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山东快书“味”的研究

2018-05-14王靓颖

北方音乐 2018年15期
关键词:曲艺山东艺术

【摘要】山东快书是曲艺艺术形式的一种,它是以说唱为主,讲究节奏及押韵的曲艺表演艺术,也可称为适于表演的文学艺术。本文以当地语言特色为基础,对山东快书的“味儿”进行了深入研究。

【关键词】山东快书;味;传承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一、山东快书概况

山东快书诞生于鲁西南地区,这种土生土长的、幽默风趣、连打带说的形式受到人们的欢迎。新中国成立后期,高元钧等人致力于山东快书的整理工作,其弟子—孙镇业(山东快书演员,著名的表演艺术家,中华山东快书研究会会长)将高派的山东快书传播及发展达到顶峰。山东快书以说唱为主,节奏性强,多为“二、二、三”七字句,表演形式多为站唱,左手打击鸳鸯板为伴奏乐器,代表曲目有《武松打虎》《鲁达除霸》等。关于山东快书概况可简单分为三个源头和三个派别进行具体阐述。

(一)三个源头

关于山东快书的“三个起源”,历来有三种传说,即刘茂基说、赵大桅说和傅汉章说。刘茂基,相传是明万历年间人,山东快书的奠基者。相传当年的刘茂基不得志,贫穷至极,将武松打虎等故事改编,卖艺解决温饱问题。“据《山东快书溯源》记载,刘茂基说和赵大桅说主要出自山东大鼓著名艺人马立元先生之口,后来高元钧先生在公开场合对于马立元先生说法进行阐述”傅汉章是一个承前启后的人物,他曾编成《武松传》说唱。

(二)三个派别

山东快书的发展过程中形成很多派别,行话称每满一百个弟子均可称为一派,影响至今的有三派,业内流行一句话“高派的架子,杨派的口,傅派的词。”

山东快书表演艺术家袁利峰是孙振业先生的徒孙,山东快书艺术委员会会员,节假期间有幸能与袁老师进行面对面交流,袁老师评价,在三派之中“高派”传播更为广泛,高派的创始人是高元钧,原名高金山,山东快书演员,戚永立的得意门生。

二、山东快书之“味”

当人们欣赏完一个曲艺作品时,往往感叹其表演“有味”“无味”。那山东快书的“味”又该如何理解呢?有人称之为“乡土味”,即山东(特指鲁西南)一带的方言味;也有人认为,“味”指的是山东快书的特有的艺术表现形式。在本文中,着重探讨“方言味”。

山东快书的明显特色也就是它的地方色彩,构成地方色彩的主要因素是语音,其使用的多为山东省临清、兖州一带的土语进行说唱,流行区域以山东为主,在北方同样有着广泛的适应性,后逐步流传到全国。为方便理解,除特定词句(如“脚”成为“juo”)外,使用语言逐步靠近普通话,因此,很多欣赏者表示“味”不如前。

构成语言的因素就是“声调”,如何解决“味”的问题,就是解决声调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有助于我们的山东快书加上“味”。

实践证明,伴随着语言的发展,我们深刻认识到,地方性的說唱艺术,既要顺应社会语言的大潮流,又要保持本土特色,留住“味”,仅靠普通话推广,违背了地方性曲艺的发展;而“原汁原味”的曲艺传承下来有着极大的困难,其推广也是一个重大问题。

为了更好地传承快书的“山东味”,这就要求我们在语言上重视尖团音。为解决这一问题,应该加强念字的力度,如“喷”(练习bp两音),“弹”(练习dt两音),“啃”(练习gk两音),“吐”(练习u音),摩(练习摩擦音),进行气息和声音练习。除此之外,山东方言一般发声位置靠后,音质浑厚纯朴,给人以粗犷豪爽的感觉。

三、山东快书传承与发展

山东快书作为十分富有价值的一种艺术形式,它承载着广大劳动人民的道德风尚与价值追求,因灵活简便、易演易编的特点,在短时间就能得到很好的效果。即便在文化快餐的时代里,依旧存在着极大的研究意义。

笔者通过实地走访,当地政府开始了大力支持山东快书的发展,以鲁西地区聊城市为例,开设多家快书培训机构,由传统的“口传心授”,转变为一人上课,多人学习;同时,有些老艺人在广场进行快书表演引发青少年的学习热情.2016年,由聊城市委宣传部组办的“弘扬好家风,传递正能量”为主题的千人风筝节,多名儿童进行山东快书的表演。与其他艺术表演形式相同,曲艺也逐步开设考级机构,有助于系统化、理论化的学习。

从戏曲艺术所处的社会背景分析,我国经济实力的稳步增强,旅游业快速发展,不难发现山东快书正在上升时期。从某种意义上讲,传承和发扬山东快书,是山东给世界最好的“名片”,在各级党委和政府对曲艺事业的重视和支持下,我们坚信,山东快书“味”会继续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郭学东.山东快书综论[M].中国音乐家音像出版社2004(06)

作者简介:王靓颖(1993—),女,汉族,山东聊城人,陕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中国传统音乐研究。

猜你喜欢

曲艺山东艺术
思诗史为曲艺批评与创作赋能
我和我的家乡
《曲艺泉城》
纸的艺术
媒体时代曲艺批评应以曲艺活动为中心
山东老家规 (中)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烘云托月:聚焦曲艺音乐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