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吕梁地区农村贫困评价测度及结果

2018-05-14高鹏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年14期
关键词:贫困吕梁农村

高鹏

[摘 要]通过向吕梁市贫困地区进行资金投入、人才引进和技术支持等,从而实现农村贫困地区的产业化扶贫。在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利用当地现有优势资源,扩大商品贸易市场,激发贫困人口的发展潜能,从根本上实现贫困地区的脱贫工作。根据财政支农资金的减贫效益评价结果,从而弄清产业化扶贫的贡献程度,以期为相关扶贫政策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吕梁;农村;贫困;评价;结果

[中图分类号]C912.82 [文献标识码]A

贫困发生率是十分重要的测度贫困指标,该项指标是由Seebohm Rowntree提出来的,其含义是指贫困线以下人口数量占据总人口的比重,可以直观反映出某一地区的贫困程度,这项指标既是衡量贫困程度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扶贫政绩的重要依据。

1 吕梁地区农村贫困测度模型

2014年,多维贫困指数(MPI)得以诞生,该项指标可以较为准确地反映实际的贫困程度。论文在开展的过程中,采用多维贫困指数(MPI)进行评价,衡量已有经济贫困的研究成果,吕梁市地区农村贫困测度模型的表达式如下:

式中,I、X、E、H、D 和 S 分别为收入、支出、教育、健康、发展和家庭就业等方面。PI为综合得分,其值在0~1之间变化,这与贫困发生率指标不同,贫困发生率值越低,则意味着贫困程度越小,而PI值表示的是,综合得分越低,则意味着贫困人口在收入、支出和教育等方面存在较大不足,发展更为迟缓,反之,综合得分越高,贫困人口在收入、支出和教育等方面相对较为充足,发展状况良好,农村贫困现状得到了较大改善。在对相应指标进行分析的同时,需要对各项指标进行相应权重的确定,其中,论文采用变异系数对各项指标进行相应赋权。

2 吕梁地区农村贫困指标体系構建

农村贫困现状可以通过指标进行表示,诸如收入、支出、教育、健康、发展和家庭就业等方面的指标。通过SMART 原则对指标进行选取,依据吕梁农村贫困人口的生活生产状况,进而创建成熟和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论文采用变异系数所获得的各项指标的权重如下表1所示。

从上表1中相关数据可以得出,在吕梁农村贫困指标的权重在0.6以上的主要有家庭收入、人均消费、教育、医疗消费,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其比重是各个项目同生活总消费的比值。除此之外,权重在0.6以上的还包括万人农业机械总动力、人均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每个农村劳动力负担人数等,根据上述结果,可以看出吕梁市农村贫困是多种因素共同的结果,尤其表现在收入、支出、教育、健康等方面,总之,导致吕梁市农村贫困的原因并非是单方面因素造成的。

3 吕梁地区农村贫困评价测度及结果分析

通过农村贫困测度模型的相关公式,并采用变异系数对相应的各项指标进行权重的确定,进而将吕梁市农村贫困评价体系中的各项指标进行赋权,加权平均后,得到农村贫困综合评价指数,如上图1所示。根据图1中的综合评分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可知,农村贫困综合得分几乎随年度保持持续增长的态势,2001年,吕梁市农村贫困指数为0.11,到2014年,吕梁市农村贫困指数达到了0.71。这说明在我国有关政策的大力扶持下,吕梁农村贫困人口的贫困程度得到了较大降低,特别是收入、支出、教育、健康、发展和家庭就业等方面。与此同时,根据变异系数得出相应指标的权重也可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人均消费等所占的权重较大,在2001年到2016年期间,我国在农村扶贫政策的制定上更加注重贫困农村的收入、支出、教育和健康等。尽管近年来,吕梁市农村贫困现状得到了一定好转,但仍存在诸多不足,对其他方面的扶持力度仍然较为薄弱,农村发展仍存在较多弊端,诸如发展不平衡问题等,吕梁市农村贫困指标尽管逐年增大,但与理想程度仍存在较大差距。

4 结语

论文创建了较为准确的农村贫困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该体系对吕梁市农村贫困现状进行了衡量,综合考虑了多种因素的影响,避免仅仅依靠收入等指标片面界定农村的贫困情况,这为吕梁市农村扶贫政策的实施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韩斌.基于自我发展能力的云南扶贫开发之思考[J].新西部(理论版),2013(14).

[2] 陈立中.转型时期我国多维度贫困测算及其分解[J].经济评论,2008(05).

猜你喜欢

贫困吕梁农村
幸福生活
一次就好,我带你去看天荒地老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我国贫困高中生资助制度的建设
悬置的“贫困”:扶贫资金资本化运作的逻辑与问题
从权利观点分析中国贫困问题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 新一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