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幽径“悲剧”背后的人性

2018-05-14孙金珠

名家名作 2018年5期
关键词:司空见惯藤萝奖券

孙金珠

[摘 要]从《幽径悲剧》教学后的反思出发,思考了幽径“悲剧”背后所揭露的人性的弱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四点:司空见惯成常事;争名夺利自私心;无情凶残刽子手;悲悯不再空悲切。

[关 键 词]《幽径悲剧》;人性弱点;争名夺利

[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5-8854(2018)05-0011-01

季羡林先生的《幽径悲剧》讲述了燕园幽径一株古藤萝被愚氓无情毁灭的悲惨遭遇,揭露了“愚氓灭美”的现实,抒发了作者矢志维护真善美的决心。在教学过程中,我经常扣住鲁迅先生所说的“悲剧就是美的毁灭”这句话展开教学,引导学生探究幽径之美、藤萝之美、藤萝之悲,通过衬托、对比,梳理作者的感情变化,并结合抒发的议论,进而提炼主旨,教学效果很显著。但在教学之余,却有一个疑惑一直萦绕于心,“愚氓”难道仅仅反映了国民素质低下吗?细细品读,我发现幽径“悲剧”背后更重要的是揭露了人性的弱点。

一、司空见惯成常事

就算是学界泰斗季羡林先生,也没能避开司空见惯的怪圈。“有二三十年之久,我天天走过这一条路,到办公室去。因为天天见面,也就司空见惯,对它有点漠然了。”的确,许多人愿意登山涉水,怀着一份崇敬之心欣赏各地风光,但往往对身边的美却熟视无睹,习以为常。

在《槐花》中,当一位印度朋友参观北大校园对槐花发出由衷的赞美时,季老居然无言以对。他终于认真注意起槐花,此刻的槐花,陌生,却又似曾相识,原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有这样一个经验:越是看惯了的东西,便越是习焉不察,美丑都难看出”。终于,季老跳出了司空见惯的怪圈,开始用新的眼光“尽情地欣赏”身边的事物。

然而,这样的智者是少见的。或许除了季老,真的是“绝不会有任何人注意到这一棵古藤的存在的”吧。更多的人,或许都是李清照笔下的那位卷帘人,在急风暴雨后却道海棠依舊!正如季老笔下的《黄昏》所说,人们习惯把黄昏关在门外,当如诗如歌、难以言说的黄昏悄然离去后,留下的只是人们满脸的茫然!

二、争名夺利自私心

改革之风劲吹,吹来的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飞速发展,但也吹来了人们自私心的膨胀。王开岭说过:“生计,像一场紧盯着地面的觅食,盯久了,人的目光会变得像鸡一样短浅、黏稠,体态也因贪婪而臃肿起来。”

当古藤萝被无情砍断赖以生存的根干时,人们争名于朝,争利于市,忙着数算生计的成本,忙着数算奋斗的战利品,根本就没有闲心去关怀这株古藤萝的生死,更不会有那番闲情逸致去观赏幽径“无论春夏秋冬,总有翠色在目”的秀美景致。

或许,我们可以学季老静坐听雨,聆听“有时如金声玉振,有时如黄钟大吕,有时如大珠小珠落玉盘,有时如红珊白瑚沉海里,有时如弹素琴,有时如舞霹雳,有时如百鸟争鸣,有时如兔落鹘起”的雨声,可以像宋蒋捷那样对雨吟诵,道一句“悲欢离合总无情”的人生感慨,也可以如戴望舒那般借雨寄情,彷徨在悠长的雨巷,渴求遇到 “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正如王开岭在《精神明亮的人》中所说: “是的,我们必须仰望点什么。必须时常提醒自己,让疲倦的视线从物面上移开,从狭窄而琐碎的槽沟里昂起,向上,向着高远,看一看那巍峨与矗立,看一看那自由与辽阔、澄明与纯净……”

三、无情凶残刽子手

比争名夺利更恐怖的人是真正的刽子手,他们的手上掌握着生杀大权,他们对万物缺乏博爱之心,铁面无情,甚至滥杀无辜。

秦始皇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共融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国家,是何等的功劳!他实行三公九卿制、郡县制,主张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修筑万里长城,修筑灵渠,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方面都体现出他极高的治国之才。然而,他为进一步统治思想,焚书坑儒,留下千古骂名,这是谁之过?或许是因为他的身份所决定,不容许他拥有常人的那份恻隐之心。

还有一类刽子手,也有其“苦衷”。秦桧杀害岳飞的千古罪名一直为世人所知,但是追根究底,他只不过是高宗的一枚棋子而已。秦桧明白,胳膊拧不过大腿,高宗议和的心不可移,而岳飞则是忤逆了高宗之意,秦桧顺从了高宗,一个主张抗战的忠臣最终被扣上了“奸佞”的帽子。这又是谁之过?或许是因为他为了追求那地位,自己不得不扼杀了那份“多情”吧。

四、悲悯不再空悲切

高尔基《梦》中有这样一句话:“一个温存的目光,一句由衷的话语,能使人忍受生活给他的许多磨难。”我想,这便是悲悯情怀给人带来的巨大力量。

林清玄在《好雪片片》中写到,他能够对街头一位流浪老人投以同情之心,特意向老人购买奖券,并且说道,“虽然我知道即使每天买两张奖券,对他也不能有什么帮助,但买奖券使我感到心安。”他的言行举动,足见其悲悯情怀;有了这份悲悯情怀,也就有了老人真诚与善良的回报,老人会慎重地将奖券塞进“一券在手,希望无穷”的红套子里以示感激之情,会吃力也要特意为他扣上纽扣以防寒风侵袭。

若是燕园中的许多人都能拥有这样一份悲悯情怀,那株吊死鬼般的古藤便不会孤零零地偷偷哭泣,或许它会收到一句关怀,或许有人会伫立凝望,或许有人会静心聆听古藤的倾诉,或许更有人会为它击鼓鸣冤吧。

在“愚氓灭美”背后,无疑揭露了人性的弱点。季老难道只是想一个人来背负维护真善美的责任吗?这是一种警醒,或者说是对人们真善美回归的一种殷切期盼。

参考文献:

[1]胡秀华.《幽径悲剧》主题的多元探究[J].语文教学通讯,2007(32).

[2]张振成.生命教育的本质与实施[J].上海教育科研,2002(10):46.

猜你喜欢

司空见惯藤萝奖券
天上掉下奖券
农家即景
藤萝架下的童年
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教学的创变
好雪片片
一不留意(二)
好雪片片
一弯藤萝月
好雪片片
司空见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