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城市双修理论的华龙大道景观改造探讨

2018-05-14程梅

南方农业·上旬 2018年7期
关键词:景观设计

程梅

摘 要 城市双修(包括生态修复、城市修补)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大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效途径,是城市转型发展的重要标志。将城市双修理论应用于城市道路景观营造,在分析华龙大道景观现状的基础上,确定了华龙大道景观改造的设计思路和实施要点,最终从生态、功能、景观、文化等方面落实了城市双修提倡的“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理念。

关键词 城市双修;华龙大道;景观设计;重庆市九龙坡区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8.19.013

简·雅各布斯指出:“当想到一个城市时,心里有了什么?它的街道。如果一个城市的街道看上去挺有趣,那么这个城市看上去就有趣;如果这些街道看上去很枯燥,那么这个城市看上去就很枯燥。”城市道路是城市的框架,是连接城市各功能区的纽带。城市街道反映一个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也是城市形象和城市环境景观的核心。随着城市发展、社会进步,人们的观念与生活方式的改变,城市街道在城市生活中将扮演起更多的角色。城市街道除了满足各种交通运输的基本功能之外,还要为人们提供各种公共活动,如交往、休闲、餐饮等。同时,城市街道还要承担继承传统文化,满足人们审美需求等非物质性的重任。

在《伟大的街道》一书中,艾伦·雅各布斯提出“伟大的街道造就伟大的城市。伟大的街道都有独特的气质,街道的气质就是城市的气质。”书中列举了一些有关伟大街道不可或缺的条件,如:可以散步的场所,提供悦目的景观、整齐排布的树木,具备物质环境的舒适性,配套优质的管理和持久的维护等。

城市双修是指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其中,生态修复旨在有计划、有步骤地修复被破坏的山体、河流、植被,重点是通过一系列手段恢复城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功能;城市修补重点是不断改善城市公共服务质量,改进市政基础设施条件,发掘和保护城市历史文化和社会网络,使城市功能体系及其承载的空间场所得到全面系统的修复、弥补和完善。城市双修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大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效途径,是城市转型发展的重要标志。

1 城市双修理论对华龙大道景观改造的启示

将城市双修理念运用于城市道路景观营造之中,包含了生态修复即街道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即街道功能修补等两重含义。旨在用再生态的理念,修复城市道路中被破坏的自然环境和地形地貌,改善街道生态环境质量;用更新织补的理念,拆除违章建筑,修复街道设施、空间环境、景观风貌,提升城市道路特色和活力。“城市双修”理念将品质化的营造修补思想融入城市道路景观营造,体现了城市发展由量的扩展转入质的提升的时代趋势。

华龙大道属于城市交通性道路,担负着重庆市九龙坡区华岩新城板块的主要交通运输任务,交通流量大、路幅较宽为双向六车道,是区域重要的景观门户道路。华龙大道景观改造项目应针对道路景观的安全性、可识别性、可观赏性、适合性、方便性、可管理性等特征,在充分满足其交通功能的基础上,将道路设施、绿化、照明、标志、标牌及环境雕塑小品有机地协调统一起来,并结合现状拓展道路空间塑造景观节点,创造景观特色。由于沿线串联数个学校、工厂等,该道路还承担了一定的生活服务功能。据此,改造应突出景观的可观赏性和文化内涵,满足人们在行进中对街景的品评、联想、回味,并通过无障碍设计保证残疾人、老年人及儿童等弱势群体的使用需要。

2 华龙大道景观现状分析

华龙大道景观改造项目位于重庆九龙坡区华岩新城华龙大道,自华岩寺路路口至周君记转盘路段,全长1.5 km,道路为城市主干道,两板三带式,双向六车道。中央分车带宽7 m,路侧绿带宽8 m,人行道宽3.3 m,现状行道树池间距7 m。

道路沿線有随缘居小区、重庆外国语学校、凯荣机械公司等地块,对道路有一定的生产、生活需求。不远处是华岩寺风景区,佛教文化及其延伸的传统文化对这片城区产生着潜移默化的人文影响。从绿化、硬景、城市家具小品、人文内涵等方面分析华龙大道的景观现状(见图1、图2、图3、图4)。

1)绿化方面。人行道绿带植物层次较多,较为杂乱,视觉主体不明显;行道树杜英长势欠佳,缺乏体量感和仪式感。中分带植物层次较多,郁闭度高,部分植物长势不错,如银杏高大挺拔、加拿利海枣优美舒展。但整体以常绿树种为主,缺乏色彩变化;节奏不够清晰,没有明确过度和界限。景观风格不明显,与周边建筑环境不相匹配。

2)硬景方面。路面铺装包含压膜混凝土、广场砖、清水混凝土等多种形式,有明显的反复修补痕迹,部分地砖松动塌陷,雨天易积水影响通行。现状混凝土树圈石高于铺装路面10 cm,大大减弱了本就不宽的人行道的通行力。由于年久失修,硬景整体品质不佳,步行体验较差。

3)城市家具小品方面。路段布设有路灯、垃圾桶等,样式为市政统一选购,风格个性不鲜明。未布设其他有特色的城市家具小品,步行趣味性较弱。

4)人文内涵方面。路段现状景观品质已不能代表华岩新城板块的城市建设水平,缺乏对地域人文内涵、生态内涵的展示。为满足在城市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下人们对城市外部空间形象新的期许,该路段景观亟待进行整体梳理和提升。

3 基于城市双修理论的华龙大道景观改造的设计思路

以“大城如画,增彩添花”为设计主题,采用中国水墨山水画技法中的“点”“染”二法,取春花、夏花、秋叶植物素材(如美人梅、碧桃、矮生紫薇、九重葛、银杏、法国梧桐等)为笔墨,在道路绿色基底上,涂抹一层绚烂多姿、四季变化的色彩。

根据现状实际情况,提出“留、增、疏、换、剪、善”的六字改造思路,指导具体设计。1)留。保留特色,保留道路现状长势良好的骨架树种和开花色叶树种。2)增。增加色彩,增加秋色叶植物、开花小乔木、宿根花卉和观赏草,打破现状深绿色的道路景观,增加季相变化,形成道路绿化特色。3)疏。疏导层次,疏导现有杂乱地被植物,清理过多的植物品种,打造简洁大气、视线通透的植物景观。4)换。更换弱株,对现有长势欠佳的行道树植株或品种进行更换,加强行道景观的统一性和完整性。5)剪。修剪旺株,对现有长势过高过旺植株进行修剪整形,主要是指人行道内侧的首排杨树和部分行道树,以利形成整洁有序的行道景观。6)善。完善配套,改善人行交通,提供更丰富的步行体验,美化市政设施、景观小品,形成功能全面、配套设施完善、人文气息浓郁的景观大道。

在反映城市形象的城市大道(标志性大道)中,如果采用自然式的种植方式或不对称的断面形式,街道则会给人不庄重的感觉,从而让人对城市的品格产生疑问。据此,本设计采用规则式、中轴对称的种植方式,运用加拿利海枣、九重葛、紫薇打造以热带夏景为特色的中央分车带景观,运用碧桃、美人梅、春鹃打造以温带春景为特色的路侧绿带景观,统一的直线构图使二者协调且彼此互为衬托。

4 基于城市双修理论的华龙大道景观改造的实施要点

4.1 中央分车带

改造着重梳理移出现状羊蹄甲、紫荆、木芙蓉及中低层长势较乱的小灌木,换填营养丰富的种植土、腐殖土,经过适当堆填,形成中间高、两边低的“鱼鳅背”地形。保留树形优美的银杏、加拿利海枣,遵从现状加拿利海枣的组团种植节奏,调整银杏为8株一组成两排阵列式栽植,与海枣组成竖向乔木段落,海枣高约4.5 m,搭配高约10 m的银杏,产生丰富的高低立面变化,同时兼顾常绿与落叶景观比例协调。

衔接两组乔木组团之间的段落由低矮的花灌木和地被层次组成,带状整形灌木金禾女贞包裹着花灌木矮生紫薇和红叶石楠,边缘利用细叶结缕草草坪收边,层次鲜明。与乔木区的过渡段通过红檵木球的矩阵式种植,增加了形与色的对比。根据节奏在灌木段布置4个白色钢结构装饰花篮,花篮直径约3 m,以传统云纹纹样作主题装饰,于花篮内砌筑隔水挡土墙,填土种植九重葛,打造欣欣向荣的“庆典花篮”特色主题景观(见图5、图6)。

4.2 路侧绿带

梳理移出现状紫荆、红叶李、花叶良姜及其他长势欠佳的灌木地被等,回填种植土进行堆坡造型,打造顺接社会单位围墙的1∶3单向坡,便于形成最佳植物观赏面。为呼应中央分车带的种植手法和节奏,以80 m为一个标准段落,条带状布置桂花、碧桃、美人梅、春鹃球等,并以金禾女贞、红檵木、毛叶丁香等整形灌木色块加以烘托,形成整洁、大气的景观效果(见图7)。

4.3 行道树及行道铺装

将长势较差的行道树杜英更换为胸径15 cm的法国梧桐,该规格的植株高大挺拔,形态优美,冠幅饱满,分枝点一致,通过列植可为街道增添整齐、统一的序列感,使街道的空间划分清晰明朗,能很好的界定和分隔车行与人行空间。根据周边如外国语学校等企事业单位建筑风格,行道铺装材料选用3 cm厚红、黄二色的防滑陶砖,以黄色限定边界,红色成席纹填充,为步行空间营造出趣味性和品质感。同时,设计降平树圈石,铺设树篦子,扩展了人行道的通行空间,为三两行人并肩漫步提供了可能性(见图8)。

4.4 文化设计

设计华岩新城文字LOGO,字體从书法小篆体演变而来,结合传统花窗纹样,变形为现代与传统交融的印章造型LOGO,广泛运用于装饰节点雕塑、城市家具、景观小品等,带着浓郁的人文内涵,为这幅“华岩水墨山水画”印章落款,点缀一二。另将路灯提档升级更换为代表华岩新城形象的莲花灯,起到点睛作用,灯具造型大气,材质细腻,与区域人文氛围相契合(见图9)。

5 总结与思考

城市道路是城市的骨架,不同时间、不同地域的城市,发生在道路中的活动,形成了这个城市独特的人文环境,反映了一个城市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城市居民的生活习俗、精神面貌、文化修养、道德水准等。随着社会的进步,商业繁荣,人的观念和生活需求发生了变化,所要求的道路景观不单是指外表上的装饰美,还需要一种能感受到当地所蕴藏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也即是道路的地域特色,也即是在其地域风土上积累起来的固有文化、历史、生活的表现。

作为2014年的民心工程,华龙大道项目建成后受到社会各界一致好评。提档升级后的道路景观风格鲜明,片区城市环境实现全面梳理,沿线企事业单位、居住区外环境得到改善,植物有了全新的生长空间,区域小气候日趋宜人,铺装遇雨不滑,盲道与残疾人坡道贯通全路段。在这鸟语花香的街道上,散步的群众日益增多(见图10、图11)。该项目做到了领悟并真正实现城市双修主旨,即以生态发展为基础,密切关注民生福祉,开展生态修复与城市修补。设计提倡不为景做景,不为种树而种树,兼顾生态、人文、功能、景观,才能创造“伟大的街道”。景观不语,却能巧妙而不做作的讲述着城市的人文、生态内涵。以植物为主的道路景观,作为城市外部环境中,一种持续性、发展性的存在,设计应给予更加深入、更为长远的思考。不再让植物生长得透不过气,让车辆无景可看,让行人无路可走,也不再让城市的历史文化被遗忘在博物馆中。

(责任编辑:敬廷桃)

猜你喜欢

景观设计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形式美的研究
关于园林艺术设计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作用初探
图书馆建筑景观设计
地域文化的延续
地域文化对景观设计的影响探讨
景观设计学课程教学与实践研究
关惠聪等
伍丹景观设计作品
张鑫、靳政景观设计作品
关于市政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