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肃农业大学本科生返乡就业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

2018-05-14锁慧玲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年15期
关键词:本科生影响因素

锁慧玲

[摘要]随着国家区域发展政策和就业政策的调整,以及基于家庭需要的考虑,高校毕业生返乡就业已经成为更多大学生毕业时的一种就业选择。吸引大学生返乡就业也成为政府关注的焦点。采用问卷法、访谈法,对甘肃农业大学本科生返乡就业意愿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大学生自身、学校、地方政府等角度提出促进大学生返乡就业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本科生;返乡就业;就业意愿;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F241.4 [文献标识码]A

1 大学生就业现状

自从1999年国务院和教育部联合实行了高校扩招政策,其目的是让更多青年人获取高等教育的机会,为社会创造更多有用的人才。然而,在政策实行的过程中,各高校不顾市场需求,持续扩招,造成了大学生人数激增。从图1可知,高校毕业生的人数是逐年递增而且每年增加的幅度也明显提高,从2010年到201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增加了约245万。而近些年产业升级、经济转型,也使得一部分毕业生所学专业与目前就业需求不符,造成的结构性失业比例持续增加。由表1的数据可知,最近几年大学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70%左右,个别年份甚至低于70%,大学生就业陷入了“扩招—就业难—再扩招”的怪圈。

2 甘肃农业大学本科生返乡就业意愿及影响因素

分析

甘肃农业大学近几年每年毕业的本科生有4000多人,本科生毕业后愿意返乡就业的占到64%,不愿意返乡就业的占到30%左右。在调查中我们也发现甘肃农业大学本科毕业生在选择就业单位时有以下特点:第一,事业单位、国企以及中小型城市的行政单位成为本科生就业时的首选单位。有56%的学生在毕业后愿意去中小型城市就业,当问到他们会选择什么样的就业单位时,有42%的学生愿意去政府机关,还有较多一部分学生选择去大型企业,只有18%的学生愿意去乡镇以及农村就业。第二,倾向于选择距离家较近的工作单位。通过对有效问卷进行分析,我们了解到,有70%左右的学生认为自己比较“恋家”,只有6%的学生认为自己不“恋家”。在对其中部分学生进行访谈的过程中也了解到他们愿意返乡就业的原因是因为距离父母、亲人较近,便于照顾。

2.1 返乡就业意愿分析

2.1.1 返乡就业意愿。通过对108份有效问卷进行整理分析发现,如图2所示,表示愿意返乡就业的学生有70个,约占样本的65%,不愿意返乡就业的学生有38个,约占样本的35%。其次,通过对调查问卷的数据对比发现,甘肃农业大学本科毕业生愿意选择返乡就业的所占比重较高,即甘肃农业大学的本科毕业生返乡意愿偏高,如图3所示,在愿意返乡就业的人数中,男生占76%。

2.1.2 返鄉就业地区分析。对问卷进行分析得出,在愿意返乡就业的70名毕业生中,有67%的学生选择回地级市去工作,有不到20%的学生选择回乡镇工作。在对表示愿意返乡就业的部分毕业生进行访谈发现他们返乡就业的首选地是市区,其次是经济条件较好的乡镇,只有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会选择较为偏远的乡镇,从而造成城乡就业差距的现实困境。

2.1.3 返乡就业态度分析。①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的就业态度不一。在所调查的对象中,当被问及对自己所学专业的态度时,较为满意的只占15%,有54%的学生对待自己所学专业的态度比较淡漠,另外还有接近30%的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的态度不满意。在被调查的对象中,就有56%的学生认为自己的专业就业前景不太好,而认为本专业就业前景比较好的人数只有17%。②想从事与所学专业对口职业的人数比例较小。在所有被调查的对象中,问到将来是否选择从事的工作与自己所学专业一致的这一问题上,比较想从事与自己所学专业一致的仅占23%,不太想从事的占32%,表示非常想从事与所学专业一致工作的人仅占不到10%。

2.1.4 返乡就业的单位类型倾向。在对愿意返乡就业的70份问卷进行分析(如图4)发现,有84%的毕业生倾向于去事业单位,有35%的毕业生倾向于去企业,42%的毕业生倾向于去政府机关,另外有16%的毕业生想去自主创业。由此可见甘肃农业大学愿意返乡就业的本科毕业生,在选择就业单位时倾向于稳定性较强的工作,即政府机关以及事业单位等。此外,通过分析发现甘肃农业大学的本科毕业生自主创业意愿不强。

2.2 返乡就业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2.2.1 经济因素。①家乡经济发展水平对大学生返乡就业有一定的影响。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来自经济比较发达地区的毕业生更愿意返乡就业,其所占比例达到总样本的67%。这主要是因为来自经济比较发达地区的毕业生认为,家乡能满足自己对工作的期望值,首先,经济发达往往意味着就业机会多,且找到较满意的工作所耗费的时间成本较小,其次,经济比较发达地区人们的思想观念比较解放,各项制度也比较规范,未来的发展潜力大,毕业生当然也就更愿意返乡就业。②家乡的生活成本低,压力小也是吸引大学生返乡就业的重要原因。问到吸引其返乡就业的原因是什么,有81.5%的毕业生认为家乡的生活成本低是吸引其返乡的首要因素,其次有65%的毕业生认为家乡的工作压力小也是吸引其返乡就业的原因。由以上数据可以得出,较低的生活成本和较小的工作压力也是促成毕业生返乡就业的一个重要原因。

2.2.2 家庭因素。从甘肃农业大学学生的生源结构来看,有68%的毕业生都来自乡镇农村家庭,且家里都有兄弟姐妹。由于家庭经济实力的限制,父母的思想观念以及家庭成员的各种认识的影响,使得甘肃农业大学本科毕业生在自己的就业以及择业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顾虑,有一大部分毕业生必须得为自己的家人着想,为了减轻父母的压力以及不让家人担忧,所以倾向于选择稳定性强、安全性高的工作。在调查中也发现,有80%的家长希望子女毕业后回家乡就业,并且希望他们从事一些收入稳定的工作,如政府机关、事业单位。问到父母从事什么工作,有40%的毕业生的父母在家务农,30%的毕业生的父母从事个体经济组织。因为父母多从事比较辛苦且收入较低的工作,所以他们的就业观念依旧停留在毕业后找一个“铁饭碗”。由图5可知,父母的就业观念影响了毕业生回家乡就业时的职业选择。

2.2.3 大学生个体因素。①毕业生对自身缺乏清晰的定位和规划。调查数据显示有51%的毕业生表示自己在平时的生活、学习、工作中缺乏主见,对于在处理较重要的事情时,也多听从父母以及家人的意见。由于他们缺乏主见且对于自己缺乏清晰的定位和规划,所以在就业选择时也会存在依赖父母、家人的现象。同时甘肃农业大学的本科毕业生有80%来自甘肃的地级市,由于地理位置的闭塞,人们的就业观念较落后,直到现在,仍摆脱不了传统就业观念的影响,这导致毕业生失去了许多择业的机会,所以很难找到符合自己心仪的工作。②大学生就业准备不足。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发现,甘肃农业大学的本科毕业生对就业所做的准备极其单一。问到他们在大学期间为就业所做的准备有哪些,有65%的毕业生选择去考取各种资格证书,参加各种社团活动,有25%的毕业生选择利用寒暑假以及课余时间主动去做兼职。问到他们对政府吸引大学生返乡就业的政策是否了解,只有33%的毕业生有了解过,另外有66.5%的毕业生表示自己对政府出台的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各项政策不了解。由于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缺乏必要的锻炼,所以导致在就业时没有自身优势,许多用人单位也只是根据学校的名气以及学院的实力来间接地判断学生的能力。总的来说还是学生自身的素质不过硬,缺乏危机意识和人生规划。

3 促进大学生返乡就业的对策建议

3.1 政府应调整产业结构,增强就业吸引力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甘肃农业大学有70.5%的本科毕业生在就业时能够接受的最低工资是三千元到四千元,有7%的毕业生能够接受的最低工资是三千元以下,还有21%的毕业生表示自己能接受的最低工资是四千元以上。通过对毕业生能够接受的最低工资和地级市的工资待遇水平相比较,发现地级市的工资待遇水平略低于毕业生的愿意接受的最低工资水平。为了能吸引到更多的大学生人才返乡就业,地方政府应该大力推动经济转型,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通过经济的发展增加就业岗位,带动提高地级市薪资待遇水平,以此来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回到家乡就业。

3.2 政府应改善社会环境,健全就业保障体系

社会制度的健全和法治体系的完善是一个地区吸引各种资源的软实力,这些软实力不仅可以提高社会的公平程度,而且还可以改善一个地区的社会人文环境。在调查中有42%的毕业生认为家乡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还有57%的毕业生认为家乡的法治体系不健全。因此,为吸引大學生返乡就业,地方政府需要在法治的社会背景下,制定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法规,完善各项法规体系,保护大学生的就业权益,同时更需要妥善解决大学生在就业中存在的问题。

3.3 高校应多管齐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传统的就业指导模式都是在就业前进行指导,没有系统性,容易造成毕业生盲目就业。因此,高校要转变就业指导模式,更好地为毕业生服务。最近几年我国政府一直在强调“创业带动就业”,并出台了相关的优惠政策来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但是从目前来看,我国大学生还是缺乏自主创业意识。调查显示,甘肃农业大学本科毕业生中只有15%的有自主创业意愿,所以高校应该培养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意识和能力,鼓励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去为家乡做更多的贡献。

3.4 大学生应科学规划职业生涯

大学生在选择职业时,应当把社会需要作为选择职业的出发点和归宿,把实现自身价值和服从社会需要统一起来,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自觉地服从社会需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大学生要避免在就业时存在的“低不就,高不成”的心理,要开阔自己的视野,树立积极的就业观,适当降低自身的标准,先就业后择业,通过自身的努力找到适合自己且符合实际情况的工作,不能只把眼光局限于大城市和一些起点较高的工作,要扎根基层,积极投身私企和乡镇农村去发展。

[参考文献]

[1] 徐思思,刘明民,徐水强.北京在校大学生返乡就业意愿调查研究[J].纳税,2017(16):179.

[2] 柯文静.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就业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农技服务,2016,33(14):171-173.

[3] 柯文静.大学生返乡就业意愿分析[J].武夷学院学报,2016,35(10):83-87.

[4] 李霞.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就业的社会融入问题探析[J].继续教育研究,2016(08):77-79.

[5] 张艳芳.社会关系对大学生返乡创业意愿的影响研究[D].湘潭:湘潭大学,2016.

[6] 唐菡悄.云南普通高校大学生返乡就业状况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6.

[7] 李婷.大学生返乡就业路径选择过程研究[D].北京: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5.

[8] 薛肖飞.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就业意愿实证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5.

[9] 周艳.民族地区大学生返乡就业现象研究—以喀什地区为例[J].现代妇女(下旬),2014(10):367-368.

[10] 王宗妍.大学生返乡就业过程中的政府创新行为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4.

[11] 王颖,石若兰,徐宏,等.民族地区大学生返乡就业情况调查报告[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2):116-117.

[12] 李同果.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就业的路径选择[J].教育评论,2014(01):78-80.

猜你喜欢

本科生影响因素
能为与应为:从本科生成绩单看绩点制的功能
“Without Contraries is No Progression”: Contraries in William Blake’s “The Sick Rose”
An Analysis of the Absence of Maternal Care in The Bluest Eye
院士给本科生上课本不该成新闻
The Analysis of the Protagonist’s Pursuit of Self-identity in Invisible Man
本科生论文流于形式
突发事件下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