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在旅途

2018-05-14王福春

山东画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拍片车辆段车厢

四十多年前,当大部分人对相机都还陌生时,王福春就开始用镜头记录火车上的人情百态。从绿皮车到高铁,时代变迁,列车的速度在提升,设施环境不断在改善,车厢里的乘客也在悄悄地发生变化。时代的痕迹从列车里的不同表情和姿态中得以展现,这些在王福春的镜头下都一一绽放。四十多年的坚持,火车拍摄已成为他生命中无法割舍的一部分,尽管已出过摄影集,获得过很多奖项,而王福春仍坚持拍摄车厢里南来北往的乘客。

因为哥哥在绥化车辆段任检车员,我从小就接触铁路,天天看火车跑,听火车叫。那时家里条件不好,我经常到机务段捡煤核,拉着爬犁到车站捡机车扔下的煤石,上卸完煤车的车厢扫煤,还拿面袋子爬火车到外站捡粮食。火车跑得飞快,但我也能抓车跳车,很像铁道游击队的飞虎队。

1962年我初中毕业,哥嫂全家从绥化搬到哈尔滨,那时哥哥已调到哈局车辆处工作。我想报名参加铁路大修队,兄嫂疼爱我,嫌这工作太苦,坚持让我考中专。1963年我考进绥化铁路机车司机学校,但被分到了车辆班,没开上火车,是我一生的遗憾。

我从小失去父母,是哥哥嫂子把我养大,供我上小学、初中,又上中专,对我来讲等于上大学一样。我坚持四十多年拍火车上的旅人,缘于我对铁路的感情,更是我对哥哥嫂子的感恩回报。

在司机学校还没毕业,1965年军队来招兵,我应征入伍。一下就当了五年兵,1970年复员后,被分配到哈尔滨铁路局三棵树车辆段任车电钳工,因我写画都好,又被调到工会当干事搞宣传。1977年工会让我给劳模拍照,当时工会没有相机,我到技术室借了一臺海鸥120相机,一拿起相机再没有放下。

那时每天坐火车通勤上下班,拍列车员为旅客服务,拍车站服务员扶老携幼、端茶倒水等。1984年,为了摄影,我从三棵树车辆段调到哈铁路局科研所,任专职摄影师,享受职工免票,这为我的拍摄提供了方便,先后跑遍哈局管辖的所有火车,后来我跑遍全国铁路线,发现火车里好多有趣的故事,顺手就拍下来,从无意识到有意识当专题拍,我的镜头一直没有离开过铁路,一拍就四十多年。

四十多年来,我北上漠河,南下广州,西奔格尔木,东至上海……乘坐列车几千次,行程20几万公里,拍摄近10万张底片,留下了人生旅途的印记,也是我个人成长的印记。

火车是一个流动小社会、临时大家庭。中国人出行首选坐火车,20世纪80年代初期,民工潮开始涌进车厢,人满为患,乘车难,买票难。当时我在火车上拍片,遇到很多困难和危险,可以说我的摄影作品是用生命代价换来的。我的肋骨曾两次骨折,左腿胫骨骨折,三九天掉进松花江,掉进镜泊湖,坐汽车掉进兴凯湖……几次大难不死。

最让我惊心动魄的一次是1991年,在哈尔滨-上海的列车上,车上人很多,座席底下、行李架上、厕所里、过道全挤满了人,我夹在人群里,挤也挤不过去,出也出不来,卡在中间一动不能动,趁列车紧急制动,好不容易才挤出人群。我要走过另一节车厢,只能下车走,可我还没能走到另一节车厢门时,车就开了,我赶紧跑两步,顺手抓住车门栏杆把手,列车在站内速度还很低,身体还能保持垂直,等到出站后,车速快了,我的身体开始倾斜着飘起来,就在这关键时刻,车门咔啦一声打开了,列车员和几名旅客把我拽上车,我坐在地上呼呼喘着粗气,脸上淌着虚汗,十多分钟站不起来,到现在我也记不清那是什么站,一想起这些,还很后怕。很多人说,你可以不上,乘下趟车走,可我的摄影包在车上,里面有镜头胶卷等好多用品,我不能把它们扔下。

过去拍片叫潜心摄影,现在叫潜伏摄影,就是不能公开拍,像特工人员。因为人们防范意识提高,什么肖像权隐私权都上来了,给拍片带来了难度。让你删掉是客气的,给你一拳,踢你两脚,骂你几句是正常的。我也自嘲自己是职业“小偷”,我在火车上拍片,两眼到处乱看,在车厢来回走,多次被旅客报警,说我是小偷,乘警审讯查我证件,弄得我哭笑不得。这些年在车上拍片,练就了一双贼眼,列车到什么地段小偷多,小偷什么时候出场,我非常清楚。有时与小偷不期而遇,小偷以为我是他们的同行。

最刻骨铭心的一次是从上海去杭州的高铁上,看一位年轻母亲和孩子玩手机挺有趣,我顺手拍了几张,她爱人看到了,拿我当坏人,一把掐住我的脖子,二话没说,狠狠一拳打在我门牙上,嘴都木了,紧接第二拳,打在我的头上,眼前一黑,差一点儿倒地。后来报警,到车站公安室做记录,这个小伙子才如梦方醒,一再向我道歉。牙虽没掉,但我的牙到现在还活动呢!

我第一次踏上高铁车厢时, 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列车变成了陆地航班,流动的豪华宾馆。北京至上海不到5个小时,真是千里一日还。北京至广州不到8个小时,朝发夕至。车厢里的人各行其是,有上网聊天的、打游戏的、看电影的、听音乐的、炒股的、玩微信的、化妆的……车厢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高铁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符号,它代表着国家发展的速度。

我用四十多年拍火车上的中国人,无意中记录了铁路的发展变迁。铁道部撤销摘牌,老百姓连续一个多礼拜从早到晚排着长队,在铁道部门口合影留念。有的儿女推着轮椅上的父亲母亲,有的是退休多年的老火车司机,列车员都穿上当年的铁路制服拍最后的合影。我也是铁路人,我也有同感,我去了三次,拍了很多感人的镜头,老百姓对铁路的情感太深了。

我很庆幸自己与铁路结缘,一拿起相机就坐着时代列车一路走来,拍下了火车的时代变迁,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铁路飞速发展的巨变。

(编辑/崔秀娜)

猜你喜欢

拍片车辆段车厢
不吐不快:“翻”陈出 新有多难?
埃及Badr车辆段排水方案分析
地铁车辆段污水处理工艺及过程控制研究
地铁车辆段场安全行车组织与施工管理控制分析
腰痛出现八种情况要拍片
一朵
上市公司“拍片”热
西安地铁二号线渭河车辆段牵引供电系统可靠性研究
第9车厢
郝龙斌邀全球导演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