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土文化的价值解读

2018-05-14吕凌霄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年15期
关键词:乡土文化乡村振兴价值

吕凌霄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乡村建设不断发展,国家从各个方面加大了对乡村建设的投资力度,使得乡村经济飞快发展。然而,在发展的过程中,一些有识之士也发现,因为越来越多的新思想涌入了乡村,城市的扩张打破了乡村的藩篱,古老的乡土文化开始受到侵袭和破坏,乡村老人日渐凋敝,年轻人一味地追求新事物,不再热衷于承传乡土文化,古老的乡土文化面临着消失的危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为了让乡土文化在乡村振兴背景下重新焕发出生命力,必须加大对乡土文化价值的探索,让人们意识到乡土文化在我国精神文化建设方面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乡村振兴;乡土文化;价值

[中图分类号]F320.3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乡村,是千百年来农耕文化遗留下来的历史产物;乡村,是无数游子漂泊异地他乡时梦中最温暖的港湾。中国历史上无数文人墨客用自己的诗歌记录下对乡村深情的眷恋,对土地无限的痴情。乡村不只是一个简单的名词,它是一方文化的象征,有些乡村,在自己发展的进程中形成了独特的乡土文化,并且历代承传下来;乡土文化是我国五千年古文明遗留下来的文化遗产,它承袭了久远的历史,记录了社会的变迁,谱写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乡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写照。

2 乡土文化的内涵与现状

2.1 乡土文化的内涵

乡土文化是以乡村为背景和依托,在我国乡村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慢慢形成的一种文化现象。它包含了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两个方面。乡土文化中的物质文化主要是指乡村中的古建筑遗址等实体设施;乡土文化中的非物质文化内容繁多,它涉及到乡村千百年来形成的“村规村约”、“家谱族谱”、“风俗民俗”、“传统手工艺”等等多方面的内容。我们常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民,其实说的就是一方水土孕育了一方文化,每个地区的人民都具有自己家乡独特的文化印记。乡土文化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形成的智慧结晶,是我们从先民的手中继承过来的宝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核。

2.2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乡土文化现状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古老国度,在其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千姿百态的文化类型。同时,因为我国地域辽阔,不同的地域文化更是呈现出自己的独特风格。千百年来,这些独具特色的文化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是哺育无数國人的精神乳汁。在争奇斗艳的文化形态中,有一种文化形态最为独特,那就是乡土文化。我国的乡土文化可谓源远流长,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它不是随风起灭的一朵浪花,而是一股巨大的洪流,是整个中华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乡土文化是一种原生态的文化,它起源于乡村的建成之处,在乡村世世代代的发展过程中慢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逐步被本乡本土的村民所认可,成为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的一部分。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经济由落后走向进步,几十年来,乡村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奔跑,经济发展的巨轮一路披荆斩棘、快速狂奔,物质的发展带来了人们精神世界的巨大震动,许多乡村打破了原有的生活模式,许多乡村被城市兼并,乡村振兴的鼓点越敲越响,而乡土文化却渐渐的被淹没在这巨大的鼓声之中,慢慢的,乡土文化被遗忘,走向消失的边缘。近年来,有一些乡土文化的研究者发现,一些传统的古村落因为无人居住、无人修缮正在面临着破损,一些延续几千年的村俗村规因为年轻人的不屑一顾正在走向消亡,一些代代相传的手工艺因为没有了继承者而无法继续承传;传统意义上的乡村正在淡出人民的视野,有一些甚至已经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于此同时,那些依附于乡村存在的乡土文化也面临着巨大的危机。乡村和乡土文化的消失一方面是因为自身不重视传承的结果,另一方面是因为一些急功近利者为了经济利益正在对乡村进行大肆的破坏性建设,建设固然是好事,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更是好事,然后,在建设的过程中如果不重视文化的保护,一味的追求经济效应,那就是坏事了。如今,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之下,乡土文化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我们一定要意识到,乡土文化博大精深,丰富久远,是华夏文化的精神源泉,每一个国人都有义务在它面临着消亡的危险之时,伸出自己的双手,为挽救它而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3 乡土文化的局限性

3.1 乡土文化自身的局限性

谈乡土文化的价值与意义,谈乡土文化在整个中华文化进程中的重要性,并不是说乡土文化就是没有缺陷和遗憾的文化,也不是说乡土文化中就没有糟粕和垃圾,乡土文化作为一种以乡村土壤为依托而诞生的一种文化胚胎,在广大而贫瘠的乡村土地中顽强的成长,它受封建宗法制度的影响深远,其中族权、夫权意识浓重的地方,对妇女的戕害尤为严重,这些都是乡土文化中的陋习所在。

3.2 从历史的角度看待乡土文化的局限性

乡土文化是纯碎自给自足的农耕社会下自然经济的产物,自然经济简单、消极的生产方式使其生产者形成了封建、落后、保守的思维模式,那么依傍其诞生的乡土文化难免有落后、保守、原始甚至野蛮的思想意识存在,这些文化现象在20世纪20~30年代的许多作家的作品中都有生动、真实的记录,例如著名的乡土作家沈从文、许地山等,都用他们手中的笔描绘了落后与纯真并存、善良与野蛮交织存在的乡土、乡情。即使今天,我们也能从这些作品中了解到这种文化的珍贵性与不足之处。全面的看待乡土文化,就会发现乡土文化在人际交往、法制问题、人伦关系、妇女解放等等许多方面都存在着一些消极的、不合理的地方,有一些风俗虽然延续了千百年,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其实对人性造成了很大的伤害。

今天,我们在乡村振兴背景下谈及乡土文化的价值,但是对其落后性我们也无需回避,所谓瑕不掩瑜,乡土文化中的消极成分并不能抹杀整个乡土文明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熠熠生辉的光芒。

4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土文化的价值与意义

4.1 乡土文化代表着“根”文化,失去了乡土文化的文明,

必将走向文明的迷茫

当我们谈到人类文明的时候,我们一方面谈论放眼未来,一方面谈论立足现在,然而,我们却似乎忘记了文明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那就是文明的起源。万事万物都有其起源,也就是都有其根源所在。在过去的一些年中,经济成为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唯一一根指挥棒,经济建设的大风把我们这一片片孤独的叶子吹向天空、吹向远方,我们中的许多人远离了父母亲人,远离了熟悉的家园和土地,一味的在名利的海洋中乘风破浪,可是,当某一天,午夜梦回,我们突然陷入了迷茫,不知自己身在何方,故园在我们心中变得模糊,母亲的模样在我们心中不再清晰,我们的经济收入提高了,物质水平上升了,但是,猛然回首,我们去发现自己失去了来时路,忘记了家的方向。带着这种困惑,一些学者,一些有识之士,一些文化作家,一些最先从乡土走出来的人,打点行装,背上背囊,踏上了寻乡之路。这些最先觉醒的一批人,他们以其超越常人的敏感和文化意识,率先意识到乡土文化对整个文化发展的重要价值,他们意识到,乡土文化代表着“根”文化,失去了乡土文化的依托,人类文明必将走向困惑和迷茫。我们追求物质的发展,但是绝不能迷失在物欲之中,文化、文明,永远是人类精神的皈依,乡土文化更是文化之源,它代表了文化的最初模样。

4.2 乡土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民族进取心的根源所在,是不

可取代的无价之宝

乡土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这两部分文化,共同构成了乡土文化这一主体。乡土文化的核心情感是乡情。有了乡情,不论行走多远,人的灵魂才会有所寄托,午夜梦回,才能找到回家的路。唐代大诗人贺知章在他的《回乡偶书》中深情的写道: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这一小一大的人生变化,写出了岁月的变迁,多少漂泊中的痛苦、离愁不言而喻;这一离一回的人生选择,写出了乡心不改的深情。故土啊,不论我离你有多远,你都是我一生的牵挂;家园啊,不论我离你有多久,你都是我一生的挚爱;这就是乡情。有乡情在,人生就有寄托;有乡情在,人生就有根基;有乡情在,人就会在无助、茫然或痛苦之中看到希望和光明。这就是乡情的价值,也是乡土文化最大的价值所在。

4.3 承传和保护乡土文化,是推动乡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的有力保证

如果说乡土文化的核心情感是乡愁的话,那么承载乡土文化的核心人物就是乡贤。在100年以前的乡村,乡贤主要是指乡村里有名望和地位的老人,例如族长、私塾先生、德高望重的长者,这些都是乡贤。他们在乡村生活中具有着绝对的话语权。像《白鹿原》里的朱先生就是乡贤的优秀代表。这类人的言行在乡村中起着表率和师范作用,他们在乡村中具有绝对的话语权,引领着乡村建设和文明的发展。一百年后的今天,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乡村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乡贤的定义也可以有重新的解读,除了当地一些有着优秀家风熏陶的名门后代以外,一些受过高等教育后重新回到乡村,投入到乡村建设中的年轻一代大学生村官俨然成为新一代乡贤的代表人物。此外,在改革开放中率先富裕起来的一部分农民,他们把自己的资金慷慨的投入到乡村的建设中来,带领乡亲们共同走向富裕的道路,这些人都是新一代乡贤的代表。这些人有思想、有头脑,他们率先认识到乡土文化的价值,在他们的带动下,乡村古老的文化建筑得到保护,乡村的古老风俗传统得到承继,他们继往开来,把淳朴的乡土情节和现代的乡村发展有力的凝結在一起。他们早早的认识到,要想实施乡村的复兴与发展,必须要立足于现实,反观历史,以长远的战略性眼光对乡土文化进行重新的定义和审视。

5 结语

在新的历史时期下,乡村建设正在大幅度的展开,越来越多的乡村受到城市经济发展和工业建设的侵袭,当然,伴随着振兴乡村的脚步,乡村人民的生活水平日渐提高,乡村经济快速发展,乡村基础设施的建设直追城市的步伐,这些现象都是社会进步的体现,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但是,发展的过程中千万不能丢掉乡村固有的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一定要注重保护乡村的原生态文化,保护乡村传统文化,挖掘乡土文化的价值,实现在传承乡土文化基础上的乡村振兴。

[参考文献]

[1] 郝文忠.石家庄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取向研究[J].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6(2):82-86.

[2] 刘鑫.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及其合理利用模式[J].学习与实践,2017(1):118-125.

猜你喜欢

乡土文化乡村振兴价值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一粒米的价值
借助乡土文化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借助乡土文化资源 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试论新背景下乡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回归与运用
“给”的价值
小黑羊的价值
放大你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