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学融入青少年社会工作的途径探究

2018-05-14赵仲杰余光辉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年24期
关键词:国学

赵仲杰 余光辉

[摘 要]社会工作的发展与社会价值主流体系,为国学融入青少年社会工作提供现实的基础与条件。国学根深蒂固的价值体系、制度体系、文化素养等融入青少年社会工作具有现实可行性和重要意义。援引国学相关价值理念到青少年社会工作,将其与青少年的发展性特征相结合,探索符合国人价值体系的本土化青少年社会工作发展理念和方式。融合国学是青少年社会工作创新发展的路径选择之一。

[关键词]国学;青少年社会工作;本土化发展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1 青少年社会工作引入国学的必要性

将文化看作三个形态,即文化质、文化素、文化链,每个质子的文化特点构成一个个文化素,以时间轴为依托并串联,渐成了文化链。国学是种文化,其价值理念影响着国人,已成一套根深蒂固的价值和制度体系。青少年作为青少年社会工作文化的主体,充当文化质的角色,其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及成长特征逐渐形成一套青少年的文化链模式,融于社会文化之中。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中较为关键的蜕变、转折期,是自我辨识与认定的重要阶段。若该阶段发展不利,将阻碍青少年今后心理社会危机的克服,导致诸多问题,如价值取向功利化、知行脱节、缺乏社会责任感等,表现为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以自我为中心等。为何存在“校园暴力”“网上搏杀”到“仿效杀人”“古惑仔”引诱学生犯罪、学校寝室杀人案等事件,其严重性不禁令人沉思、反省。青少年无法感知自己与社会的契合点,缺乏其正确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的引领,较易出现偏差、越轨行为,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便是国学教育的断裂。国学作为中国特有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已然融入社会生活方方面面,有其存在的时代意义,已在国人脑中形成牢不可破的文化基因,并在不同阶段以指导言教,将国学相关价值理念融入青少年社会工作,解决青少年问题是必要之径。

2 引入国学的意义

2.1 补充完善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

青少年社会工作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的理论、方法、技巧等为青少年提供服务,旨在挖掘青少年的潜力,促成其发展和改变,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由于社会的复杂多样,社会工作需综合不同的学科知识体系来建构更全面性、综合性的社工价值体系,且尊崇多元的价值体系,推崇广博且适用不同群体的专业技巧。国学文化价值体系,沿袭千年,蕴含深邃的思想和文化内涵,有诸多适宜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法则,指导人们的认知、规范人们的行为、拓宽人们的胸怀等。青少年社会工作在本土化过程中必然遇到诸多问题,则需一个强大且完善的价值体系作为开展服务的指导背景。社会工作是舶来品,是基于西方的社会实践体系逐渐形成,同中国人的价值观、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等有一定的差距,如何将其与中国现实的情况协调整合是重中之重,只有从中国的国民性、实际性出发,寻求适合中国人发展、合乎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的才是最适宜的。

国学在朝代更替中的补充发展,经时代变化而不断修正融合,其价值体系融合多家思想的多元化、包容性精神文化,对补充完善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有着重要指导作用。

2.2 利于解决青少年社会问题

社会问题是从社会整体角度对某类社会现象进行抽象表述,而青少年社会问题特指在青少年群体中存在的,对该群体自身产生影响,甚至更大范围影响社会总体的正常运行和发展。青少年问题存在其特殊性和复杂性,不仅关涉青少年自身发展,还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密切相关。现今中国家庭格局模式正逐渐改变,核心家庭占绝大部分,同时社会网络结构的快速发展,网络文化蔓延,若青少年缺乏正确价值观和良好道德行为规范的引导,易受外界不良风气文化的影响,无法抵制诱惑等,进而产生一系列的不良现象、行径等,引发社会问题。

洪修平在《传统与现代:“国学热”的双向思考》中阐述了国学热兴起的社会原因,即当今经济快速发展、商业化浪潮高涨的中国社会出现了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如拜金主义盛行,物质崇拜至上,诚信缺失,道德错位,腐败现象丛生等(洪修平,2007)。现实功利化的社会发展,对处于人格成长塑性期的青少年产生不良影响,可致使其道德缺失、人格障碍等问题出现,甚至导致其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则更需国学价值体系的引导。国学,更多的是一种文化的生活方式,融于社会生活,其构建的社会文化环境无时不刻影响我们的言行举止。

2.3 促进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本土化发展

2.3.1 利于厘清青少年社会工作实践中的中西文化冲突

本土化过程中,必须考虑其原生文化在本国的适用性问题,即“引进来”与“发展”问题。国学作为指导国人文化心理的价值体系,其价值导向影响着国人,学会用传统观念沿袭的价值去引导社会工作在本国的发展,解决不同文化间的冲突,寻求平衡点,是社会工作本土化一重要方面。

例如儒家学说“仁”释义了人性结构、发展目标等问题,而基督教则着眼于精神发展方向,更多强调儿童的本性、发展阶段等;西方社会工作更加强调个人主义、以个人为中心与中国儒家宣揚集体主义、大同社会等大相径庭;中西方的平等、阶级等观念的差异性,西方人平等意识强烈,无论贫富,均尊重自己,不允许他人侵犯自己的权利,正如美国的谚语所言:“if working hard,even a cowboy can be president.”中国人受传统的君臣、父子等级观念影响,等级色彩广泛存在,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等,均表现出中西文化的差异性,因而西方社会工作的价值观念和体系引入中国将面临更多挑战。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或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寻求外来文化在本土的已有存在和将其适用性发展是社会工作与国学衔接的一重要探究方向。

2.3.2 有效推进青少年社会工作实务开展

本土化是国家或地区建构社会工作制度、发展社会工作事业的必经之路。社会工作本土化,要求结合中国国情,立足实践,寻求一套适合中国人思维特点的价值观念体系引导其专业方法的实践,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从实际看西方社会工作的宗旨——助人自助,即帮助案主认识自我,激发其自身潜力,坚持案主自决,使其解决自身问题。而易曰:吉无不利,自天佑之。并非是靠上天的庇佑,人才能更好发展,而在于“自”上,凡事要靠自己,自助则天助。曾仕强曾说:“天命是计划,人事是执行,光有计划,而没有执行是空的。重点在自己,靠自己,最实在。”孔子曾说:“尽人事以听天命。”从根本上讲二者均表述自己需努力才能有所获、有所得、有所助。社会工作在活动过程中亦是如此,社会工作者担任引导者、教育者、监督者等多重角色,为案主整合资源,提供解决方法,但问题解决关键仍在于案主自决,即青少年自身的能动作用是解决青少年发展成长问题的内在动因。

国学作为一种引导国人价值体系的潜在文化形态,要使青少年社会工作本土化更好发展,必须了解国民的文化心理形态,及接受文化氛围的模式和骨子里流传的国学基因,找寻西方社会工作价值体系与国学文化价值体系的契合点和平衡点,才是本土化发展的关键所在。

3 援引国学到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可行举措

3.1 政府主导,制定相应的国学教育政策

现今缺乏系统的国学教育体系、专业师资队伍、教材等,对于教学内容、形式等缺乏创新,授课老师多以思政老师为主,缺乏专业性。政府可制定相应普及国学教育的政策,建立中小学国学师资队伍,培训一定的师资力量,使青少年了解、学习国学,从小懂得做人的基本准则——“仁、义、礼、智、信”,促进品格发展。而国学,关乎世界最基本的原理及人生价值意义、生活态度、处事之法,知识、技能、做事方式等可通过学习而掌握的,但心态、习惯、胸怀、境界、精神等却需要磨砺自我、提高自身修养方可获得。

3.2 学校提供学习环境,加强道德教育

事物发展是由内外因共同作用,内因是关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若无法查其内因,只有通过外在教化教导——通过国学教育去影响其内因的转变,使其逐渐成为一种习惯,进而内省克己。就学校而言,作为青少年发展和成长的重要场所,对学生人格的塑造和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应为其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养成一定的文化氛围,争取并合理利用社会资源帮助青少年解决问题,促进其良好道德品行和行为习惯的形成,以树立正确的三观。在不影响其他学科知识吸收的同时,开设国学基础课程,使青少年接受经典熏陶,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传承的责任感。改变一个人的行为不是根本,通过外在德行教育去影响一个人内在的变化,引导其价值观和品格德行改变,最终影响其行为的转变才是关键。

3.3 社区参与,链接资源,开办国学课堂

利用社区资源,运用团体社会工作或小组社会工作模式,开展國学文化兴趣小组,在社区书屋、学校文化长廊、青少年宫等场所,对青少年进行国学文化传播教育系列活动,培养青少年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寻访热衷国学教育的老学者,为社区及其周边的青少年讲授国学知识,老者发挥余热,传递学习的力量。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道出孔子对自身的要求,《弟子规》是根据孔子的训示编写的一部有关青少年的道德经,二者均表现出道德修养的重要性,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3.4 构建和谐的家庭氛围,成员间相互影响

随着青少年社会问题显露和附带其他问题的产生,家庭教育越来越受人们重视,反思家庭存在的问题及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家庭问题中成长的青少年,必然存在其他潜在的问题。目前家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家庭成员间沟通问题,青少年学业繁重和网络沉迷问题,家长对于青春期孩子的教育问题等,都可能阻碍青少年的发展。我们应将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与国学文化融合,介入家庭进行改造。如:家庭关系重塑、角色扮演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理念结合;重温家庭影集和感恩教育“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知恩图报”等结合;学会倾听、尊重与“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结合等,构建和谐的家庭氛围。

3.5 社会工作者素质能力的培养

作为一名社会工作者,开展青少年群体活动,需要对该群体有全面且深入的认识,了解他们所处年龄段面临的问题和困境,以及他们的价值观念等。同时社会工作者自身应具备相应的国学文化素养,主动学习和了解基础性、普遍性、实用性和适用性的国学文化常识,提高自身国学知识文化的素养,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和理念,掌握基本的社会工作理论和方法,指导、参与助人行为活动的开展,为青少年塑型期成长发展提供可行性的建议。

4 结语

通过对国学融入青少年社会工作必要性的分析,了解国学运用于青少年社会工作的重要意义及方法。中西方在价值观念层面的冲突、价值体系的不同,构建出相异的行为方式方法,这也是为何存在社会工作本土化问题的重要原因。解决本土化的问题,可运用国学文化来引导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进而体现文化间的共通性、差异性和融合性。国学正不断更新其文化价值体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我们应顺应“国学热”的思潮,保持自我清醒的思想认知能力,不盲从跟风,正确对待“国学热”,使“国学热”从一种“文化现象”逐渐形成一种“文化习惯”。文化经典是值得去深读、深思、深悟的。诸多道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往往蕴含于简洁、明了的典故哲理中,需不断探知领悟,去“见贤思齐”,渐渐了然于心。

[参考文献]

[1] 洪修平.传统与现代:对“国学热”的双向思考[J].探索与争鸣,2007(04).

[2] 龚超.尚鹤睿.社会教育概念探微[J].浙江社会科学,2010(03).

[3] 牟秀华.试论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J].教育教学论坛,2010(27).

[4] 王玉香.社会工作介入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性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13(09)

[5] 许圣敏.青少年社会工作中国化[D].山东理工大学,2013.

猜你喜欢

国学
“垂”改成“掉”,好不好?
一起做个彩色的梦
我身边的“国学”
国学小达人
国学小达人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
趣味国学
众说“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