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衡水市网络文化产业研究

2018-05-14李亚辉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年24期
关键词:文化产业发展趋势互联网+

李亚辉

[摘 要]网络与文化的结合诞生出一个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产业。衡水市在发展网络文化产业方面有自己的优势。本文就衡水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和问题以及衡水独具特色的有利条件,提出加快衡水网络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在本文最后阐述了网络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互联网+”;文化产业;现状;有利条件;建议;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互联网已伴随着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以及移动通信技术覆盖了世界每个角落,互联网技术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改变了人们信息消费的模式。文化产业和互联网的结合,毫无疑问使大家都充分意识到对文化产业升级的带动作用是巨大的。互联网自身的发展,网民的增加,互联网对经济和生活的渗透,文化产业若能搭上互联网这辆快车,将能大幅度升级。文化产业作为最具创新潜力的产业之一,在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衡水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如何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文化产业进行深度融合,发展“互联网+文化”,成为当前衡水市加快文化产业发展亟需解决的一大课题。

1 衡水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和问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衡水文化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初步形成了新闻出版、音像、文化娱乐、文物经营、电影发行放映、印刷、图书报刊、乐器生产、文化旅游、艺术培训、民间工艺美术等十多个文化产业门类,并形成了一批具有特色的文化产品,在国内外都有较大影响,产品远销欧、美、日、东南亚、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书画艺术、摄影艺术方面,群星灿烂,近年来产生了一大批优秀艺术作品。但从全市现实情况看,文化产业总体发展水平仍然较低,没有充分利用好互联网资源加快衡水文化发展,突出表现在:

(1)文化产业与网络融合发展缓慢。冀派内画、武强年画、侯店毛笔、深州黑陶、武强西洋乐器、饶阳民族乐器、阜城剪纸等文化产业虽然独具地方特色,但是龙头企业规模不大,与互联网嫁接不多,缺少特色的网络文化产品。

(2)地方政府重视程度不够,引导支持力度不大。无论是地方政府还是企业对文化产业园发展积极性很高,偏重招商引资文化实体项目,轻视网络文化产业的内容创新。

2 加快衡水网络文化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2.1 区位优势

衡水位于京津冀黄金十字交叉处,为京津冀南下北上、东出西联的“黄金十字交叉处”,位于京、津、济、石4大都市中心位置,且都在2小时车程,未来轨道连通后,均将实现1小时直达,是4大城市经济圈交汇的中心枢纽,是京衡大通道的关键节点。

2.2 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

衡水地处燕赵文化与齐鲁文化交汇之地,衡水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如董仲舒、高适、孙犁等历史文化名人家喻户晓;如冀派内画、宫廷金鱼、侯店毛笔、阜城剪纸等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如宝云塔、景州塔、封氏墓群、后冢汉墓、高氏墓群等文物遗址引来历史学家、考古学家竞相参观研究与探讨;如衡水湖鸟类和湿地自然保护区等自然人文景观驰名国内。传统的历史文化和浓郁的衡水特色相互融合,成为我市发展文化产业的独特资源。

2.3 良好的文化产业发展基础

我市利用地方文化特色资源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不断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做出许多有益的探索。同时,独具衡水特色的文化产业在全省乃至全国崭露头角。武强县的西洋乐器产业发展已成规模,行业年产值达到4亿元,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占地约150亩的饶阳民族乐器园区一期工程已经建成。衡水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中国武强国际乐器文化产业基地、衡水水晶内画产业基地等大型文化产业园区(基地)等一批集中程度高、生产效益好的企业群业已形成。

2.4 浓厚的文化产业发展氛围

衡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大力完善衡水基础设施,营造出浓厚的文化发展氛围。衡水市区各个街道的重新铺设或维修,公园环境和公共设施的完善,外环线路的开通,衡水高校的集中南迁合并,衡水湖周围相关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的逐步完工开放,教育培训机构、影院、书店书屋的逐步增多,且随着武强年画博物馆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中国内画艺术之乡展览馆等文化展览活动不断,衡水文化发展氛围日益浓厚。

3 加快衡水网络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3.1 在政策上要引导

网络文化产业是新兴产业,也是高新技术产业,企业在成立初期需要大量投资,但收益却往往很少。建议政府部门采取创业贷款贴息项目补贴、补充资本金等方式支持重点网络文化产业基地建设,支持网络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及跨区域整合,支持网络文化领域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支持大宗网络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出口。增加网络文化专项资金规模,引导龙头企业上市,强化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孵化器作用,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尽快制定网络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明确网络文化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主要目标、发展重点和具体措施,避免盲目发展。

3.2 加快传统文化产业的网络化改造,进行产业升级

如果说体制改革是为文化发展打开通往市场的禁闭之门,那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进行产业升级再造则是文化企业竞争取胜的必由之路。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扶持下,我市涌现出了金音、习三、一壶斋、青竹、华建板业等一批重点企业。这些企业,技术水平领先,市场占有率高,品牌优势明显,要积极建设、并购网站或与网站合作,进行技术升级,发展数字新媒体。衡水广电集团要积极引领市电视台发展网络视频、网络音乐等。有实力的文化企业要大胆整合省内影视、演艺力量,进军网络游戏动漫市场,不断扩展产业链,实现持续发展。

3.3 积极构筑完整的网络文化产业链

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完整的网絡文化产业链的构筑,必须整合教育、培训、研发、孵化、营销等各种资源,进行密切协作,形成产业集群,降低运作成本,提高竞争力。

3.4 培养有能力的网络文化产业人才

首先教育部门要积极支持高等院校相关院系的建设,制定并实施相应的网络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方略。有针对性地、有重点地引进网络文化专业人才特别是那些高端的或高素质的人才,并建立健全人才信息库和人才服务机构。完善网络文化人才市场,建立网络人才流动平台和储备库,打破各种阻碍网络文化人才流动的障碍,使人才要素得到最优配置。

3.5 提升网络传播的效果和影响力,规范舆论引导

首先,要宏观导向和微观监管并举,优化网络环境。要正确把握网络的宏观导向,牢牢掌握宏观导向的主动权,通过正确的导向营造良好的网络道德氛围,维护文明的网络秩序。其次,互联网文化创意产业必须着力强化网络传播效能及其文化引导实力。立足新媒介的基础优势与发展态势,大力加强在全媒体语境下的传播引导能力建设。强调电子报刊、网络广播、IPTV、三网融合、移动互联网等新媒介产业在传媒体系中的创新引领地位,注重网络电视、网络音乐、网络文学、多媒体数据库等新型网络文化元素中的舆论规范引导。增进政府传播的沟通渠道与效能,拓宽政府在网络平台中对民众信息公开、公共服务、舆情引导的实际效果。

4 网络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

4.1 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跨界融合的大趋势

互联网数字技术的发展,加快了文化产业跨界融合的发展速度。当前,文化产业内部以及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边界逐渐模糊,跨地域、跨行业及跨媒体经营成为文化产业的重要发展趋势。尤其以数字化为代表的新兴产业融合趋勢逐渐形成,传统文化产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需要重新思考如何在数字化时代转型升级。

4.2 数字内容产业进入发展的快车道

随着互联网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文化产业跨界融合的趋势逐渐加深,传统的内容生产、传播和消费的模式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网络文学、网络音乐、网络游戏、网络视频、网络动漫等相关数字内容产业迅猛发展。在数字技术的推动之下,激发了大众的创作热情,创作者可与消费者直接沟通,消费者可分享和贡献专业知识和评论,依托大数据的支撑使内容生产呈现出即时性和多样化特点。

[参考文献]

[1] 苏艳丽,郗书英.衡水市文化遗产保护及对策研究[J].大众文艺,2011(23).

[2] 张永华.当前中国文化产业面临的挑战、机遇与对策[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08).

[3] 燕舞.争议文化产业化[J].南风窗,2005(01).

猜你喜欢

文化产业发展趋势互联网+
重庆市文化产业结构、效益比较分析
重庆市文化产业结构、效益比较分析
中国民营文化产业商会:举办文化产业沙龙
四川命名首批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