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区县商圈文化品质和安全水平的建议

2018-05-14程斌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年24期
关键词:商圈城镇化安全

程斌

[摘 要]跳出传统视角,以重庆市荣昌区为例,分析了城镇化、信息化进程中区县商圈文化品质与安全问题,提出了特色文化、信息便民、综合安防等方面的建议。

[关键词]城镇化;商圈;文化;安全

[中图分类号]F727 [文献标识码]A

城镇化、信息化进程中,各地都在兴建改建各类商圈,商圈逐渐成为了各镇街商业经济、基层文化、人流集聚的重要区域,商品经济、群众文化、舆论、公共安全问题在基层的重要结合点。笔者在课题调查的基础上,以重庆市荣昌区为例,跳出传统行政部门条块化研究的思维视角,围绕文化品质与安全水平,对相关方面进行了一些分析和探讨。

1 商圈问题导向是考察基层问题的一个新视角

1.1 荣昌区镇街商圈的构成

与人们常说的商圈概念略有区别,商圈通常是指商店以其所在地点为中心,沿着一定的方向和距离扩展,吸引顾客的辐射范围,简单地说,就是来店顾客所居住的区域范围,是一个区域概念,包括核心商圈、次级商圈和边缘商圈。从这一角度看,荣昌各镇街许多区域又可划分为各种大大小小的商圈。这种商圈,既包括人们常说的人民路商圈、黄桷树商圈,也包括各镇街的集市。

1.2 荣昌镇街商圈的特点

与其他地方类似,荣昌区各镇街的商圈既是一种经济概念,但又是一个文化场所,是一个商品交换、休闲文化的综合体。商业型商圈主营时段人群固定、流量大;住宅型的晚上7-8点和周末人流量较大;文教型的上下学时学生流、购物流、家长流、各类交通工具流短期内非常大;混合型商圈的人群流动特点兼而有之。

1.3 商圈问题导向能从新视角看到基层新问题

与传统条块分割的方式,按传统行政部门视角观察问题不同,从商圈观察荣昌的基层问题,会有一种全新的视图。商圈是商品交换影响力的区域,从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性的经济行为看,日常商品消费需求,使商圈实际上成为了各类人群经常聚集地,成为了商品集散地。因此带来的经常人群流动、商圈中的休闲娱乐功能,衍生为文化信息交流集散,形成信息场、舆论场、信息小中心、舆论小中心,直接影响着相关人群的生活和思想。同时,当人群聚集度达到一定程度后,公共安全、应急管理又成为了商圈建设管理面临的新问题

由此可见商圈已经成为了商业、群众文化、舆论、公共安全问题在基层的重要结合点。综合考察这一个综合点,以问题为导向,有利于综合性预防解决相关问题。

2 现状、问题及挑战

2.1 土洋结合,文化引领各具特色

信息化快速发展,电商融入人们日常生活,线上线下交替竞争,用文化引领来促进实体商业经济发展备受关注。荣昌区各商圈中的品牌文化各具特色,主要表现为三类:一是“洋”。如新城区,大多数地名是以巴渝文化以外的地域命名,这就会造成文化错觉,一会儿东部沿海、一会儿异国他乡。这是过去全国城镇化发展的共性,“洋味”浓、“乡愁味”淡。“洋”具有时尚性,能满足不同层次需求,但各地都有,不稀奇,对实体商圈的外向性引领作用不强。二是“土”。如昌州故里、江南水乡移民、安陶、子庄、夏布、农耕等。这些地域性商圈集市,融入了深厚的本土特色文化、巴渝文化,是其他地域无法模仿的,能形成独特品牌。但这些地域性商圈文化的特色挖掘得还不够,引领作用还不强。三是“老”。如南门桥、衣服街、水口市、黄桷树、三尖角等,这是荣昌的老地名,各镇街都有,这是大多数商圈最典型的地域文化特征。老地名是一个地方的历史的一种缩影,是原生态的商圈,承载着“乡愁”,是引领相关商圈发展一种隐性文化力量。

2.2 线下公共文化信息便民服务滞后,没有紧跟经常性人群流动步伐

据初步调查荣昌各类人群的文化信息获取的渠道主要为:(1)老年人以电视、广播、口语交流为主,辅以大字版报刊、智能设备;(2)中青年人以智能设备、口语交流为主,辅以少量纸质件;(3)少年儿童,以纸质、口语交流为主,大部分人使用智能设备的量少。

目前,我区人群较集中的商圈休闲区,缺少公共读报栏、主流媒体公共信息服务栏。公共图书馆的借阅也还是集中在传统图书馆室。许多休闲阅读、名著阅读、正能量阅读内容尚未搬到人们常去的商圈。

2.3 四种安全问题不容轻视

由经济引起经常性人群流动,使商圈特别是核心商圈人群密度经常较大。由此,也衍生出了群体性安全、交通安全、舆论安全、公共卫生安全四类安全问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城区新兴商圈的提档升级、人气的聚集,城镇化的推进,二孩入学高峰期到来以后,这种类问题会更加突出,不容轻视,应防患于未然。这方面比较突出的有四个地段:一是老城商圈中南门桥一带。这里既是商业集聚区,也是老年人休闲娱乐集聚地,是一个重要信息集散地,影响着一大群老百姓的思想,是一个重要舆论小中心。同时,由于体质等原因,有人会随地吐口痰等,污染了空气,也带来病菌交叉传染公共卫生问题。二是棠香小学一带。上下学的学生流、家长流、交通流非常大。虽分段放学,但加上大量家长和各类接送车辆,往返新旧城的上班车流,使这一带短时人流车流混合密度非常大,交通安全、群体性挤踏防控问题令人十分担忧。三是未来黄桷树商圈。它将成为老城区的高品质的商圈,重要商业人流聚集群区、休闲人流聚集区,加上传统的学生流聚集区,加上宝城路、恒荣半岛红城一带的交通流,会使这一区域的公共安全压力不小,应提前做好应对。四是夜市周围。餐饮废弃物等卫生问题影响公共卫生。

3 几点建议

3.1 进一步挖掘特色文化的独特作用

“洋”“土”“老”形成了一幅时尚、文化、历史交织的画卷,对荣昌商业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同的引领作用,适应了不同的审美倾向。“土”“老”有深厚的特色文化底蕴、乡愁内涵,与其他地方相比不同质。在发展“洋”的过程中,还应特别注重“土”“老”。如双河一带可以进一步把子庄文化发展为子庄故里,与集镇建设、乡村建设深度融合。又如,许多镇街的商圈、乡村集市的老地名,可以加入一些简单的农耕、普通移民雕塑、名牌,外化乡愁,增加人文味,突显村镇建设的文化品质。

3.2 进一步提升公共文化信息服务的便民水平

采用信息化与传统方式相结合的办法,紧跟老百姓经常出入的区域,把公共文化信息服务送到群众手边,用主流媒体、主旋律,引领商圈中的休闲文化、微小舆论场,提升荣昌城市的文化品质。一是在主要商圈设置更便捷的综合公共电子阅读机。购物休闲的同时,方便群众查询相关信息、阅读人民日报、重庆日报、荣昌日报、区委区政府及相关部门公示栏内容,借阅区图书馆的电子图书、期刊。二是同时设置一定数量的纸质读报栏。方便更多人共同阅读,正面引导老百姓共议国家大事、荣昌发展。三是商圈中设置政府公共服务免费WiFi,在“智慧荣昌”公共服务平台中加推权威公共主流文化信息。方便“手机族”浏览,引导好年青人的思想认识。四是在主要商圈设置公共微型书屋。创新基层图书馆服务方式,方便人们借阅图书,倡导全民阅读,持续提升全民文化素质,减少“快餐碎片文化”对人们的不良影响。

3.3 提升商圈区域综合安防水平

多方面协同,共同努力提高商圈区域的综合安防水平。一是提升群体性事件智能防控水平。在現有视频监控的基础上,运用智能视频分析技术,加强重点区域人流、车流密度日间和晚间实时分析、预警。二是在重点商圈增设公厕、废水排放设置、文明劝导标志,加强公共卫生消毒处理。三是加强棠香小学一段的公共安全管理。加大经费投入,增开校门,增加安保人手,相关路段增设电子显示屏,辅助交通疏导。四是同步研制黄桷树商圈应急预案,加强安全管理、应急演练。五是加强公共文化信息便民服务。用好传统与新型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用主流媒体、主旋律,引领商圈中的休闲文化、微小舆论场,加强舆论安全预防。

[参考文献]

[1] 刘志,刘辉平,赵大鹏,等.基于移动轨迹数据的商圈消费者规模分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04).

[2] 闪淳昌,薛澜.应急管理概论——理论与实践[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商圈城镇化安全
新型城镇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商圈演义
2016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在发力
商圈调查的方法与技巧
重庆主城将建9大“智慧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