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背景下对商贸实务类课程课堂教学方法的新思考

2018-05-14王菲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年24期
关键词:新时代课堂教学

[摘 要]商贸实务类课程主要包括国际贸易类课程和市场营销类课程。这类课程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新时代背景下的商业、贸易、营销人才。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经济背景的分析,指出该类课程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新时代;商贸实务;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TU205-4 [文献标识码]A

2008年的经济危机给世界经济贸易发展以重创。虽然之后各经济体采取各种措施使贸易实现恢复性增长,但终究是难以回到原来的涨幅,难以成为经济增长的核心驱动力。2017年,全球贸易高速发展,增长了4.7%,实现了自2012年以来最大涨幅。但是自进入2018年以来,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全球贸易增长的环比指数出现了明显回落的趋势。下图是根据摩根大通的统计数据绘制的2017年10月至2018年9月的全球制造业PMI走势图,从图中可以看出,从18年3月和9月,PMI指数出现了大幅下滑,尤其是6月份以来连续大幅下跌,9月份出现了区间历史最低约52.8%。

为了拉动经济增长和应对国际形势,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新手段、新措施。从“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到海南自贸区的成立,再到近期在上海召开的首届中国进口博览会,无不体现了中国政府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尝试进一步打开全球投资与贸易空间的大门,从而带动中国乃至全球投资与贸易增长的决心。

新的时代对人才需要有了新的诉求,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如何更好地提供适宜国家发展的经贸人才是相关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1 商贸实务类课程特点

(1)商贸实务类课程主要包括国际贸易类课程和市场营销类课程。这些课程内容实践性强,基础理论不难理解,但是商务程序相对复杂而固定,语言表述不容易描述清楚。

(2)这类课程信息量大,知识更新快,短时间之内就会有颠覆性的理念和实务更新。尤其在智能化、互联网+时代的今天,创新型的商业模式和市场思维更是不断推陈出新。

2 商贸实务类课程教学现状和面临的主要问题

(1)基本没有实质上的创新,传统授课模式依然是该类课程的主流授课模式。在该类课程教学中,依然普遍存在教学与现实存在不一致的情况。教学是教学,实际是实际,两者是分裂的。课堂教学仍然是偏重理论讲授,以各个理论知识点连接为体系构架,中间对理论的解释部分辅以案例说明、思考讨论、实训练习等方式,可以说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应用型学科教学的困境,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独立思考能力,课堂低头族较多,学生缺乏对课堂参与热情,教师在与淘宝、微信、抖音的对决中完败。

(2)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更改跟不上市场更迭的速度,教材使用亦存在滞后性。如前所述,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国际贸易形式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我们国家的贸易政策已经从出口导向型向进口导向型转变,各国在融资方式、对外贸易政策、法律法规等方面都在更新,而这些更新若在教材中没有涉及,只能由授课教师补充到课堂教学内容中去,而这种补充是缺乏系统设计和规划的,完全凭借教师的个人素养和理解,缺乏客观评价体系。

(3)授课教师本身在专业领域缺乏实践。很多商贸实务类课程的主讲教师并没有实践经验,而是一直在从事理论研究工作。这直接导致授课重点、难点流于形式,不具有代表性,学生听课找不到带入感,直接导致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不相符。

(4)教学考核方式单一僵化。在目前的商贸实务类课程考核中,依然采用书面答题、考核知识點为主的方式,这种考核方式直接导致了高校师生偏于理论的授课重点,学生的学习大都是为了应付考试。一颗对社会有很强责任感的心和一颗只想通过考试的心是完全不同的,在不同的“初心”下两者的干劲和可能取得的成就也是天壤之别的。

3 关于该类课程课堂教学的几点建议

(1)彻底打破传统,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彻底放弃“教授”和“讲解”为主的授课模式,把课堂还给学生,因为对于应用型学科,“体会式教学”对学生可能更有意义,说白了就是在有限的课堂上尽可能理解、体验、感受真实的经济活动过程,越逼真越好学生的感受越多越好。 笔者认为每节课可以“任务”为导向开启,通过案例或者是要解决的现实中存在的热点问题展开讨论,让学生带着问题开始学习新知识。在授课中,结合课程特点,少用语言描述,多用图片、视频、实物等形式呈现,尽可能的让学生用体会的方式学习,而不是记、背、头脑中构、想的方式,以此来打破应用型学科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局限。比如在《国际贸易实务》中讲授支付工具,传统方法是分别学习汇票、支票、本票的概念,然后再把它们放在一起比较异同。学生需要把这些内容在笔记中体现。教师会以简答题、论述题的方式在试卷中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而笔者在实践中创新型的教学方法是,先通过多幅高清图片把知识点和填制方法教给学生;然后根据提前设计好的场景让学生分别应用汇票、本票和支票进行支付;最后请同学一起总结出三者的异同。在后续的课时中再围绕重点问题辅以案例教学,让学生组成小组讨论,最后配合作业,请学生思考和回答上课伊始时留下的任务。创新型教学方式比较尽力地还原了实际工作中发生的场景,给学生以带入感、真实感,突破了课堂的物理空间限制。

(2)及时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使专业人才培养的纲领性文件符合变化了的时代需求。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包括人才培养目标、基本要求以及培养过程和方式方法的总设计,是高校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教学指导性文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师资、实验室、校内外实训基地等教学条件建设的图纸规划;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布置教学任务、组织实施教学过程、分配教学资源的基本依据。因而各教学单位必须关注专业领域发展动向、知识更迭情况,及时调整方向,使人才培养目标符合社会实际需要。

(3)聘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教师担任主课教师,积极创造实习、调研等机会弥补已有教师实践经验不足的缺憾。这个建议笔者深有体会。在《国际贸易原理与实务》授课中,对信用证支付流程的学习是课程重点也是难点。在实习之前,我照着流程图里一步一步地讲解,虽然清晰,但是该问题距离学生的生活比较远,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停留在字面上,课堂教学效果一般。后来经过在贸易公司两个寒暑假的实习,回过头来再进行这部分内容的讲授时,我设计出了情境模拟的教学环节。首先我拆分了流程中需要的所有元素,找出班级18人左右扮演元素,这样有的同学是信用证,有的是进口地银行,有的是海运提单,等等。在模拟过程中大家笑声一片,整个教室被分割成了进口国、出口国等几大区域,在几轮练习中几乎所有的同学都互动起来了,没有人愿意再做低头族,就这样,国贸实务中不好讲授的难点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在知识点完成之后的练习和案例分析中,发现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非常好。所谓“实践出真知”,“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因而笔者认为提高授课教师的业务能力和不断更新、增加他们的实践经验是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重中之重。

(4)通过模式实训平台的搭建和校企联合的培养方式,让学生对授课内容的体会更加深刻。现在市场上开发了一些针对商贸实务类课程的实训平台、软件,教师可以选择合适的实训方式指导学生进行网络操作练习。另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以小规模批发商的身份,在阿里巴巴、中国制造网、环球资源网等网站寻找目标客户,然后进行询盘、报盘等实际操作;教师也可以尝试与相关企业联合培养的方式,由学校专业教师和聘请的企业兼职教师共同带领学生承接和完成真实项目,实现产学联动。教师也可以开展校内模拟产品交易会,让学生起草商业计划书、设计调查问卷和进行商品采购,等等。不管采用哪种实训方式,是把课堂搬到公司还是公司人员走进课堂,宗旨都是为了尽可能真实地让学生感受到实际业务、让教学有所实践。

(5)创新多种考核方式。教师要转变单一的考核理念,创新多样化的考核方式,体现商贸实务类课程的实践性。比如通过把平时授课的任务完成情况、上课时积极思辨状态等因素纳入考核体系,增大实践项目评分在总分中的比重等来构建商贸实务类课程的立体考评体系。

综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国际、国内的商贸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相关的课程教学必须也要更新与之先适应,从而完成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 何锡金,尚爱英.“新常态”下国际贸易教学模式的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8(09).

[2] 王菲.市场营销专业课程课堂教学模式探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5(12).

猜你喜欢

新时代课堂教学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搁浅的“新时代”,“朴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