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两首花腔声乐作品的演唱特色

2018-05-14佟德玉

北方音乐 2018年15期
关键词:声乐作品

【摘要】花腔是一种高难度、高技巧的演唱技法,一般花腔作品难度都比较大,除了要求演唱者拥有很好的发声基础方法以外,还要将花腔技巧运用到演唱中。笔者演唱了大量民族花腔创作歌曲和艺术歌曲,对花腔艺术的认知及花腔技巧的训练有一些深刻的体会。本文以笔者曾经演唱过的《包楞调》和《火把节的欢乐》两首作品为为例,就两首作品的创作背景、演唱特色等作分析对比。希望通过比较研究的方式,有针对性地提出自己的见解,为今后演唱此类花腔作品的歌者提供些许参考。

【关键词】声乐作品;分析比较;花腔运用;演唱对比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一、两首作品的创作背景

(一)人文环境及文化风俗的特点比较

《包楞调》是一首山东民歌。山东民歌历史悠久,山东人淳朴强悍、热情幽默的性格特点在山东民歌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劳动人民淳朴的性情融入到了每一首生活小调和山歌中,形式多样,流传广泛,而率直、粗犷的歌曲则反映了山东劳动人民在与大自然斗争的过程中,坚忍不拔、勇敢拼搏的英雄特质。

(二)《包楞调》作品由来

《包楞调》在山东民间传播很广,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传统艺人的减少,了解它的人也越来越少,会演唱的人也寥寥无几。直到建国后,我国抢救性挖掘和整理民族文化遗产才拯救了一大批面临失传的有着宝贵价值的文化遗产。1962年10月,时任成武县文化馆干部的魏传经在大田集乡小程楼村采集民歌,听当地村民提到的周金英擅长唱几首小曲,于是找到了当时已经65岁的周金英,但第一次的见面并不顺利。在魏传经的坚持努力和不断交流下,周金英终于唱出了这首被期待已久的歌曲《包楞调》。当时,魏传经得到成武一中音乐教师孙啸天的帮助后,一同完善了记谱工作。在经过魏传经改写填词、孙啸天记谱后,《包楞调》于1963年整理完成,也就是现在为大众熟知的《包楞调》。我们在惊叹周金英唱曲水平的同时,更应该铭记这位保护珍贵文化遗产的英雄魏传经,是他的独具慧眼才使得《包楞调》流传至今,并成为文化瑰宝。

二、两首作品在演唱上的对比

(一)《包楞调》的演唱特征

《包楞调》这首歌曲来源于生活,与中国传统民歌《茉莉花》《浏阳河》这类歌曲都属于音域不高,朗朗上口的作品,所以易于传唱。虽然音域不宽,但在演唱情绪、速度上却有很高的要求,有一定的难度。尽管音域不是很宽,但八度的翻上在快速的节奏中进行,没有一定的吐字能力是不好唱出效果的,而演唱同音进行的顿音,对声带以及气息的控制也有较高的要求。而且,这首作品在演唱特征上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由于“白楞楞”这一衬词的频繁出现,体现了这首歌曲的特有风格,歌曲具有活泼、轻快、动感的艺术特色,在演唱的过程中应该注意轻巧、流畅。由名家演唱的《包楞调》中的楞楞楞,高低音调抑扬顿挫,像是明亮清脆的金屬声,有着极强的穿透力,楞楞楞字字分明,并保持着很强的连贯性。

(二)《火把节的欢乐》的演唱特征

《火把节的欢乐》这首歌曲属于创作歌曲,可以通过了解彝族火把节来历及风俗等方式深入领会作品的文化内涵,对情感有整体的把握。比如歌曲中的“赛罗赛”充分体现了彝族的方言特色。在吐字发声方面,应该轻巧敏捷,声音要做到轻巧流畅,声色上做到明亮圆润,同时,在不同的调性、音区上的强弱,以及曲调体系的形成,节奏的细节变化上都应在有修养的艺术中均衡地表现出来。在用情方面,《火把节的欢乐》成功塑造了彝族火把节载歌载舞的热闹场面。

三、结语

随着文化多元化的发展,传统民歌面临被人遗忘的尴尬局面,因此,对其的研究和推广是十分必要的。在研究这些民歌时,应该着眼于整个民族音乐的发展,在对艺术特征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后,歌曲才能得到更广泛的传唱。《包楞调》和《火把节的欢乐》分别代表了南北不同的音乐文化,多元化的特点必将为民歌的推广提供条件。花腔作为一个独特而被广泛应用的技巧,在南北民歌里有着截然相反的体现,但它的重要作用始终是毋庸置疑的。希望通过本文的对比研究,对花腔以及民歌给予更广泛的关注,为民族音乐的发展提供更多源动力。

参考文献

[1]魏俊晓.论《火把节的欢乐》的艺术特征[J].北方音乐,2014.

作者简介:佟德玉,满族,河北唐山人,陕西师范大学在读研究生,2011年以专业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入陕西师范大学。在终南音乐厅举办个人独唱音乐会。曾获唐山市青年歌手大赛冠军。

猜你喜欢

声乐作品
高山流水 颂知音
声乐作品与声乐演唱的关系探究
浅析文化艺术修养对声乐作品创新的重要性
浅论声乐演唱中的审美体现
声乐表演艺术中二度创作的重要性分析
声乐作品与声乐演唱的关系探讨
浅谈声乐作品的二度创作
巴洛克时期的声乐作品在声乐教学中的价值
声乐作品赏析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
王志信声乐作品的创作风格及其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