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财税政策如何在扶贫攻坚战中发挥作用

2018-05-14张华金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年14期
关键词:财税政策

张华金

[摘 要]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贫困问题一直是制约着我国发展的重大难题。进一步消除贫困,逐步改善民生,从而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是当前社会主义中国所必须肩负的责任与义务。而财税政策作为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从宏观与微观两个角度对脱贫工作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因此,为了更好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财税政策助力精准扶贫,是我国当前推动供给结构改革,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财税政策;扶贫攻坚战;作用与效果

[中图分类号]F299.27 [文献标识码]A

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更好地消除贫困,改善民生,从而实现共同富裕。而更好地打好扶贫攻坚战则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要条件。本文从财税政策对国家扶贫攻坚战中发挥的作用进行总结与分析,归纳出在扶贫攻坚战中所取到的成效与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提出完善财税政策助力扶贫攻坚战的建议与措施,为共筑中国梦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1 财税政策助力扶贫攻坚战的作用途径

1.1 财税政策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增长

从宏观层面来分析,财政支出可以进一步对社会的总体需求产生影响,进一步降低经济的周期波动,从而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因此通过财税政策的实施,可以有效促进财政的支出,而财政支出的充裕则可以更好的为贫困地区实现整体脱贫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有利于贫困地区各项基础设施的建成,而这又可以进一步改变供给结构,刺激当地经济的发展。作为经济欠发达县宁化,自身财力有限,2013年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仅4.67亿元,但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达15.94亿元。随着近年财政支出逐步增加,全县经济也得到迅速发展,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由2013年的90.24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134.67亿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由2013年的39.91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49.08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由2013年的26.72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36.08亿元,同时,也带动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到2017年的6.25亿元,在这个发展过程中财政支出的充裕保障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2 财税政策有利于促进社会资源优化配置

首先,对于贫困地区来说,人力资源、物质资源以及经济资源的有效配置都取决于财税政策的支持,只有通过财税政策的支持才能更好地完成当地教育、医疗、养老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才能更好的吸引外部资金与技术,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如2013年宁化县市政、交通、教育、医疗、养老等各项基础设施投入7.68亿元 ,2017年达到10.97亿元,带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2013年的106.3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201.95亿元,有力推动了社会资本在建筑业、产业发展中的投入,资源进一步优化配置。其次,与其他地区相比贫困地区的人均收入较低,而财政却可以以强制性的力量,通过财政补贴、救济金支出以及社会保障、党的政策的调整将社会收入进行再分配,从而增加贫困地区的人均收入,在刺激贫困地区消费需求的同时也带动了经济的增长。如2013年宁化县支出粮补、救灾、低保等社会保障资金7170万元,2017年各项社会保障支出1.15亿元,有效地保障了农村和贫困人口的生产生活和增收,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3的9414元增长到2017年的13911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3的20597元增长到2017年的25653元。

1.3 财税政策可以对贫困对象进行直接或间接经济补助

一方面,财税政策中的教育补助、医疗补助、养老补助以及贫困救济金等制度的建立,无偿为贫困者节省了大量的金钱消耗,从而直接保证了贫困者社会收入的重新分配。而对于丧失劳动能力的弱势群体来说,更是对其的直接经济补助。2013年,宁化县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两免一补”1505万元,兑现医疗补偿8870万元,并为14237名低保、五保和残疾人发放补助资金2308.46万元;2017年,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两免一补”1079.94万元,累计为428名建档立卡家庭贫困大学生发放助学金323.1万元,下拨产业扶贫补助资金260万元,发放贫困对象贴息贷款资金117.69万元,技术培训2942人补助经费44万元,造福工程易地扶贫搬迁补助资金2650.5万元,为13136名低保、五保和残疾人发放补助资金2676.33万元,对建档立卡对象各类医疗补助支出1716.12万元。另一方面,通过对财税政策的实施,所导致的人力资本投入还是公共项目的支出抑或公共基础服务的构建,都可以为贫困地区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获得更高的薪酬待遇,而新项目的涌入更是带动了当地的经济消费,从而使贫困户间接受益,有力地推动了扶贫攻坚工作。2017年宁化县脱贫减贫7226人,国定贫困人口4064人全部脱贫,贫困人口由2013年底的22756人下降到2017年底的64人,贫困发生率从2013年底的7.13%下降到2017年底的0.02%,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村退出23个、贫困空壳村退出32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乡镇1个。

2 当前我国财税政策在扶贫攻坚战中存在的问题

2.1 财政再分配职能存在缺陷

一般来说,财政分配主要分为初次分配与再次分配这两个阶段,而财政再分配却起到了较为重要的调节作用。从当前的情况分析来看,自分税制改革后,由于当前财税体制的不完善,导致虽说中央名义上的财政收入逐年增长,但是其实际的可支配财力比重却在不断下降,重要财政的扶贫资金预算基础较为薄弱。另外,当前我国实行的税收返回制度的基礎是技术法,即基数越高则税收的返还就越高,而基数越低则返还力度就越低。但是相对于发达地区来说,贫困地区的基数普遍偏低,这也就导致了在税收返还时收到的金额较少,而这必然会加大地方财政收入的差距,使贫困地区在自身解决贫困问题的进程中难以为继。如“营改增”政策,还会导致宁化县的地方财政收入降低,据目前测算每年影响收入2000多万元,与发达地区的差距进一步加大。

2.2 当前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分配与管理工作不够规范

在我国财税政策助力扶贫攻坚战的进程中,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在这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就当前的现状分析,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分配与管理工作并不规范,难以达到扶贫工作的预期效果。财政专项扶贫基金的实际基础是财政专项转移支付制度。但是,目前我国虽说已经建立了分税制的框架,其组成部分的专项转移支付制度却未建立完全,因此也难以进行规范化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分配工作。其次,當前还存在着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乱用的现象,比如会将专项扶贫资金直接平均分配,各个扶贫项目都沾一点,都却又不能满足该项目的全部资金需求,另外因为扶贫资金需要层层审批,逐级下达,因此整个资金到位时间比较久难以及时生效,而若出现盲目决策,则很有可能导致扶贫资金出现损失。甚至由于管理上的漏洞,还会出现扶贫资金被贪污挪用的现象。

2.3 财政扶贫制度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与国际经验相比,我国的财政扶贫制度还较为落后,尤其是对于财政扶贫制度上的激励机制来说还较为短缺。虽说政府通过财税政策可以进一步地强化贫困地区的经济收入,从而激发了当地人对脱贫致富的动力,但是一套激励机制的建立却可以更加长久的对政府扶贫工作施加影响。比如说在政府扶贫资金的操作方面,可能在开始施行的前段时间当地政府还会积极地去运作,但却很难维持长时间的热情,而激励机制的空缺,还有可能导致当地政府的扶贫工作流于表面,只是根据往年的基数予以固定安排,却并没有有效地调动当前脱贫的积极性,也没有提出更多脱贫的有效建议与措施,极大地降低了扶贫效率。从县级和乡镇了解的情况看,感到上级政府缺乏建立对基层政府的激励机制,也缺乏对基层政府建立激励机制的指导甚至束缚了基层政府对建立激励机制的探索。

3 完善财税政策扶贫的有效建议

3.1 进一步完善税收管理制度与税收优惠政策

扶贫攻坚战是一项较为持久的战役,更是需要完善的税收管理制度与之提供保障。首先需要对地方的税收体系进行完善,将税政管理权限下放给地方,或者是进一步降低贫困地区税收收入上交中央财政的比例,使之在地方上留有更多的税收收入,从而为地方财政提供稳定的收入来源,这样在刺激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充足的财政更是可以进一步加大对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其次,政府还需要做到对各项扶贫税收优惠政策进一步地完善。制定和实施有利于扶贫攻坚战的税收优惠政策,从而促进该贫困地区可以吸引到更多的产业项目,进而推动其经济的发展 。比如可以实行“三免三减半”等税收优惠政策,对新办企业实行逐步减少征收企业所得税,从而促进新兴企业的安家落户。还可以进一步完善纳税人扶贫捐赠税前扣除制度,鼓励企业或个人向贫困户进行捐赠或帮扶。

3.2 坚持精准扶贫

首先,政府需要对扶贫对象进行精准识别,进一步对贫困人口的基数进行摸底调查,了解其致贫原因,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真正做到有效扶贫,避免出现被动扶贫或是越扶越贫的情况。其次,需要对扶贫资金进行精准管理与监督。借鉴过往大水漫灌的扶贫模式中所出现的资金浪费的教训,为了进一步加大扶贫力度使其扶贫成果真实可靠,政府的每一分扶贫资金都应用在应该使用的地方。因此,需要对扶贫资金进行精准的预算,有效整合各种扶贫资源,从而以最小的财力获得最大的扶贫成果。另外,建立相应的内外部监督制度,从而加强扶贫资金从分配到使用到成果获取全过程的透明监督。最后,政府各部门之间应精准施力,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实现部门与部门间的相互协调、通力合作。

3.3 引导更多的力量参与到扶贫攻坚战中来

扶贫攻坚战并不是一场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战斗,需要政府与广大人民的共同努力与长久坚持。因此,要引导更多的力量参与到扶贫攻坚战中来,进一步壮大有生力量,推动扶贫攻坚战持续前进。在保证政府充分发挥自身职能的基础上,引导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扶贫攻坚战中来。比如通过税收优惠政策,引导并鼓励民间资金投入到贫困地区的开发中去,为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比如通过对个人所得税、房产税等关乎民生的税收优惠政策吸引社会上的高科技人员落户到贫困地区中去,以此为贫困地区的发展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抑或是通过税收政策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进行鼓励,鼓励当地农民自发成立合作经济组织来发展自身经济的同时解决人口就业的压力。

4 结语

综上所述,扶贫攻坚战是一场持久战,而财税政策作为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政策手段,更是给扶贫攻坚战提供了强有力措施保障。政府要充分利用好财税政策的引导与控制作用,从而更加迅速、更加高效地实现扶贫攻坚战的伟大胜利,实现共筑中国梦的宏伟蓝图。

[参考文献]

[1] 姚敏,刘白雪,曲兰兰,等.财税政策助推精准扶贫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7(09).

[2] 申晓卫.促进贵州省农村扶贫开发的财税政策研究[J].经济视角,2012(33).

[3] 广西地方税务局办公室课题组.支持扶贫攻坚的财税政策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7(11).

[4] 陈永成,陈泽旭,刘小红,等.中国反城市贫困的财税政策建议[J].经济研究参考,2012(42).

[5] 刘雅欣,吕冰,周晓欢,等.优化农村贫困人口精准扶贫的财税政策 ——以重庆武隆为例[J].经营者,2016(23).

猜你喜欢

财税政策
调节收入分配的财税政策有效性研究
关于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财税政策研究
我国交通基础设施投融资问题和建议
促进服务业发展的财税政策分析与建议
东莞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财税政策研究
山东省支持创新创业的财税政策分析
我国促进创新的财税政策实施效果评估
财税政策支持生态产业发展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促进统筹城乡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
节能环保产业相关财税政策回顾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