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三大创新主体知识产权运营效率比较分析

2018-05-14李甜甜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年15期
关键词:数据包络分析

李甜甜

[摘要]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产权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进步的强大杠杆,各国都纷纷重视知识产权的发展。作为知识产权发展的关键一环,对高校、企业和科研机构的知识产权运营分析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采用DEA的方法测度了中国三大创新主体的知识产权运营效率,并进行比较分析,最后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知识产权运营;创新主体;数据包络分析

[中图分类号]F204 [文献标识码] A

1 知识产权运营的概念

国内外对知识产权运营(Intellectual Property Operation)的概念至今还没有达成统一的共识。以企业这个创新主体为例,Chesbrough提出知识产权运营就是将企业核心能力与企业知识产权相结合,从而提高企业内部的创新能力。冯晓青指出知识产权运营是企业在分析面临的各种环境的后,将相关资源的利用率最大化,实现知识产权价值的过程。而从知识产权这个客体的角度来看,Brant和lohse则提出知识产权运营就是为了达到“价值专用”的目的。

本文认为应该将知识产权研发、商业化等环节纳入到知识产权运营中。本文对知识产权运营的定义为:知识产权运营就是各创新主体投入相关的创新资源对知识产权进行研发,并将知识产权作为商品投入市场,获取知识产权的经济价值。

2 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2.1 数据包络分析

2.2 指标选取和数据来源

2.2.1 指标选取。我国创新主体主要是指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由于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这三种创新主体的性质不同,对它们建立的知识产权运营指标体系也存在差别。在参考相关的文献及数据的可得性的基础上,联系中国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三大主体的实际情况,构建了三大创新主体知识产权运营指标体系,见表1。

2.2.2 数据来源。知识产权运营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知识产权运营的投入并不能立即带来当年的运营产出,具有一定的延滞性。根据陈琨(2014)等学者的研究成果,本文选取2013年的知识产权运营投入数据和2015年的知识产权运营产出数据,数据来源于《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统计年鉴》、《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和《中国科技统计年鉴》。由于统计年鉴中西藏地区的数据存在缺失,所以剔除西藏地区,对我国各个省市的不同创新主体知识产权运营数据进行研究。

3 实证分析

根据表1中各创新主体的知识产权运营的投入和产出指标,本文选择基于投入导向的CCR模型,对2013~2015年我国各个省市的不同创新主体的知识产权运营投入和产出进行分析,得到各创新主体的知识产权运营效率,具体见表2。

从整体来看,全国企业知识产权运营效率的均值为0.606,高校的知识产权运营效率为0.484,科研机构运营效率仅有0.151,均没有达到有效前沿面,运营效率都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国高校、企业和科研机构的纯技术效率都为1,说明中国高校、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创新资源的投入相对于知识产权的经济产出已经达到了最优。而规模报酬的差距是我国三大创新主体运营效率差别的主要原因。

高校知识产权运营中,不同区域高校的知识产权运营效率差别显著。河北、江苏、安徽、福建4个省份的知识产权运营效率达到了生产前沿面,其他省市均未达到理想值,如内蒙古和宁夏高校的知识产权运营效率分别仅有0.003和0.063,亟待提高。只有河北、江苏、安徽、福建4个省份处于规模报酬不变,北京、辽宁等共计10个省份处于规模递增,其余省份都处于规模递减。规模递减的区域需要合理控制高校创新资源投入的规模,避免造成浪费。规模收益递增的区域如北京、辽宁等地区还没有达到最大生产极限,可以扩大投入规模追求效率最优值。

企业知识产权运营中,上海、重庆两个省份达到了效率前沿面,而北京等其他27个省市均未达到理想值,贵州、陕西、青海等省份的企业知识产权运营效率亟需提高。各个省市企业知识产权运营效率的差异明显,青海的运营效率最低,只有0.09。其中,经济相对不发达的宁夏,企业知识产权运营效率相对较高,其中纯技术效率为1,规模效率为0.885,说明在目前的技术水平上,资源配置已经达到了最优,未能达到综合有效的根本原因在于其规模无效。而江苏作为知识产权大省,企业知识产权运营效率没有达到全国的平均水平,应重视企业的知识产权运营。从规模报酬来看,上海和重庆两个区域的规模报酬不变,河北和江苏等11个省份处于规模递增,可以进一步通过扩大规模来提高知识产权运营的效率。北京、天津等地区效率处于规模递减,应该合理缩减规模,从而达到生产前沿。

科研机构知识产权运营效果在三大创新主体中最差,只有浙江是有效的,其他28个省市均为达到理想值,整体的运营效率亟需提高。与高校和企业知识产权运营的效率分布类似,不同地区科研机构的知识产权运营效率也差异显著,黑龙江和广西科研机构的运营效率分别是0.001和0.002,运营效果较差。重庆、宁夏等地区的效率值也都在0.01左右。江苏、上海、广东等经济较发达地区的科研机构运营效率较低,与浙江的科研机构运营效率差距较大。上海的纯技术效率为1,规模效率为0.413,规模无效是导致其运营无效的根本原因。江苏、广东等地既非技术有效也非规模有效,说明这些区域存在着资源配置无效。浙江处于规模报酬不变,处于规模递增的地区只有北京、辽宁、上海和新疆四个省市,可以通过继续扩大科研机构知识产权运营的规模来提高知识产权运营效率。

4 结论与政策建议

中国高校、企业和科研机构三大创新主体知识产权的运营效率均显著低于1,在现有生产条件下,高校、企业、科研机构的知识产权研发资源均在55%左右。同一地区的高校、企业、科研机构的知识产权运营水平相差较大。三大创新主体的知识产权运营效率区域分布不均衡,与经济发展水平都没有表现出必然的联系。

我国应继续重视知识产权运营工作,提高创新主体的运营效率。①政府部门要发挥好顶层设计的作用,继续加强和完善知识产权运营体系的建设,加强知识产权审查机制,避免“沉睡专利”的产出。②要继续加强产学研合作,在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间建立通道,提高企业带动高校、科研机构转化和技术创新的能力,提高企业对具有市场潜力的知识产权识别和运用的能力。③发挥好政府“有形的手”的作用,加大科技经费与人力资源的投入,为创新主体提供良好的运营环境;利用好市场这“无形的手”,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促进知识产权成果的运用转化。

[参考文献]

[1] Chesbrough H W.The new imperative for creating and profiting from technology[M]. Harvard Business Publishing,2003:132-138.

[2] 冯晓青.企业知识产权运营管理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12,34:89-93.

[3] Brant J,Lohse S.Enhancing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and Appropriation by Innovative SMEs[J].Innovation and Intellectual Property Research Paper,2013(1).

[4] Charnes,A,Cooper,W.W.,Rhodes,E.Measuring the efficiency of decision making units.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1978(2):429-444.

[5] 陳琨,李晓轩,杨国梁.中外大学技术转移效率比较研究—基于 DEA-Malmquist方法[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4(07):98-106.

猜你喜欢

数据包络分析
战略性新兴产业金融支持效率分析
战略性新兴产业金融支持效率研究
长株潭地区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办学效率研究
中国地区农业技术效率和技术差距研究
陕西省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评价
基于DEA模型的沈阳市城市土地利用效益分析
基于DEA模型的我国万能险投资效率分析
基于数据包络分析视角的广东科技投入产出研究
基于DEA模型的某三甲综合医院医技科室运行效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