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乡村旅游与绿色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2018-05-14赵莹雪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年24期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

赵莹雪

[摘 要]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时代背景下,探索乡村生态旅游与绿色产业融合发展,具有较强的理论与实践指导意义。以清远市黎埠镇为例,分析了乡村生态旅游与绿色产业融合的优势、现状和制约因素,并提出乡村生态旅游与绿色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路、定位、战略及路径。其中,创新性地提出了“乡村全景产业链和综合体”的乡村生态旅游与绿色产业融合发展模式。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乡村全景产业链和综合体;旅产融合;清远市黎埠镇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A

1 研究背景与意义

随着1885年法国乡村生态旅游的兴起,国际上陆续开展了乡村生态旅游与绿色产业融合发展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如果园观光的法国模式、农牧场旅游的美国模式、度假农庄和市民农园的德国模式、农场度假的意大利模式、牧场之旅的新西兰模式、都市农场的日本模式、周末农场的韩国模式,以及“观光农园、市民农场、农业公园、教育农园”等多形式的中国台湾模式等。我国大陆乡村生态旅游从1980年起步,在近30多年的理论与实践基础上,探索出了特色产业带动乡村旅游发展型、工业企业带动乡村旅游发展型、休闲产业带动乡村旅游发展型以及畜牧养殖带动乡村旅游发展型等乡村旅游与产业融合模式。

但总体而言,国内外该领域的研究与实践仍主要集中在旅游与农业融合方面。还未能探索出以特色产业为主打,融合农业、工业、商贸服务等三个以上相关产业与支持产业,形成多功能、复合型、创新型的产业结合体模式与路径。

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明确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构建农村一二三绿色产业融合发展体系”。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使我国乡村生态旅游与绿色产业融合发展面临新的时代背景:首先是乡村脱贫攻坚战到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关键时期;第二,农村供给侧改革到了攻坚阶段;第三,急需培育新时期乡村发展内生动力。

黎埠镇位于广东省清远市阳山县,属于粤北山区贫困地区。以黎埠镇为例,探索新时期乡村生态旅游与绿色产业融合发展,不仅在理论上进行开拓性研究,而且在推动乡村生态旅游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及脱贫攻坚的深度融合、相互促进,充分发挥旅游的综合带动效应,实现精准扶贫,激发山区乡村活力,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突破等方面均具有较强的理论与实践指导意义。

2 黎埠镇乡村生态旅游与绿色产业融合的现状

2.1 观光农业已具雏形

一是通过游客的游览美丽乡村和美丽田野山林、摄影等旅游活动,使水果种植产业与乡村旅游业有机融合,形成独具黎埠特色的農业生态旅游产业链。二是利用节庆(梨花节)提供晶宝梨、沙糖橘等水果成熟的采摘、品尝、销售等农业休闲观光及餐饮等服务已经开始。

2.2 生态旅游与绿色产业融合发展的态势良好

大龙村正在建设天鹅潭休闲养生基地,计划结合基地发展养生、垂钓、游泳、漂流、赏花以及大闸蟹、小龙虾特色水产养殖项目,通过旅游观光、休闲养生等元素发展旅游业;南村、水井及燕岩的晶宝梨示范基地可逐步发展成为集农业科普推广、观光自驾、休闲农业体验于一体的特色水果产业带。六古村依据自身优势,积极发展农家乐、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产业,全力打造多元一体的旅游线路。大塘村正规划整合壮大现有葡萄园资源,打造绿色休闲生态农庄;升平村正在整村规划发展旅游产业,在升平河段开发建设钓鱼台、竹排漂流项目,规划沙田柚种植基地及黄皮种植基地,着手开发东方岩天然溶洞探秘等项目,同时成功筹建了以村级组织、农户为主要经营主体的升平逸行旅游服务有限公司,开启了新型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的创新具体实践。

3 黎埠镇乡村生态旅游与绿色产业融合的优势与制约因素分析

3.1 黎埠镇乡村生态旅游与绿色产业融合的优势

3.1.1 区位优势

黎埠镇位于经济发达的珠三角的后花园,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黎埠镇位于阳山县西北部,是全县的三个中心镇之一。区域内均安村连接清连高速。清连高速南起于清远市郊区的迳口,北止于粤湘交界处的凤头岭,途经清远市阳山县,辐射广东、湖南、广西三省,南向辐射珠三角和粤西片区,北向可辐射宜章、郴州、衡阳,西向可通向永州、邵阳和贺州,是带动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通道。

这种区位优势在当前“泛珠三角经济圈”区域经济合作不断深入的情况下更加凸显其优越性。珠三角地区不仅为黎埠镇提供了巨大而稳定的市场,而且是黎埠投资的主要来源地之一。

3.1.2 乡村生态旅游资源优势

黎埠镇森林覆盖率高,辖区各中小河流域水质优良。境内环境优美,群峰秀丽,乡村旅游有一定基础,古迹有李氏宗祠、信善堂、东观别墅、大圣爷庙、高拱石桥等;不仅拥有自主研发的晶宝梨,还有山泉水养殖的小龙虾,以及水井西瓜、黑山羊、紫心番薯、火参果、香蕉瓜、沙糖橘、沙田柚、大闸蟹和黑皮蔗等名优特产,乡村生态旅游的资源禀赋较好。

3.1.3 旅游所依托的绿色产业优势

黎埠镇燕岩村自主研发了具有超强抗氧化保健功能的“洞冠牌”晶宝梨,并获得国家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认证,且形成了具有产业规模的晶宝梨种植基地;大龙村是供“港澳”的蔬菜生产基地;大龙村天鹅潭山泉水养殖小龙虾基地等。这些名优特色农产品有潜力进行初、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形成新的旅游产品。

3.1.4 外部环境条件优势

黎埠镇位于广东省清远市阳山县。黎埠镇被上级定位为“生态农业重点发展镇”,也是“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阳山县是“中国绿色名县”“广东旅游强县”“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清远更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清远作为珠三角洲经济圈标志性的旅游城市,正处于旅游产业的旺盛阶段,众多的名牌效应优势,对于黎埠镇的乡村生态旅游与绿色产业融合发展具有强大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3.2 黎埠镇乡村生态旅游与绿色产业融合的制约因素

3.2.1 缺乏统筹规划,旅游资源整合不够

黎埠镇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缺乏科学的规划和策划,开发模式单一,低层次重复建设现象比较普遍。如:鲁塘、升平和大塘村都有花海建设,但是分布分散,种类相同且单一,三个村之间缺乏整体功能性上的考虑,旅游资源整合不够。局限于节庆(六古梨花节与鲁塘桃花节)旅游与观光旅游,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仍未脱离粗放型模式,旅游景区建设呈弱散状态,整合开发程度低,区域资源联动少,开发力度不够,统筹规划有待完善。

3.2.2 旅游产品形式单一,内涵挖掘不足

黎埠镇乡村旅游产品规模较小且单一,主要停留在传统的观光项目上,大多数采摘园区仅仅为客人提供瓜、果、菜等农产品的采摘,缺乏以特色农产品为原料的特色美食开发和特色旅游商品的研发生产。对特色文化认识不清、挖掘不深,产品文化品牌打造不够,旅游资源与文化融合急待加强。当地政府甚至定位于打造并不占优势的客家文化,而未能认识到当地独具优势的生态文化、特色产业文化(晶宝梨)、特色美食文化等。

3.2.3 产业链单一,旅产融合不深

与旅游相关的休闲农业项目还很少,产品还很粗放,美景、美食尚未开发,农业观光、农事体验等层次不高。缺乏与旅游密切相关的特色商品的研发与生产加工,“以游促产、产旅互融”尚未形成。

4 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黎埠镇乡村生态旅游与绿色产业融合发展的战略与路径

4.1 黎埠镇乡村生态旅游与绿色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路

围绕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所提出的“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必须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及“打造绿色生态环保的乡村生态旅游产业链”等要求,综合考虑区域生态基底、特色农业、土地、景观等要素条件,注重产业融合,放大农业的生态低碳优势,重视挖掘地域特色,确定黎埠镇乡村生态旅游与绿色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路为:以乡村生态旅游为引擎,以特色产业为基础,以旅产融合发展为重要结合点,以“文化精品”为内涵,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推手,以“全域智慧”为技术支持的全方位、多产业的乡村生态旅游与绿色产业融合发展。

4.2 黎埠镇乡村生态旅游与绿色产业融合发展的定位

4.2.1 总体定位

乡村生态旅游定位:广东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名牌区域,面向粤港澳、辐射全国的“乡村公园”。绿色产业定位:广东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的品牌基地、清远市全域绿色产业开发的示范区。

4.2.2 旅游形象定位

利用“供港蔬菜基地”、具有超强抗氧化能力“洞冠牌”晶宝梨的原产地(已通过国家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认证)和优越的生态环境三大优势,塑造“粤港澳的蔬果园和生态会客厅”的旅游总体形象。设计旅游总体形象的推广用语为:推荐用语之一:“晶宝梨从这里走向世界”;推荐用语之二:“梨花盛开的地方”。

4.2.3 发展模式定位

构建“乡村全景产业链和综合体”生态旅游与绿色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即:农村种养(第一产业),农产品加工(第二产业),销售农产品及加工的产品所产生的农村商贸物流、乡村集市商业、与乡村和农业相关的休闲观光旅游(第三产业),这三产协同发展。构筑一个融合三产的发展模式。“乡村全景产业链和综合体”,包括核心产业、支持产业、配套产业和衍生产业相关联的、融合了三产元素在内的产业链条。这种发展模式需要创意农业作为技术与理念的指导,需要乡村旅游作为休闲农业及绿色产业发展的载体。核心产业是指以特色农产品和园区为载体的农业生产和农业休闲活动。支持产业是指直接支持休闲农产品的研发、加工、推介和促銷的企业群及金融、媒体等企业。配套产业是为创意农业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氛围的企业群,如旅游、餐饮、酒吧、娱乐、培训,等等。衍生产业是以特色农产品和文化创意成果为要素投入的其他企业群。创意农业是以审美体验、农事体验为主题,具有养生、养美、体验品味的功能和快乐,提供给在快节奏工作中的人放松的地方,增添被高楼大厦包裹外的乐趣,目的是让农民增收、农村增美、企业增效。其借助创意产业的思维逻辑和发展理念,人们有效地将科技和人文要素融入农业生产,进一步拓展农业功能、整合资源,把传统农业发展为融生产、生活、生态为一体的现代农业。

4.3 黎埠镇乡村生态旅游与绿色产业融合发展战略

为了实现以上发展思路和定位,必须采取以下发展战略:坚持一条主线,做好一个布局,培育两大重点。

坚持一条发展主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将生态农业与旅游产业相融合,将梨、桃、黄皮、欧美葡萄等水果生产园区及村边成片的农田多种经济作物与区域的旅游资源(如河道及河岸景观、库区景观、香樟林景观等)和旅游元素(美丽乡村及节庆、赛事活动)融合在一起。实现生态农业与乡村旅游业的交融发展。重点以“洞冠牌晶宝梨的发源地”和“供港澳蔬菜基地”两大特色优势资源为战略切入点,以餐饮购物、休闲娱乐、康养度假等旅游产业为战略性支柱产业,通过核心项目带动,实现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联动,实现多元化链式发展。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发掘梨文化(梨形灯、梨形桌凳、梨花型指示牌、晶宝梨科普知识、“梨”的诗词等)、生态文化(供港澳绿色蔬菜、瓜果等)、乡土文化(纯真、质朴、善良、亲切)、特色餐饮文化(晶宝梨饮料、晶宝梨保健品、山泉水小龙虾、玉米羹、阳山羊、阳山鸡)等多元文化资源内涵,充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打造文化精品,扩展产业延伸能力。

做好一个布局:对区域进行整体布局,在现有产业分布的基础上连片布局建设体验式的休闲农业、规模化的现代农业、无公害的绿色农业等若干基地,打造农业发展的示范区、设施农业的集中区、土地流转的试验区。

培育两大重点:区域重点培育,以晶宝梨、早脆梨为主的山坡水果种植“乡村全景产业链和综合体”和以大龙蔬菜为主的旱地农作物种植“乡村全景产业链和综合体”;带动以小龙虾养殖为主的水面养殖“乡村全景产业链和综合体”和以牛大力种植为主的中药材种植“乡村全景产业链和综合体”。

打好两场攻坚战:一是区域的农村综合改革攻坚战。区域的耕地和山林坡地,要通过土地确权和土地置换整治,消除土地细碎化、管理分散化,为土地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整体上布局提供重要的前提条件。区域要善用互联网+及信息技术和融资的手段和方式助推“乡村全景产业链和综合体”的发展。二是区域的农业供给侧改革攻坚战。区域要在已有的基础上,增加一批农村新型经营组织,如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还要组建若干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如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或企业+家庭农场等经营创新组织形式,解决“乡村全景产业链和综合体”中的规模经营以及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问题。打品牌战略,对晶宝梨、大龙蔬菜、天鹅潭小龙虾开展“三品一标”工作,创建和培育区域内自己的三大品牌。

4.4 黎埠镇乡村生态旅游与绿色产业融合发展路径

4.4.1 点状开发,连片发展

在“鄉村全景产业链和综合体”建设中将发挥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发展核主要有三个:一是以晶宝梨、早脆梨基地为主的发展核。此发展核有两个核点,核点分别在燕岩、南村、水井三村种植集聚地和六古村,带动和影响周边。二是以大龙蔬菜基地为主的发展核。核点在大龙村,带动和影响周边,将在科研、电商、运输、物流、加工、包装、配送和观光农业旅游等方面发挥作用。三是以天鹅潭水产养殖为主的发展核。核点在大龙村,带动和影响周边。在加工、包装、配送和休闲农业旅游上发挥作用。

4.4.2 轴状开发,连线发展

区域拥有114省道,六村之间和村内均有水泥硬底化村级道路相连接。区域还拥有燕岩村河道。一条公路和一条河道就是区域内的重要发展轴线,沿着均安—六古—大龙—燕岩—南村—水井的线路,沿线的村庄(特别是增脚县级美丽乡村示范村、石墩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水再下县级美丽乡村示范村、马岭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景点和产业基地,就是轴线上的重要节点。示范区内轴线上有众多的重要景点有:大圣爷庙、古榕树、信善堂、李氏祠堂、东观别墅、高巩桥和古道、松风亭、古驿道和驿站等。沿着乡村路与河道在轴上大力开发这些重要节点,节点之间通过轴线有机相连,实行连线发展,是构建“乡村全景产业链和综合体”中建设农业生态观光长廊,打通生产运输和疏通销售物流环节以及游客游览的重要通道,能够有效地贯彻生态农业和乡村旅游业交融发展的思路。

4.4.3 顺势开发,错期发展

一是区域内的晶宝梨、早脆梨和蔬菜生产已成规模,发展势头好,可顺势发展,形成区域的特色产品、拳头产品。二是在成功举办梨花节的基础上,规模种植黄桃、鹰嘴桃、沙糖橘、樱花等多种不同花期的水果,使得区域的花果山上的花期更长久更耐看,这样以梨花节为主的赏花节更有特色和更有活力,在“乡村全景产业链和综合体”中发挥集聚人气、商流的作用。三是村庄的村头田边种植花期错开的经济作物,如三月油菜花、七月稻花、八月荷花等。村边和路边的稻田可利用青苗生长到收割前这段农时,放养稻田鱼,既增加养殖收入,又吸引游客来捕鱼抓鱼,进行农事体验。

[参考文献]

[1] 廖军华.乡村旅游开发与“三农问题”破解之新思考[J].理论月刊,2017(03).

[2] 张利庠.可资借鉴的八种新农村发展模式[J].今日浙江,2006(05).

[3] 刘畅.产业融合视角下恩施州乡村旅游发展研究[D].扬州大学,2016(16).

[4] 程哲,蔡建明,崔莉,等.乡村转型发展产业驱动机制:以盘锦乡村旅游为例[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6(01).

猜你喜欢

乡村振兴战略
农村改革四十年的演变轨迹及其新时代新征程
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及举措
新农村呼唤更多的知识型“新农人”
乡村振兴战略中传统民居的保护与开发
哪些农村民生问题亟待解决
实现乡村产业兴旺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的若干重大关系
新时代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大理论与实践创新
他山之石,来自日本的“乡村振兴战略”
“党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基层治理创新
论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