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葡萄霜霉病发病规律及其绿色防控技术

2018-05-14杨军王敬廷宋新国明广增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年24期
关键词:发病规律绿色防控

杨军 王敬廷 宋新国 明广增

[摘 要]为了摸清葡萄霜霉病的发生为害特点及其流行因素,有针对地加强防控,2016~2017年对该病进行了分析和比较,总结了葡萄霜霉病发生为害特点及发病规律,采取了绿色防控技术。

[关键词]葡萄霜霉病;发病规律;绿色防控

[中图分类号]S436.631.19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郓城县观光果园蓬勃兴起,葡萄种植面积发展很快,现已成为当地农民观光果园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但是葡萄霜霉病的危害与蔓延,严重制约了当地观光葡萄产业的发展。笔者2016~2017年对该病进行了分析比较,总结了葡萄霜霉病为害特点及发病规律,并采取了绿色防控技术,收到良好效果。

1 为害症状

葡萄霜霉病病菌可以侵染枝蔓、果穗、叶片等所有绿色幼嫩组织,但以危害叶片最重。叶片受害,发病初期呈半透明、边缘不清晰、水渍状不规则病斑,数日后病斑部位变淡绿色,形状不规则,边缘界线不清,空气潮湿时病斑背面产生白色霜状霉层,最后变成红褐色像火烧焦枯,病叶早期脱落。叶从受害至脱落的颜色变化为水渍状→淡绿→黄绿→红褐色和叶片背面着生白色霉菌层,这是识别霜霉病的主要特征。新梢感病后,被害处生水渍状病害斑,表面有黄白色霉状物,病斑纵向扩展较快,颜色逐渐变褐色,稍凹陷,严重时新梢停止生长而扭曲枯死。幼嫩果粒极易染病,病幼果变灰色,果粒和果柄表面密生白色霉菌,较大的果粒染病处形成褐色病斑,生长受阻发育不均衡,近成熟期遇雨易形成裂果。后期是叶片严重发病,果粒却发病很少,此特点与炭疽病、白腐病有明显区别。白绿色品种果粒病部变灰绿色,红色品种病粒变粉红色,一般不生霜霉菌层,病粒近成熟时易脱粒。穗轴发病处变褐色,易折断。

2 病原及发病规律

葡萄霜霉病是葡萄单轴霉菌寄生引起的,该菌为专性寄生菌,只危害葡萄。葡萄霜霉病病菌以菌丝体潜伏在芽中,或以卵孢子随病残叶片在土壤中越冬,翌年春天,当气温达11℃时,卵孢子在小水滴中萌发,产生芽管,形成孢子囊,孢子囊萌发产生游动孢子,借风雨传播到寄主的绿色组织上,由叶背气孔侵入,经7~12天的潜育期,又产生孢子囊,进行再侵染。条件适宜一个生长季节可以进行多次重复侵染。孢子囊通常在晚间生成,清晨有露水时进行侵染,没能侵染的孢子囊暴露在阳光下数小时即失去生活力,传播过程总是在水中发生。

3 影响病害流行因素

3.1 菌源基数的多少

据笔者调查在冬季雨雪多,大雪覆盖的年份,土壤表面湿度大,造成越冬菌源基数高,翌年条件适宜发病程度高,反之则低。

3.2 防控不力

近年由于大量推广葡萄套袋技术,果农在套袋前注重防病,而忽视了后期病害控制,从而使霜霉病在后期条件适宜时流行发生。2016年和2017年笔者对同一区域内自然条件一致、品种相同的葡萄园,分重点防控区、一般防控区开展病情指数调查,发现霜霉病发生严重的,与防控疏忽密切相关。由于该病病原菌基数充足,如果防治不及时或用药针对性不强,病菌便不能得到及时控制,造成大流行。

3.3 气候条件

多雨、多雾、多露、潮湿、冷凉的气候条件有利此病的发生和流行。降雨早而多的年份,发病早而重,春旱年份发病晚而轻。郓城县一般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雨后开始发生,6月中下旬至7月上中旬为第一次盛发期,8月份进入第二次发病盛期。

3.4 栽培条件

3.4.1 清园不彻底菌源基数大。葡萄霜霉病是以卵孢子在病残体叶片等处越冬,每年冬春季节对残枝落叶及杂草等不及时清理以减少菌源,处理方法不当、不彻底,随处堆放,使病原菌扩散几率增大,增加病害流行机会。

3.4.2 果园地势低洼、土质黏重、排水不良,田间湿度大的果园有利于发病。在多年的生产实践中發现,地势低洼的果园,易积水、湿度大,非常利于霜霉病的发生,常形成大量落叶,树势早衰,因此该地不宜栽种葡萄。

3.4.3 施肥结构不合理。在调查中发现施肥不当,缺少有机肥,偏施或重施氮肥,造成枝梢徒长,组织成熟度差,致使树体抗寒、抗病能力下降,葡萄霜霉病发病重。施用有机肥,氮磷钾合理施肥的果园,发病则轻。

3.4.4 负载量过重。笔者调查发现果农过于追求产量,大限度提高葡萄负载量,使树势处于衰弱状态,易感染霜霉病且重;而根据不同葡萄品种的树龄、树势、施肥水平等条件,采取疏花序、疏果穗、疏果粒等措施,控制葡萄结果量,做到合理负载的葡萄园霜霉病发病较轻。

4 绿色防控技术

4.1 彻底清除菌源

晚秋结合修剪,彻底清除病枝叶及地面残枝落叶、病果,集中带出园外深埋或烧毁,铲除初侵染病原。生长季节及时摘除病叶、病果等病组织并销毁,减少再侵染病原。

4.2 搞好健身栽培

目前生产上抗病性较强的品种,有巨峰、滕念、香妃、红脸无核等品种;避免在地势低洼、易积水、土质黏重的地方种植葡萄,减少菌源;加大有机肥投入,增施磷、钾、钙、铁、锌及微量元素肥料,以促进枝条老化成熟,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抗病能力;及时整枝、及时掰副梢、摘心、去徒长枝,防止枝蔓和叶片过于密挤,及时疏花、疏果、掐尖、整穗等控制产量,使枝、叶、果留量保持适宜比例,保持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对于接近地面的易感病的果穗用绳子进行高吊。

4.3 果实套袋

果实套袋可以有效防止和减轻霜霉病的为害,为减轻幼果期病菌侵染,套袋宜早不宜迟,一般在葡萄果粒长到黄豆粒大小时进行。

4.4 喷药保护

发芽前地面、植株细致喷布3~5波美度石硫合剂 ,铲除越冬的病原菌。抓住病菌初次侵染前的关键时刻,葡萄展叶后喷施1:0.7:200波尔多液保护性杀菌剂,每隔7~10天喷1次,连喷3~4次,即可取得良好的预防效果。

4.5 喷药治疗

发病后立即用50%瑞毒霉锰锌600倍液喷施,每年限用2~3次。和其它杀菌剂如78%科博可湿性粉剂500倍液、68.75%杜邦易保1200倍液、72%克露600倍液或52.5%杜邦抑快净2500倍液等交替使用,以免产生抗药性,喷施药剂时要以叶片背面为主。

[参考文献]

[1] 朱明华,张夕林.稻后安防治葡萄霜霉病试验[J].现代农药,2002(05).

[2] 冯波.葡萄霜霉病的防治[J].新农业,2002(06).

[3] 明广增,王云芳,王殿勇,等.卡霉通防治葡萄霜霉病效果好[J].植保技术与推广,2002(02).

猜你喜欢

发病规律绿色防控
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探究
浅谈大白菜病虫害绿色防控综合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