(评分)在学习结束后显著高于常规教学组评分(P<0.01),通过微课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明显提高。通过预习课件引导出学生兴趣,让学生产生好奇心,多数学生能够进行课前预习。在教学中,新课导入性微课、重难点微课、实操演示性微课、团队自制微视頻等,促使学生课堂上学习情绪高涨,注意力集中,细心听讲,积极参与课堂交流与操作练习,形成团队与竞争意识,课堂学习气氛浓厚;此外课上延伸与药理、病理等相关科目的内容,让病原微生物学和药理学等基础学科能够形成联系,让学生学以致用[4]。课后复习型微课课件是课堂内容的浓缩,同时也是对课堂知识的扩展,让学生对教学知识再熟悉、记忆,有效避免遗忘造成记忆缺失[5],并对课堂内容进行有效、快捷的查漏补缺。个别缺课学生课后还可以通过观看微课进行自学。教师也可以在课后通过微信、QQ等沟通渠道对学生进行提问及解答并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交流渠道。微课教学组学生满意度为80.00%,显著高于常规教学组满意度54.67%(P<0.01)。中职教学通过微课这一教学方法,简短精练、高效地将病原微生物知识点、重点或难点巧妙融入微课课件中,也可以将操作技能制作成精炼的微课视频,提高学习兴趣与积极性的同时,方便学生反复学习、加强记忆,学习方法方式的灵活度提高,课堂学习气氛活跃,学生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自然提高了。

综上所述,微课教学法对中职学校病原微生物学教学具有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满意度的作用,学生学习兴趣积极性的提高,有助于帮助学生提高课前预习效果,提高课堂注意力、学习效率,让学生在课后能更好地复习与拓展知识,提高学习的灵活度,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授课意识、授课激情、授课满意度和成功感。微课教学法值得教学推广。

参考文献:

[1]王燕,李国明,王欣,等.微课结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医学微生物学教学的探讨[J].现代医药卫生,2016,32(21).

[2]刘子忱.浅谈翻转课堂与实验结合在中职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5,33(10):49-50.

[3]杨帆,梁文杰,张园园,等.微课在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实验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中医教育,2016,35(3):37-39.

[4]苏惠虹,郑达敏.中职学校微生物学实践教学的有效性研究:广州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第十五届特约教研员课题[J].新课程学习(下),2013,5(5):4-5.

[5]覃国波.微课在中职护理学基础课教学中的应用[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6,3(3):69-70.

猜你喜欢

病原常规满意度
儿童细菌性腹泻的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分析
2021国庆档总票房43.85亿元 满意度创历史新高
常规之外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破常规 获巧解
基于顾客满意度的供应链绩效测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