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曲深情吟唱的赞歌

2018-05-14郭平

山东画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转经筒僧侣寺庙

50岁时,郭平选择提前退休,与老伴儿一起,背着行囊开始行走中国。对他来说,旅行与旅游是完全不一样的概念。旅游就是走马观花的看看,而旅行是在充分了解当地人文风情和自然景观的基础上,真正去爱上一座城。12年来,中国的大西部他几乎都走遍了,而甘南的拉卜楞寺之行一直让他念念不忘,因为这里悠远而灿烂的历史让他深刻体会到信仰的永恒魅力。

拉卜楞寺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城西,坐落在大夏河北岸,是我国著名的藏传佛教寺庙。清澈的大夏河如洁白的哈达,自西向东北蜿蜒而流,呈右旋海螺状,将龙山、凤山之间冲积出一块盆地,拉卜楞寺就坐落在这块盆地上。

拉卜楞寺的美,不仅在于金碧辉煌的佛殿、气势非凡的佛像、香烟缭绕的煨桑炉、五颜六色的彩幡,更在于它内在的悠远历史。

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的拉卜楞寺,由一世嘉木样主持修建。拉卜楞是藏语“拉章”的译音,意为僧侣的宫殿。历经三百多年的发展,拉卜楞寺现今藏有大量丰富的文物古籍珍品,充分体现出藏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光辉灿烂的文化艺术特色,因此,这里被公认为藏传佛教文化艺术的宝库。

2016年10月,我和老伴儿来到了拉卜楞寺。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那气势恢宏的寺庙建筑群。全寺建筑由经堂、佛殿、活佛宫殿、僧舍以及外围的转经廊组成。寺院依山傍水,红、黄、深棕色的主题建筑配以闪耀的金顶和瓦顶上的鎏金饰件,更显得庄严肃立。建筑形式有藏式、汉宫殿式和藏汉混合式。通过与僧人交流,我了解到,拉卜楞寺建造者既有西藏、河州、卓尼等地的工匠,又有尼泊尔等地的外来工匠,它是各民族之间文化交流的象征。

清晨,寺庙燃起了第一轮香火,来朝拜的信徒开始转动那一排排巨大的转经筒。他们默念着经文,脚下如踏着风火轮般转动得飞快。拉卜楞寺拥有世界上最长的转经长廊,共有一千七百多个转经筒,环绕整个寺院,绵延3.5公里长,很是壮观。要转完所有的转经筒,大约需要两小时。

磕长头的信徒也开始了周而复始的朝拜。他们朝着神之所在,双手合十,高举过头,后移至面前、胸前,双手自胸前移开,与地面平行前身,掌心朝下俯地,膝盖先着地,全身俯地,额头轻叩地面。再站起,重新开始复前,口里诵念之声连续不断,不知疲惫、饥饿与困顿,只因为根植于心的信仰。他们用自己的身体丈量着黑色的大地,把石板铺就的转经道磨得光滑锃亮。看着这一切,我的心中汹涌澎拜,信仰的力量如此巨大,信仰是一种魔力,让我们与大地、与自己的梦想紧密相连。我来到拉卜楞寺不就是一种信仰吗?我选择提前退休,下定目标走遍中国,不也是一种信仰吗?

太阳升起来了,光芒万丈,整座寺庙笼罩在一种圣洁之中。僧人们上早课的时间到了,他们围坐在广场上,虔诚地听着老法师讲经,场面震撼,唯有亲临现场才能体会到那种直逼人心的壮观。

拉卜楞寺共設有闻思学院、医药学院等六大学院。其中,闻思学院是拉卜楞寺最大的学院,也是全寺僧侣集会诵经的场所,占地约4500平方米,主要修习《集为经》和《五部大论》,是僧人学习显宗的地方。在这里,僧侣经15年的苦读和修持,考取“然坚巴”(相当于博士学位)。医药学院专修医药学方面的知识,僧侣除学习《四部医典》《晶珠草本》等著名藏医典籍外,还要学会藏药的采制以及疾病的诊治。

寺庙里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贡唐宝塔。该塔共有五层,呈菩提式,由塔刹、塔瓶和塔座组成。塔刹是日、月、星辰;塔瓶是精铜浮雕鎏金八大菩萨;塔座是琉璃瓦装饰的三层四角形建筑。造型庄重,设计新颖,内部构造精巧,塔内正中是二层相互贯通的四座佛殿。身在塔瓶之畔,立于风中,居高而望,拉卜楞寺的全貌尽现眼前。看那山脚下的大经堂大金瓦寺,那矗立的白塔,那密密匝匝的白色僧房,那层层叠叠的屋宇院落,忍不住赞叹,拉卜愣寺的气势如此非凡!

拉卜楞寺同时也是一座集壁画、雕塑、唐卡和堆绣为一体的庞大艺术博物馆,绘制的内容多以宗教故事、神话传说、人物传记、历史人物以及形态万千的各类佛像和山水花草为主,展现给世人的是一幅幅富丽堂皇的瑰丽画卷。在两天时间里,我细细地品味并欣赏,它们带给了我心灵的震撼和美的享受。

我很喜欢美学大家宗白华说的那句经典的话:“慢慢走啊,欣赏啊!”来到拉卜楞寺,这次慢慢欣赏的美的旅程让我刻骨铭心,这是一首深情吟唱的赞歌,永远在我的脑海中荡漾回旋。

(编辑/崔秀娜)

猜你喜欢

转经筒僧侣寺庙
不断重建的寺庙
不断重建的寺庙
不断重建的寺庙
夕阳下的僧侣与大佛
缅甸·仰光
转经筒
为了失去
为了失去
泰国近半数僧侣超重
必然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