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复兴背景下赣南苏区红色文化的重构

2018-05-14梅馨

北方音乐 2018年8期
关键词:红色文化重构

【摘要】赣南红色文化重构是对已有赣南红色文化再加工、再挖掘、再创造,也是人们对于赣南红色文化价值的再次认知。在民族复兴的大背景下赣南红色文化重构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本文主要从文化类型的重构和核心价值的重构两个方面分析赣南红色文化重构的途径。

【关键词】赣南苏区;红色文化;重构

【中图分类号】J676 【文献标识码】A

赣南红色文化重构即对于已有赣南红色文化再加工、再挖掘、再创造。也是人们对于赣南红色文化价值的再次认知。赣南红色文化价值主要体现在这种文化所孕育的苏区精神,以及表现这种精神的“苏区干部好作风”等。实现民族复兴是一项伟大的事业,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因此,赣南苏区红色文化的重构在这一伟大进程中显得必要而迫切。既是当代核心价值观的母体,又是坚持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的必然选择。

一、在民族复兴的大背景下赣南红色文化重构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文化是民族生存、发展和进步的重要推动力,人类社会的每一次跃进,无不伴随着文化的进步。赣南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早期武装割据时期形成的战地文化,是当时推动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她服务于人民、服务于革命,是苏区人民思想觉醒和文化觉醒的号角。但赣南苏区红色文化的发展也会遵循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依附于一定的社会现实。发生在上个世纪早期的那场由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斗争,经过了近一个世纪的风雨洗礼,画面也许有些模糊,但经过长期时间沉淀下来的苏区红色文化内核——苏区精神、苏区干部好作风等,却愈加凸显。现在中华民族开始了复兴的伟大进程,赣南苏区红色文化也面临着重构的时代要求。赣南苏区红色文化重构是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整个中华民族的复兴进程。

(一)赣南苏区红色文化的重构是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的需要

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薪火相传了五千年,是最有理由坚定文化自信的民族。但自鸦片战争以來,中华传统文化一直处于弱势状态、处于一种封闭保守的被动引进状态。1949年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文化也发生了质的变化,慢慢的从弱势走向强势。从世界文化舞台的边缘走向中心。赣南苏区红色文化正是马克思主义先进文化与赣南区域文化相融合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她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求,符合文化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化形态,奠定了它在中华民族文化复兴中的底色和灵魂的地位。赣南苏区红色文化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吸收先进的外来文化,并在具体实践中摆脱对洋文化的盲目崇拜的教条主义,在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撞与对话中建立了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最终成为中国本土化的马克思主义红色文化。由此可见赣南苏区红色文化价值观与我们民族复兴之路上所倡导的核心价值观一脉相承,是核心价值观的母体,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二)赣南苏区红色文化的重构是“不忘初心”的需要

“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的创新”。赣南苏区红色文化的价值在于,深刻诠释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寻梦、追梦的历史进程,是共产党人“初心”在文化上的体现,是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过的过去、为什么出发”的历史再现。赣南苏区红色文化之所以具有穿越历史跨越时空的巨大魅力,正是因为她来源于人民,即能反映出人民的意愿,又是共产党人追求的艺术升华和精神家园。精确表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苏区民众的革命意愿在文化上的诉求,明确回答了文化从哪里来、为谁服务、反映谁的意志的根本问题。孕育了共产党的基本价值观和执政理念,明确表达了中国共产党革命的目的和革命的方向。只有通过赣南苏区文化的传承才能体现中国共产党人在民族复兴中信仰和态度。只有不断地重构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才能体现出赣南苏区文化的时代特质、风格和血脉,在不断重构中完成赣南红色文化的守成和形式变革的和谐统一。

(三)赣南苏区红色文化的重构是文化复兴的源动力

红色文化的渊源是马克思主义的输入与传播。初期仅局限于接受共产主义信仰的先进知识分子,因此,作为当时的精英文化,传播和受众都有很大的局限。十年内战期间,在共产党领导的众多武装割据区域内,赣南苏区红色文化成为当时中国时代文化一支先进的文化,和有着重大历史影响的区域文化,成为红色文化在苏区的表现形式。在相对独立的根据地空间内,中国共产党的文化建设立足并利用乡村传统文化,传承革命精神,重塑根据地文化新气象,实现了红色文化在苏区的蓬勃发展。抗日战争时期,在共产党领带下的敌后根据地,毛泽东思想与新民主主义文化理论的形成,是抗日根据地内红色文化成熟的标志,形成了“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文化理论。建国后到改革开放前的30近年里,红色文化确保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地位,并通过相应的文艺作品体现出来。在改革开放时期,红色文化以红色资源的形态,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提供文化支撑,并在弘扬改革创新时代精神的旗帜下创造新时代的红色文化。在民族复兴的大背景下,红色文化必然也会作为文化复兴的原动力的作用日益凸显,并在社会思想的多元性、多变性、开放性等诸多挑战中,发挥主流文化价值观的中流砥柱的作用。

二、赣南红色文化重构的途径

文化的存在和发展,必然表现出一定的文化形态吸引一定的受众人群。赣南苏区红色文化在“保根存精”的基础上,也必须适应社会对文化发展的多元需求。这种需求即体现在文化存在和传播的形态和形式上,又体现在赣南红色文化的“根”和“精”,在不同载体上的主流和主体地位。民族复兴背景下的赣南苏区红色文化重构既是拓展外延文化类型的多元化;又是丰富内涵核心价值的再挖掘。

(一)文化类型的重构

文化存在的类型往往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文化传播的形式。赣南苏区红色文化发展到现阶段,也存在一个从传统方式到互联网等多元新型媒体发展的客观要求,只有适应现代媒体的传播手段才能满足发展的需求。赣南苏区红色文化不仅具有“红色”的特点,还具有赣南区域文化的特征,这就形成了社会主流文化与区域特点之间在传播上的矛盾。而赣南红色文化的内涵在不同时期的不同表现,却需要用主流的传播手段来诠释。所以,赣南苏区红色文化的精髓—苏区精神等,必然是植根于赣南而由赣南文化的形式表现其特色,又需要有现代文化传播手段占领主流文化阵地。既用传统的方式保持特色的传承,又用现代的文化传播形式倡导核心价值。可喜的是在最近一个时期的作品中,两种形式的作品都有所呈现。如表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浪漫情怀的赣南采茶戏《山歌情》,表现现代苏区干部好作风的赣南采茶现代戏《快乐标兵》,和表现赣南人民坚定理想信念,捍卫信仰的大型赣南采茶歌舞剧《八子参军》等等。这些作品借助现代艺术表现形式和传播手段,既保留了鲜明的赣南文化特色,又很好的诠释了赣南红色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现了传承与发展的和谐统一,是在传统文化形式和现代传播手段上倡导和诠释当代社会的主流价值理念和核心价值观。

(二)核心价值的重构

作为社会核心价值观的红色文化必须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这种适应在文化的发展上,表现为传承和创新。从赣南苏区的武装割据到今天,时代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红色文化也面临着新的文化使命。中国共产党完成了从革命到执政,从封闭到开放,从发展到强盛的过程,现在正实现全面小康到民族复兴的历史性跨越。由此,必然导致包括赣南苏区精神在内的红色文化,担当起体现中国共产党价值宗旨的重任——既要体现共产党的价值宗旨,又要体现当代核心价值。这不仅是红色文化的使命,更是民族复兴对红色文化发展的要求。所以,红色文化在不同的时期所倡导的核心价值必然是当代的核心价值。这种核心价值观通过一定的社会实践和制度加以体现,并贯穿于社会主义实践和制度之中,引导着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和制度的构建,促进社会制度的创新。

马克思主义新文化与赣南苏区传统文化的碰撞交融,形成了具有革命意志和理想信念的红色文化,是一种反映苏区人民意愿的大众文化。这种文化随着长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而逐步发展成熟,形成了以“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太行精神”“延安精神”为代表的红色文化。从而初步完成了文化革命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和文化形态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与外来文化的碰撞与对话中,找到了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立足点,并进一步释放、发展成为建国后我国社会主流文化。

建国后通过弘扬当时社会的主旋律,红色文化内涵进一步丰富。如弘扬艰苦创业的“铁人精神”,弘扬为人民服务的“焦裕禄精神”等,使得红色文化的内涵得到了拓展并引领了时代精神。同时,通过一批红色经典文艺作品进一步弘扬了红色文化,进而成为文化的主导力量,所倡导的价值观成为社会核心价值观。在民族复兴的伟大进程中,蕴含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和价值取向的红色文化,必然成为这一伟大进程的核心价值观。

红色文化作为倡导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形态,在适应现代传播手段中完成了传承形式的重构;在引领时代核心发展中完成了内涵重构。

参考文献

[1]彭业明,刘建明等(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苏区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简明读本[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04).

[2]谢庐明,陈建平.赣南红色文化资源分析评价与开发研究[J].党史文苑,2007(20).

[3]刘绍卫.加快红色旅游的发展[J].广西党史,2005(02).

[4]夏蘭芹,张峰.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和开发困境解读[J].大众文艺,2014(12).

[5]邓显超,邓海霞.十年来国内红色文化概念研究述评[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1).

作者简介:梅馨,女,汉族,赣南师范大学副教授,研究生,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声乐演唱与教学、地域文化研究。

猜你喜欢

红色文化重构
长城叙事的重构
重构
农产品供应链重构赋时层次有色Petri网建模与仿真研究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重读《重构》,呼唤匠艺
依托红色文化资源 传承红色文化基因
新媒体环境下的红色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基于FPGA的动态可重构系统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