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蟹与青虾、小龙虾混养技术

2018-05-14吴礼广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年24期
关键词:青虾疾病防治河蟹

吴礼广

[摘 要]河蟹与青虾、小龙虾混养能有效提高对水体空间利用率,增加养殖效益。本文阐述了河蟹与青虾、小龙虾混养模式与疾病防治的一线技术,以期对虾蟹养殖相关的生产及研究有所裨益。

[关键词]河蟹;青虾;小龙虾;混养;水质;疾病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S966.1 [文献标识码]A

未来河蟹养殖市场逐渐进入高产值、高品质的时代,青虾和小龙虾以其肉味鲜美、高蛋白、低脂肪、营养丰富而深受消费者喜爱,在同一池塘中,河蟹与青虾、小龙虾混养能充分利用水体,效益非常可观。河蟹存塘时间在3月-11月,小龙虾存塘时间为8月至第二年6月,青虾存塘时间为2月至第二年10月,该模式能有效降低养殖风险,增加效益。

1 池塘条件

每个池塘面积以10-20亩为宜,四周以尼龙网等材料围起高50cm的防逃设施,应配备3KW的增氧机1台,水源充足,有良好的排灌水条件。

2 清塘

池塘修整:池梗比和蟹沟坡比做到1:2~3,沟深70-80cm,池梗高1.2-1.5m,淤泥留存10cm左右;晒塘:池水排干后,冻晒至微裂开;消毒:生石灰用量为100-150kg,将生石灰化水趁热全池泼洒;漂白粉(含量32%-35%)亩用量20-30kg,化水后贴池面全池泼洒;池中野杂鱼较多时结合菜籽饼使用,起到增效之用,用药后第二天将池塘底泥翻一遍。一般7-10d毒性消失,注意放苗前要通过小鱼虾蟹“试水”处理,确保安全后才能种草,放螺,放苗。

3 种草投螺

水草要多种搭配种植,苦草、伊乐藻、轮叶黑藻均是蟹塘的优质水草,种植面积占池塘面积的60%-80%。水草能吸收水体中的营养盐,降低氨氮;能净化水体增氧;为河蟹的生长脱壳提供较好的环境;遮阳降温,延长其性早熟的作用;疏散河蟹,避免局部河蟹过密而打斗伤亡和残食;富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河蟹需要的营养物质;提高蟹的光泽度,提升品质,保证有好的售价。苦草(水韭菜):苦草播种在滩面上,每亩需1kg左右苦草种子。伊乐藻:春季生长迅速,高温期易烂头,放蟹种前后采用扦插的方法种植。轮叶黑藻:轮叶黑藻是河蟹喜食的水草,为防止被蟹吃光,种植后先用网围住,待大量生长后再将网撤出。注意伊乐藻不宜过密,留空隙(行距2m株距0.5m),保证水通畅,避免死角。

河蟹喜欢摄食螺类,建议分三次投放螺蛳:第一次:3月份之前,50-100kg/亩,量不宜过大。第二次:6月份前后,100-150kg/亩,环沟里少放,尽量放在蟹池中间的坂田上。第三次:8月初,100-150kg/亩,可净化水体、控蓝藻。这样为整个养殖过程提供源源不断的适口饵料。

4 苗种放养

螃蟹建议亩投放800-1000头,不宜多,高温期难管理,时间在2-3月。1-2月是投放越冬青虾苗种的最佳时期,虾苗的生长恰好避开了河蟹捕食的“威胁期”,青虾(抱籽虾)亩投放3两至半斤,规格为2~3cm,青虾生长速度较快,4月中旬后即能达到起捕规格,可以捕捞上市;小龙虾8月底或9月中旬投放,亩投放25-30kg,规格为3cm左右,4月中旬开始收捕,6月底基本收獲完毕,腾出空间,第二年补小龙虾种即可。

5 水质管理

混养塘中,生长速度快,新陈代谢快,耗氧量大,水体需保持清新,透明度大于30cm。建议采取以下措施:高温期定期“开草沟”“打草头”,该时期保持水草覆盖率在40%左右;放养螺蛳,螺蛳能滤食水中的藻类和残饵,降低有机物含量;适时加换水,当蜕壳期较长时,适量加水可刺激蜕壳;换水能排掉有害物质,增加溶氧;放养花白鲢能滤食浮游生物,降低水的肥度;定期改底,分解有害物质,减少不良底质对水质的污染;定期用有益菌分解残饵粪便等,吸收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平衡菌、藻相。改善养殖设备,除优质水草外,也要配套生态净化系统或微增氧设备,减少水体排放或采用循环生态养殖方式进行。应用物联网设备,科学监控水质环境,使养殖更加精准可控。

6 饲料投喂

河蟹与小龙虾、青虾混养一方面能控制野杂鱼对饵料的消耗,充分利用饵料,另一方面避免杂鱼引起水浑和水质变化。河蟹投饵上“中间粗,两头精,荤素搭配”;青虾的前期应注重肥水培浮游生物;前期3-4周增加小鱼投喂量,利于小龙虾、青虾的生长,上市早、高价格。到夏秋季节,投喂植物性饲料(蛋白含量28%-30%),防止蟹提前进入性早熟而死亡,后期,冻鱼饲料占60%,植物(玉米、南瓜等)约占40%,日投饵量为成蟹总体重的8%-10%,达到催肥增膏的目的。总之,投饵量根据存塘量确定,一般占其总重量的5%左右,实际生产中要根据虾蟹摄食情况,天气、水质情况灵活掌握,酌情增减投饵量,确保虾蟹饵料充足而又不浪费。

7 疾病防治

病虫预防是中后期管理的关键环节,如何防治病虫,利用好药品控制,是提高虾蟹成活率的一项不可忽视的技术问题。小龙虾是杂食性水产动物,对食物的选择和营养要求没有一个特定标准,易产生消化道疾病(肠道断节,部分呈深蓝色)。为确保成蟹增重育肥直至上市,减少病害,建议在9月中旬之前,采用硫酸锌复配药杀灭纤毛虫,定期使用碘制剂(脱壳期内禁用)或噬菌蛭弧菌消毒水体,经常护水改底,减少水中有毒有害物质和抑制有害菌滋生,同时定期拌中草药、寡糖类、抗菌肽等内服,增强体质,体内消毒抗病。

[参考文献]

[1] 朱晓鸣,崔奕波,光寿红.河蟹对三种天然饵料的选食性及消化率[J].水生生物学报,1997(01).

[2] 刘德建.淡水池塘河蟹小龙虾生态混养技术研究[J].中国水产,2007(01).

猜你喜欢

青虾疾病防治河蟹
孤独也不是坏事
探讨乡镇畜牧兽医站畜禽疾病防治现状和改进措施
关于北方河蟹养殖关键技术的探讨
爱美的小青虾
示教
青虾一年三茬高效养殖模式
利用太极拳提高教师体质策略研究
关于生猪疾病防治措施的分析
吃掉它不如放它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