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留守老人精神现状与养老保障的思考

2018-05-14李姝韩乐喻瑶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年15期
关键词:养老保障社区

李姝 韩乐 喻瑶

[摘要]苏北地区农村留守老人的精神健康总体状况一般,养老保障不到位,除了经济支持不到位之外,精神保障也十分缺乏。留守老人面临的养老困境要从多方面解决,即家庭基本保障要持续完善,农村社区应加强对留守老人的关照和关心,搭建留守老人精神健康关爱平台,社会组织需要积极参与定期留守老人关爱服务,关注留守老人的身心健康,注重老人的社会适应等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留守老人;精神健康;养老保障;社区

[中图分类号]F328 [文献标识码]A

1 问题的提出

农村留守老人是继留守儿童之后又一个社会关注的重点群体。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2014年底,我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1242亿人,占总人口的15.5%,比上年增长 0.6%;65周岁以上的 13755万人,占总人口的10.1%,比上年增长0.4%;而2017年国务院扶贫办和全国老龄办在发布的《关于加强农村留守老人关爱服务工作的意见》中提出,关爱服务体系的完善关乎广大农村留守老年人的晚年幸福生活,关系到脱贫攻坚的目标实现,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局,农村留守老人问题已经成为社会的焦点。

由于近年来农村年轻劳动力不断向城市转移,留守在农村的老人群体日益庞大。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条件落后,社会福利和保障落实不到位,留守老人的养老问题日益突出,养老困境亟需得到解决。当前,有许多农村留守老人存在不同程度上的焦虑、孤独、失落、抑郁等情绪,农村老人的精神状况到底如何?应该怎样缓解目前面临的养老困境?本文在苏北农村地区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农村留守老人的精神状况,据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2 研究设计和样本特征

2.1 核心概念

本文的核心概念是精神健康,社会学界涉足精神健康领域始于1952年J.克劳森负责美国国家精神健康研究所(NIMH)的社会环境研究实验室,本文综合学界的研究将精神健康定义为:没有相应心理疾病,具有一定的自主协调能力,可以根据自己的情绪安排生活,积极面对生活。

2.2 研究方法和样本基本情况

本文采用实地研究的方法,问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所用数据来源于2017年7月和2018年1月在苏北地区进行的问卷调查。苏北地区共包含5个省辖市,分别是:徐州市、连云港市、宿迁市、淮安市和盐城市。共发放问卷600份,收回有效问卷579份,有效回收率为96.5%。采用多段抽样的方法,在每市发放120份问卷,每层抽样均采用概率抽样,保证调查对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样本的具体信息如表 1 所示。

2.3 指标体系

针对农村老人生活的现实状况,本研究在参考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基础上,将精神健康量表设定为4分量表,包含孤独感、焦虑和抑郁、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和社会互动5个维度,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各个维度之间重合度较小,逻辑性较强。其基础上,通过因子分析降维后,将原来的5个维度改为4个维度,分别是人际交往、情绪体验、社会适应和心理健康,共20道题目。

3 留守老人精神健康和养老现状

3.1 苏北地区农村留守老人精神健康现状

农村留守老人的情绪体验状况不容乐观。独自生活的老人会经常感到焦虑、无聊、孤独寂寞,对周围人缺失信任感。由于农村家中子女通常外出务工,长期无法陪伴在父母身边,与他们的交流频率降低,因此老人难以获得子女的精神支持。同时,在农村社区,老人的人际交往意愿不断削弱,在养老生活中不断被边缘化,在社区中无法得到充分的保障和照顾,进一步加重了部分老人的精神负担。

除了情绪体验水平较低,分析还得出老人的社会适应情况仍然需要引起重视。社会适应是个人为与环境取得和谐关系而产生的心理和行为的变化。它是个体与各种环境因素连续不断改变且相互作用的过程,个体一生中每一发展阶段对社会适应都有特定的要求。对于“你想改变现在的独居养老生活吗”这个问题,75%的老人选择了“可以接受,但偶尔会遇到困难”。总体来说,苏北地区农村留守老人可以接受目前独居状态,但对养老环境的满意度仍然不高,大部分老人无法适应生活环境的新变化,对生活条件的改变期待不大。可以推测,农村留守老人在生命历程的绝大多数阶段都在农村社区度过,适应了农村环境,生活和行为方式已形成固定模式,但在老人不断被边缘化的过程中,社会适应能力在削弱,老人会产生焦急和无所适从的情绪,无法适应农村的新变化和新人群。

导致留守老人精神健康状况较差的原因有很多。其中,缺乏社会交往和必要的精神慰藉、文娱活动是最主要的因素。80%的留守老人表示村中没有属于老年群体的集体娱乐活动,公映电影或者广场舞等活动从来没有举办过,但90%的留守老人都希望能够有一些娱乐活动将老人聚集起来,85%留守老人希望能够有家庭中子女或者社区中的干部来陪她们聊天。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加,身体机能不断下降农村留守老人还会面临配偶和亲人丧失的情况,老人的心理和精神状态都会变得紧张和压迫,需要找到途径去环节紧张、焦虑等情感。

3.2 苏北地区农村留守老人养老困境

本文在对苏北地区五个城市下辖的乡村进行调查后发现,苏北地区留守老人占比较大,现行的养老模式多为家庭养老,由子女提供生活费加上每月领取相应养老金,家庭成员和社区相关组织在留守老人养老生活中的参与度极低。

经济收入水平较低。经济收入作为养老支持力的主要来源,对养老资源的购买起到重要的作用。据调查数据来看,被调查的留守老人年收入较低,年收入低于5000元的占52%,物质生活条件较差。其中,子女的赡养费和政府补贴养老金是老人主要的收入来源。依靠亲友资助、征地补偿和其他收入的留守老人占比均不大,仅有12%。

缺乏生活照料。随着年纪不断增加,大多数留守老人的生活自理能力不断下降,但从被调查对象的情况来看,绝大部分留守老人表示可以生活自理,并且可以适当地从事家务劳动和照料配偶。这部分的留守老人年龄层多在60~75之间,高龄留守老人生活可以自理的比率僅有9.2%。

缺乏娱乐活动。农村留守老人的文化娱乐活动极少,仅有的娱乐活动形式是打牌、看电视、聊天。集体的老人活动如广场舞、看电影、唱戏班等几乎没有。农村文化供给现状远远不能满足留守老人的精神需求。80%的老人表示社区没有组织过类似的集体活动,也没有专门的场所供老人休息娱乐,家中子女和亲戚也仅仅是提供物质上的帮助,很少与老人有沟通,99%的老人都选择了“子女未曾带我出去旅游”,表明无论是家庭还是社区都缺乏对老人精神生活的关注。

综合调查结果,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现状不容乐观,留守老人的养老支持力多来源于子女的基本赡养费和养老金,除此之外的生活照料和精神生活状况都缺乏相应的家庭和社区支持。

4 留守老人养老困境出路及对策

4.1 完善家庭保障机制,强化家庭的精神赡养职能

目前农村家庭由于子女大量外出,无法长时间陪伴老人,只能提供基本的赡养费作为养老生活的物质保障,这就使得留守老人的精神状况无人关注,易引发一系列精神健康问题。解决留守老人养老问题的首要措施就是完善家庭支持:除了要求子女提供必要的经济支持外,还需要加强对子女的教育,重视对留守老人的精神赡养,如定期将老人接到身边,定期和老人面对面交流或陪伴老人出游增进感情等,让老人在物质和精神上的基本需求都能得到满足。

除此之外,还需要倡导新型的养老和孝道观念。引导家庭子女重视留守老人的精神状况,培养新型的“尊老爱老敬老”观念。家庭不仅是老人安度晚年的生活场所,还是老人获得精神支持和关爱的港湾。家庭在养老生活中扮演的角色一定不是单一的,还要起到支撑老人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重要作用。

4.2 农村社区要加强对留守老人的照料和养老保障

目前农村社区对留守老人的养老保障措施远远不够,缺乏有组织的老人集体活动。社区可以利用空闲场地建设老人活动娱乐中心,作为留守老人娱乐活动的场所;有条件的鄉镇可以开发目前尚未承包的部分土地、山林、水面、滩涂等作为养老基地,并将所获得的收益用于老年人养老服务;乡镇政府可成立专门的留守老人关爱基金会,为留守老人的日常体检和娱乐活动提供资金保障。

除此之外,社区可以组织60岁以上人口中的低龄老人适当参与集体性劳动生产,一方面可以增加老人的养老物质资金,另一方面也通过鼓励留守老人参与集体活动,为老人适应人际交往创造良好的环境。

社区要善于挖掘老年人力资源,利用老年人的层次性,实现互助养老。老年人有低龄和高龄的差距,可以鼓励低龄的健康老人为高龄老年人服务。鼓励发展农村商业养老保险参与农村养老保险体系构建。政府目前提供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只能基本满足老人养老的基本需求,一些提高老人生活质量的更高需求就需要商业保险的介入补充。在目前积极探索新型养老模式的基础上,农村基层政府可以鼓励商业保险的加入,鼓励和引导保险公司积极开拓农村商业养老保险业市场。

4.3 织需要积极寻求参与保障留守老人养老条件的机会

不同的社会营利和非营利组织需要重视起农村养老市场,定期为老人提供社区服务和组织下乡娱乐活动,与社区医院合作为留守老人提供定期心理诊疗,预防留守老人心理和精神出现问题。

社会组织建立专门的留守老人精神养老服务人才队伍。除了在高校和企业中培训相应专业的人才之外,还可以充分整合农村现有的劳动力资源,特别是低龄老人和农村社区中的待业中年人,为其安排定期的专业化技能培训,经常开展有关老年心理健康、照料护理、老年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等方面知识的培训,提高其基本的精神养护专业技能。

社会组织可以组织电影下乡、戏曲表演等文娱活动进入农村社区,通过与村委会等组织的合作,积极开展相关老人集体活动,丰富留守老人的日常生活,弥补子女不在身边的空缺和遗憾。

从苏北农村地区留守老人的养老现状来看,经济支持和精神支持均应得到重视,留守老人精神健康状况的改善不仅要依靠家庭的支持,更需要农村社区和社会组织的合作与积极关注。现阶段我国农村家庭的养老体系还不完善,留守老人面临的困境需要我们用新的思路和方法去探寻新的养老机制。如何做好留守老人精神生活的保障和关爱工作,搭建好留守老人精神关爱的平台和网络,让留守老人体面、快乐地安度晚年是中国社会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和努力方向。

[参考文献]

[1] 卫仲.江苏农村养老保障模式的对策研究[J].学海,1997(04):88-89.

[2] 周云朝,宫喜艳.老年人精神关爱与心理健康研究[J].新课程学习,2012(01):153.

[3] 张贤木,聂志平.农村空巢老人精神赡养现状及对策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01):187-188.

[4] 张瑞,姚兆余,曹丽宁.农村老年人精神健康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对江苏地区的调查[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06):8.

[5] 申喜连,张云.农村精神养老的困境及对策[J].中国行政管理,2017(01):109-110.

[6] 李明顺.农村“空巢”老人养老保障存在问题与对策[J].理论前沿,2009(11):31-32.

[7] 周湘莲,刘英.论农村空巢老人精神养老的政府责任[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04):57.

[8] 秦俭.农村独居老人养老困境及其化解之道[J].湖南社会科学,2013(03):56.

猜你喜欢

养老保障社区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
城市失独老人养老保障问题分析
河北省阜平县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
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制度研究
影像社区
我国失智老人群体养老保障研究
失地农民养老保障模式浅议
2015影像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