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顺山药栽培技术要点

2018-05-14邹元礼

南方农业·上旬 2018年7期
关键词:产业现状栽培技术

邹元礼

摘 要 安顺山药是当地村民用野生山药长期驯化的地方特有品种,品种性状稳定,生长过程全部施用腐熟农家肥,不施用化肥、农药,产品多次送农产品检测中心检测,达到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标准,品质较好,药用价值高,是药食兼用的高档蔬菜和中药材产品。分析安顺山药的特点,从繁殖方法、选地、整地、栽植、适时中耕除草、搭架、适时疏枝摘果、追肥、采收等方面介绍安顺山药栽培技术。

关键词 安顺山药;产业现状;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632.1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8.19.018

安顺山药是贵州省安顺市的特色农产品,具有悠久的种植历史,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蔬菜和珍贵的药用品,兼具药食功能,经济价值高,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和广阔的市场空间。近年来,随着当地政府加大对安顺山药产业的扶持和宣传力度,安顺山药的种植规模不断增大,销售渠道不断拓宽,安顺山药在省内外市场的知名度日渐提高,深受消费者欢迎。

1 安顺山药的特点

安顺山药是当地自然环境长期驯化的品种资源,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品种性状稳定,抗性强。其体大丰腴、皮薄、粉足,去皮后不变色,肉色洁白,入口即化,口感上乘,味道鲜美,根据贵州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的检测报告,安顺山药水分含量76.95%,蛋白质含量2.048%,还含有14种氨基酸,营养价值颇高,具有滋阴补肾、益脑利血、补脾健胃、延缓衰老、降血压血糖等功效,是群众喜爱的美食佳蔬和药中珍品。

2 安顺山药产业现状

安顺农业部门逐渐认识到安顺山药的发展潜力,大力支持安顺山药产业发展。2005年9月至2006年6月,安顺山药主产地西秀区刘官乡山药基地进行了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申报;2006年6月,获贵州省农业厅颁发的“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证书”,产地规模280 hm2,证书编号为WNCR-GZ06-00057。安顺市西秀区蔬菜果树技术推广站在2009年4月至2010年12月,对安顺山药申请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认证和保护;2010年12月,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认证,生产总规模1 000 hm2,年产量3万吨,质量控制规范编号AGI2010-09-00445,登记证书编号AGI00445。经过多方努力,进一步提升了安顺山药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近年来,受市场需求的拉动,安顺山药的种植面积逐年增加,目前全市安顺山药种植面积1 300余公顷,主要集中在西秀区,其余县(区)有零星种植。安顺山药除了供应本地市场外,还销往贵阳、六盘水、重庆、广州、香港等地,市场需求量大,每年都供不应求,价格高,市场前景良好。大力发展安顺山药是特色产业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市场需求,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3 安顺山药栽培技术

3.1 繁殖方法

山药繁殖方法有块茎繁殖法、顶芽繁殖法和零余子(山药果)繁殖法三种。块茎繁殖法:长形种块茎的所有部位都能生长不定芽,以近顶部生长较旺。顶芽繁殖法:长形种的块茎上端10~20 cm处有一段较细而肉质粗硬的部分,品质不好,不宜食用,其顶端有一顶芽,可用来繁殖,称为山药栽子(也叫山药嘴子),俗称山药鼻子。零余子繁殖法:零余子数量多,容易繁殖,667 m2用量为30~40 kg。尤其是当山药鼻子连续种植3~4年后,产量和品质均明显下降,不宜再作繁殖材料,这时候就必须采用零余子进行更新复壮。零余子栽后第一年得到小山药,长20~30 cm。第二年将小山药种下后(不分切)得到成熟的大山药块茎。用零余子培养的小山药作山药鼻子,后代生活力旺盛,病虫害很少发生。

当地栽培山药主要采用顶芽繁殖法,因顶芽萌发力较强,一般比切块种薯萌发早近15 d,安顺当地多采用顶芽繁殖。具体做法是在山药采收后,将其块根上端10~20 cm的顶芽部分折断作为种薯,断面切口涂上草木灰,在室内放置2~3 d,等切面愈合或置于太阳下晒1~2 d,然后放置在通风处保存待栽植。

3.2 选地

选择土壤疏松肥沃、土層深厚、排灌良好、中性或微酸性的平地与缓坡地块最为适宜。

3.3 整地

山药块茎是在地下生长,属深根作物,主要分布在60~100 cm深的土层中;深翻土地80~100 cm,有利于块茎向下蔓延生长。

3.4 栽植

安顺山药栽植时间为每年2—3月。

3.4.1 双行高垄栽培

1.2 m开厢,厢面宽度为80 cm,沟宽40 cm;在80 cm的厢面上开沟,沟深10 cm左右,摆放两行种薯,行株距为60 cm×30 cm。

3.4.2 施肥

667 m2施腐熟农家肥2 500~3 000 kg、饼肥250 kg作底肥。

3.4.3 摆种

种薯横放,在摆放种薯时,在种薯顶端的芽头先垫一层薄土,以免芽头直接接触到肥料,造成烂芽,芽头统一朝一个方向摆放,每沟最后一个芽头回头倒放,与倒数第2个平行,而头尾各向一方,覆土垄厢平畦面即可。667 m2栽植3 700株左右,用种量350~400 kg。

3.5 适时中耕、除草

因气候条件不同,栽植后需20~35 d出苗。山药出苗后生长很快,中耕除草只能在早期进行,中耕要浅耕,只将土壤表面锄松即可;山药生长过程中,杂草的生长也很旺盛,为避免杂草争夺养分,应及时拔除,拔草过程中注意避免损伤块茎和根系。

3.6 搭架

刚出苗的山药幼茎纤细而脆嫩,极易折断。待出苗30 cm后,及早搭建“人”字架(667 m2用架杆约2 000根)。用架杆插入“人”字架时,要尽量距离种薯位置远一些,以免捅伤种薯,插入土壤深度以20 cm为宜,最深不要超过30 cm,否则会影响山药根系的正常生长。

3.7 适时疏枝、摘果

3.7.1 间苗

山药出苗后,会有几株幼苗挤在一起的现象,应及时间苗,只留一株强壮幼苗。

3.7.2 理蔓

山药上架时,及时顺势理蔓,引导茎蔓均匀盘架,避免互相搅困。引导茎蔓宜在下午进行,以免茎蔓含水多易折断。

3.7.3 摘枝

山药进入生长旺盛期后,适当摘除基部的几条侧枝,尽量集中养分,促进块茎生长。

3.7.4 摘果

在生长后期,发现零余子(山药果)生成过多,也应及时摘除,否则与地下块茎争夺养分,影响块茎膨大。

3.7.5 打杈

为调节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矛盾,减少养分消耗,促使养分向根部转移,需进行打杈,加强通风透光,减轻病虫害。

3.8 追肥

在当地因为底肥施得较足,一般情况下不施追肥,也可根据当年气候情况,看苗长势适当追肥,在 6月份植株现蕾时施肥,用清粪水或沼液进行根外追肥。

由于当地特殊的气候和土壤条件,90%以上山药种植在坡地,光照、通风条件较好,而且多采用深挖坑、高起垄、搭支架的栽培方式,轮作种植,山药的病虫害很少发生,农民普遍不使用农药防治。

3.9 采收

3.9.1 采收时间

栽种当年11月至次年3月,当地上部分发黄枯死后,即可开始收获山药块茎,陆续采收上市。

3.9.2 收获程序

先将支架茎蔓一起拔起,抖落茎蔓上的零余子(山药果),把地面上的零余子(山药果)、茎、枯叶收集起来。

3.9.3 挖掘方法

从畦的一端开始,先挖出60 cm3的土坑来。人坐在坑沿,沿着山药生长在地面10 cm处的侧根系,用铁铲铲出侧根泥土,铲到沟底见到块茎尖端为止,平握块茎的中上部,小心剔出山药块茎。采挖山药,一定要按顺序一株一株挨着挖,既能有效降低破损率,又能避免漏收。

综上所述,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安全、无公害食品的需求越来越大,因此推广种植无公害特色农产品安顺山药,不仅能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还能帮助当地农民脱贫致富。

(助理编辑:易 婧;责任编辑:丁志祥)

猜你喜欢

产业现状栽培技术
江西油茶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思考
山东省中草药种植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就中国电影市场论艺术电影生存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