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北省农业发展的时空演变及其特征分析

2018-05-14郝薇王鹏飞安维亮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年15期
关键词:农业生产河北省

郝薇 王鹏飞 安维亮

[摘要]自2000年始,京津冀一体化发展逐渐成为国家的重要方针政策之一,而河北省的农业生产在京津冀一体化发展中的作用尤为重要。这是因为农业不单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也是人居与自然环境的重要保证。为此,以河北省为例,利用2005~2015年县域数据,从农业资源承载力、农业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农业环境支撑力、农业科技条件等方面就河北省农业发展演变进行分析,探究河北省农业发展的方向和路径及其在京津冀一体化中的作用。河北省农业生产从传统的家庭劳动为基础的自给自足的小规模农业经营向机械化、化学化进行了转变,但在农业发展过程中生态环境保护不力、土地撂荒、农业科技创新不足以及农业劳动力老龄化成为河北省农业发展的最大问题。

[关键词]农业生产,农业变化,河北省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农业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产业,有关农业发展问题一直都是国内外学者关注与研究的对象。改革开放后,我国农业生产条件有了较大改善,农产品的产量大幅增加,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我国农业的基础地位仍然比较脆弱,农业发展速度仍相对滞后。从国外有关农业研究的现状来看,其关注的重点之一是农业从生产主义向后生产主义的发展演变,而国内学者对农业发展从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可持续农业战略与模式、农业结构调整与农业产业化等方面进行了研究。还有通过国外的农业发展经验为我国农业发展提供有益借鉴的研究,如王鹏飞等对日本农业的发展演变进行了分析,指出二战后日本农业的成功转型得益于政府的大力扶持。张辉等通过对美国、加拿大的农业发展状况的实地调研,提出對中国精准农业发展的相关建议。而区域农业的调控与发展也引起了学者的关注,基于区域农业的发展结构,探究农业的发展模式。作为区域研究的典型,京津冀地区随着京津冀一体化战略成为研究的热点。京津冀一体化发展进程不断推进,开启了京津冀优势互补、统筹推进、协同发展的新篇章,这为环绕京津的河北农业加快发展带来了机遇。河北省近年农业的发展演变及其在京津冀一体化中如何定位农业协同发展战略,也成为现阶段亟待解决的问题。但目前对京津冀农业的研究主要还是集中在农业协同发展、现代农业、休闲生态农业、都市农业等方面,而对京津冀一体化下河北省农业发展与演变的分析较少,从而缺乏对河北省农业生产发展方向的清晰掌控。

河北省主要农产品产量在京津冀地区占有重要地位,其农业的健康发展对京津冀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通过对河北省县域农业的发展演变的分析,探究近十年来河北省农业发展的方向和路径,从而为今后河北省农业在京津冀一体化中的发展提出相应的建议。

2 研究区域

考虑到河北省存在几乎没有固定农业劳动力和农业从业规模的行政区域,故研究对象为河北省的138个县域。数据主要来源于2005年及2015年的中国县(市)社会经济统计年鉴、河北省农村统计年鉴、河北省人口普查资料。根据农业发展评价指标的相关研究,结合河北省具体情况从农业资源承载能力、农业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农业环境支撑力、农业科技条件四个方面讨论河北省农业的发展与演变。

根据河北省各区县统计年鉴,计算出河北省县域的耕地面积、经营规模、农业劳动力、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化学肥料、农药、机耕面积、农业技术人员的平均值、标准偏差与变动系数。为了分析以上指标的县域时空演变,以各年度以上指标的平均值为基数,将其与标准偏差的倍数进行组合,设定以下五个级别:农业劳动力最高位区、高位区、中位区、低位区、最低位区,以下分别进行详细说明。

3 河北省农业的变化

3.1 农业资源承载力

3.1.1 耕地面积。2005年与2015年河北省各县域耕地面积的平均值分别为41228.07hm2和60879.8hm2,相比2005年,2015年各县域耕地面积的平均值增加了19651.73hm2,并且河北省各县域耕地面积的分布差异在十年间日趋增大。2005年河北省各县域耕地面积的最高位区大致分布在北部(唐山、秦皇岛、张家口)以及中南部的部分县域,而北京天津周围的县域以及河北省西部靠近太行山的县域则属低位区。2015年河北省各县域耕地面积的高低位区分布大致相同,只有个别县域出现了变化:耕地面积位区下降的县域主要在西北部的尚义县、怀安县、阳原县、宣化县、蔚县等地,东北部的抚宁县、卢龙县、昌黎县、承德县等地,耕地面积位区增加的县域主要在东部的黄骅县、丰南县、滦南县等地,南部的定兴县、曲周县、临漳县等地。

耕地面积是指经常进行耕种的土地面积。在我国包括熟地、当年新开荒地、连续撂荒未满3年的土地和休闲地,它反映了地区农业生产与总社会用地的关系。2005~2015年,河北省耕地面积整体增大,且标准偏差增加,说明土地利用的集约度较差。耕地面积在各个县域出现明显的不均衡:河北省北部、中南部县域耕地面积相对较多,北京天津周边及河北省西部县域耕地面积较少。这是因为北京、天津周边县域随着城市发展,其农用耕地逐渐被其他建设用地所替代,导致地价上升,农业用地粗放化,农业类型也逐渐开始转变,由传统的农业生产发展成大城市近郊农业。因此,这部分区域主要经营农家乐、蔬菜水果采摘园等非农产业,农业种植主要以蔬菜、水果为主。而河北省北部地区耕地面积较多的原因主要与气候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有关,此地区的承德、张家口在地理位置上属坝上地区,冬季寒冷,夏季凉爽,适宜发展畜牧业等粗放型农业,且此地缺少农业以外的产业,经济发展落后,导致农民加大对农业生产的投入。

3.1.2 经营规模的变化。2005年与2015年河北省各县域经营规模的平均值分别为4060.02m2/人和5946.7m2/人,相比2005年,2015年各县域的平均经营规模增加了1886.68m2/人,河北省各县域的经营规模扩大的同时,其经营规模差异也在十年间日趋增大。2005年河北省各县域经营规模的最高位区大致分布在两部分区域,分别是西北部的张家口市以及东南部的衡水市、沧州市、邢台市、廊坊市的三河县、唐山市的玉田县。2015年各县域的高低位区分布大致与2005年相同,只有西北部的高位区县域数量有所下降。

农业经营规模是指平均每位农业劳动力需要负担耕地的面积,是反映土地利用和农业劳动力数量与质量相互关系的指标。十年间,河北省农业经营规模加大,以及农业劳动力人口减少,说明农业劳动力素质增加,并且农地流转加速,开始了规模经营发展。近年来家庭承包经营土地流转不断加快,据农业部统计,截至2016年11月初,河北省的流转面积己达166.04万hm2,流转率达29.6%,全省近三成耕地面积实现了规模化经营。流入方仍以农户为主,但向合作社、企业集中流转的趋向明显。河北省各县域农业经营规模大小的分布也不均匀,经营规模较大的地区是西北部和东南部。西北部地区因为耕地面积大,农业劳动力较少,加上地形多山地丘陵,无法发展规模化、机械化农业,只能以粗放式农业为主。而东南部则位于平原地区,农业经济发展较快,农业机械化和土地流转已经成为农业发展的主流。

3.2 农业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

3.2.1 农业劳动力。2005年与2015年河北省各县域农业劳动力的平均值分别为111080.34人和94578.28人,相比2005年,2015年各县域的平均农业劳动力减少了16502.06人,农业劳动力的分布差异在十年间日趋减小。从高低位区来看,2015年相对于2005年,农业劳动力在各个县域内的分布更为均匀。但最高位的县域分布基本不变,主要分布在河北省的东北部(承德和唐山)及北京以南的部分县域。

农业劳动力是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农业劳动力是否能够延续,农业劳动力的年龄、素质问题是关系农业生产的决定力量。在此期间,河北省各县域的平均农业劳动力减少了14.85%,劳动力数量下降明显,并且劳动力老龄化严重。大城市周边的农业劳动力相对较少,农业劳动力大量向城市转移,农业劳动力减少和农业生产后继无人成为制约农业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

3.2.2 农村居民人均收入。2005年与2015年河北省各县域农村居民人均收入的平均值分别为3440.65元和11199.32元,相比2005年,2015年各县域的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增加了7758.67元。2005年河北省各县域农村居民人均收入高低分化十分明显,以迁西—鹿泉为分界线,以东,农村居民人均收入较高;以西,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则较低(图5)。这是因为农民收入“十连增”主要来源于非农收入。从2005~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年均增长率达13.07%。其中,农民人均家庭经营性收入年均增长9.66%,工资性收入年均增长15.8%。工资性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逐年上升,由2005年的35%上升到2012年的43.5%,非农收入逐渐成为农民家庭增收的主要来源。2005年迁西—鹿泉以东地区经济发达,农民收入多样化,农业生产呈现兼业化态势,而以西的地区,大部分农民则以单一农业收入为主要经济来源。2015年河北省各县域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则呈现均匀分布,只有乐亭县与迁安县两个县域是收入最高位区域,说明农业收入分配不均匀的问题得以缓解,但是农业收入整体还较低。

3.3 农业环境支撑力

农业环境支撑力以化学肥料和农药为指标衡量,化学肥料和农药施用量多的地域农业环境破坏力大,化学肥料和农药施用量少的地域农业环境破坏力小。2005年河北省各县域化学肥料使用量与农药使用量的平均值为21216.61t与541.2t,2015年河北省各县域化学肥料使用量与农药使用量的平均值为23150.36t和578.99t,相比2005年,2015年各县域化学肥料使用量与农药使用量的平均值分别增加了1933.75t和37.79t,且河北省各县域化肥与农药使用量的分布差异在十年间日趋增大。2005年河北省各县域化学肥料使用量的最高位区大致分布在遵化县-元氏县一线以南的地区,而最低位区和低位区主要分布在遵化县-元氏县一线以北的地区。2015年河北省各县域化学肥料使用量的高低位分布大致相同,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隆化县、逐鹿县所在位区增加,而承德市其他县的位区下降。2005年河北省各县域农药使用量的高位区与低位区的分布大致与化学肥料使用量的高低位区分布相同,以承德—易县一线为高低位区的分界线。2015年蔚县、怀来县、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位区增加,而承德县的位区则下降。

化学肥料与农药的使用量在近年逐步增加,并且使用量在地域上呈现西北—东南差异,反映出河北省不同农业种植结构与农作方式。在河北省西北部地区以畜牧业和养殖业为主,在东南部地区以种植业为主,并且有效种植面积大于畜牧业养殖面积。因此,东南部的化学肥料与农药的使用量高于西北部地区。化学肥料与农药的使用一方面降低了病虫威胁,大幅度提高了农作物产量,另一方面加大了农业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在此期间,河北省整体化学肥料和农药的施用量增加显著,同时普遍存在农药化肥使用不合理,造成农业生态环境污染严重,制约了生态农业的发展。

3.4 农业科技条件

3.4.1 机耕面积。2005年河北省各县域机耕面积的平均值为33177.08hm2,2015年河北省各县域机耕面积的平均值为37825.19hm2,相比2005年,2015年各县域的平均机耕面积增加了4648.11hm2,且河北省各县域机耕面积的分布差异在十年间有所增大。2005年河北省各县域机耕面积的最高位区大致分布在河北省北部及东部部分县域,最低位区主要集中在北京天津周边及河北省西部太行山沿线的县域。2015年河北省各县域机耕面积高低位区分布与2005年大致相同。

機耕面积代表区域农业机械化水平,同时也是农业产业化的体现。河北省十年间的农业机械化水平在不断提高,但是也存在着机械化地区差异过大的问题,间接反映出各地区农业经济发展的差异。

3.4.2 农业技术人员。2005年、2015年河北省各县域农业技术人员数量的平均值为583人与204人,相比2005年,2015年各县域的平均农业技术人员的数量减少了379人, 2005年河北省各县域农业技术人员数量的分布较为均匀,最高位区分布在乐亭县和迁安县,2015年河北省各县域农业技术人员数量的分布则出现明显的高低差异,最高位区的县域增加了10个,但是农业技术人员的数量却大大减少,说明大量农业技术人员集中在高位区的县域。农业技术人员高位区的县域大致集中在北京、天津以南的部分县域和保定、沧州及张家口的逐鹿县。农业技术人员数量是农业GDP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虽然在短期内,农业技术人员数量对农业产值的效应较小,但从长远看,二者具有稳定的正向关系,农业技术人员数量的增加能带动农业GDP值的升高。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配备足够数量的高素质农业技术人员。

3.5 河北省农业的变化特征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近年河北省农业发展演变具有如下几个特征:第一,在农业资源承载力方面,河北省各县域的耕地面积与经营规模都呈现出南北两端高、中间低的态势,各县域耕地面积与经营规模都随时间呈增加态势。在土地利用产业化和土地流转增多的同时,还有很大一部分农业用地成为无人耕种的荒地,撂荒土地增多,不利于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第二,从农村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来看,河北省各县域的农业收入呈现南高北低的态势。在此期间,各县域农村居民收入呈上涨趋势,并且全省收入差距在逐渐缩小,但是农村居民收入的大部分来源于兼职收入,短期兼职农民转向城市长期从事二三产业,致使各县域农业劳动力下降,且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年轻劳动力的短缺会影响新农村建设步伐,对农业和农村的健康发展都将产生不利的影响,农村未来农业继承人问题将成为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第三,在农业环境支撑力方面,河北省各县域的农药和化肥使用量呈南高北低的态势。各县域农药和化学肥料使用量随时间不断增加。农药和化肥使用在增加农作物产量的同时,其不合理的使用也造成了农业生态环境污染严重,土壤肥力下降,制约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最后,从农业科技条件来看,河北省各县域的机耕面积呈现南高北低的态势,而各县域农业机械化水平在十年间有所增长,但是农业机械设备不合理,机械化程度低,农业机械化水平区域差异大等问题依旧存在。河北省的东南部地区县域机械化水平高,西北部地区县域机械化水平低,农业机械化水平区域差异较大。由于家庭农业生产规模较小,农民对农用设备操作水平不高,大部分农民会选择购买小型农用机械设备。使得一些大型农用机械的使用效率难以得到有效发挥,制约了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另外,河北省整体农业技术人员数量减少,各县域农业技术人员分布不均,农民农业技术培训和教育问题也亟待解决。

4 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2005~2015年河北省农业发展的时空演变过程的分析,得出河北省农业生产从传统的家庭劳动为基础的自给自足的小规模农业经营向机械化、规模化及化学化进行了转变,农业劳动力向兼职化和离农化转变。但在农业发展过程中生态环境保护不力、农业科技创新不足、土地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以及农业劳动力老龄化成为河北省农业发展的最大问题。因此,河北省农业应立足于京津冀一体化,协调、优化农业生产布局,增进京津冀区域化合作、城乡互动。为促进今后河北省农业的健康发展,巩固河北省农业在京津冀一体化中的地位和作用。最后,针对上述结论,提出以下建议:

(1)优化农业区域布局。结合区域资源禀赋、地理区位和经营能力,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减少撂荒土地。北京天津周边县域立足大城市资源以及便利的交通,发展优质果蔬种植业,并辅以乡村休闲旅游,培育特色农业产业带;东南部县域重点提升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精深加工能力,打造粮食生产核心区、现代农业先行区、农产加工优势区;河北省西北部地区立足于坝上地区特有的地形以及气候,发展特色农牧业以及坝上草原旅游业。发展不同的特色农业满足京津冀尤其是北京、天津的庞大的市场需求。(2)建立农民教育培训机制,为京津冀农业发展提供必要的劳动力保证。 以日本、韩国农业教育体系为借鉴,对农民以及确定的农业承继者进行专业技能教育和社会教育,重点培养农业科技人才。农业劳动力的问题,最终涉及到农民的利益。保障农民的收入和其他产业从事者之间的均衡,是保持农业劳动力数量和素质稳定的重要条件。实现这一条件需要有一套综合性措施,如农产品价格政策,农业补贴,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各种对农民的扶持政策。(3)科学施肥、用药,减少农业污染。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与生态环境建设同步,应探索农业持续发展的新模式,提出适应新形势的农业耕作与管理技术,建立科学合理的施肥体系,减少农用化学品的施用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为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4)鼓励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创新、创业。为农民工返鄉创业特别是发展涉农产业提供良好环境。大力发展科技农业创新对于处在城市化加速发展中的京津冀地区在增加土地产出、美化生态环境、提升农民生活质量、加快城乡一体化等多个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最后,受各县域数据的获取和篇幅所限,仅就涉及农业发展所需基本条件的指标进行了论述,作为今后的课题对农业发展的其他指标还需做进一步分析。

[参考文献]

[1] Kris A.G.Wyckhuys,Yanhui Lu,Helda Morales,Luis L.Vazquez,Jesusa C.Legaspi,Panagiotis A.Eliopoulos,Luis M.Hernandez.Current status and potential of conservation biological control for agriculture in the developing world[J].Biological Control,2013,65(1).

[2] Josep M.a Argilés bosch. A Comparative Study of Difficulties in Accounting Preparation and Judgement in Agriculture Using Fair Value and Historical Cost for Biological Assets Valuation[J].Revista de Contabilidad,2012,15(1).

[3] 郑海霞,封志明,张陆彪,等.甘肃省县域农业资源利用效率综合评价——基于遗传投影寻踪方法[J].经济地理,2006(04):632-635.

[4] 宋伟,陈百明,陈曦炜,等.农业资源利用效率的重新诠释与评价——以江苏省常熟市和江西省泰和县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2010,29(03):319-326.

[5] 高保周.我国农业的持续发展:定位、问题与对策[J].农业经济问题,1997(08):47-50.

[6] 李荣刚,程序.苏南经济发达地区农业持续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农业现代化研究,1996(03):151-153.

[7] 岳天祥,江爱良.我国农业持续发展若干问题浅析[J].自然资源,1993(05):1-8.

[8] 刘巽浩,崔玉亭,任天志,等.黄淮海地区农业持续发展状况、问题与建议[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1994(02):1-5.

[9] 程叶青,张平宇.东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探讨[J].经济地理,2006(02):300-303+317.

[10] 黄小威,赵婵璞,林伟旗,等.县域农业产业化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初探——以福建省平和县蜜柚产业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29(01):180-182.

[11] 胡鞍钢,吴群刚.农业企业化:中国农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J]. 农业经济问题,2001(01):9-21.

[12] 王鹏飞,付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农业的发展演变[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1(04):31-38.

[13] 张辉,张永江,杨易.美国、加拿大精准农业发展实践及启示[J].世界农业,2018(01):175-178.

[14] 李裕瑞,刘彦随,龙花楼.黄淮海地区乡村发展格局与类型研究.地理研究,2011,30(9):1637-1647.

[15] 龙花楼,刘彦随,邹健.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乡村发展类型及其乡村性评价.地理学报,2009,64(4):426-434.

[16] 卫新,王美青,徐萍.浙江省农业功能分区与区域农业发展研究.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9,30(3): 1-5.

[17] 谭雅蓉,史亚军.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北京生态休闲农业发展研究[J].農学学报,2015,5(04):135-140.

[18] 张茜,耿晓,马正英.京津冀一体化进程中河北现代农业园区发展探究[J].农业经济,2015(04):64-65.

[19] 王春玲.对京津冀一体化过程中都市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27(20):154-155.

[20] 孙芳,刘明河,刘立波.京津冀农业协同发展区域比较优势分析[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5,36(01):63-70.

[21] 刘玉,刘彦随,陈玉福,等.京津冀都市圈城乡复合型农业发展战略[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0,31(04):1-6.

[22] 王鹏飞,鲁奇,傅桦.1980年以来北京农用地时空演变与驱动力[J].地理学报,2005(06):75-86.

[23] 何小勤.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研究——基于浙江省农村的调查[J].人口与经济,2013(02):69-77.

猜你喜欢

农业生产河北省
河北省部分水产品市场价格
基于二元Logistic模型的新型职业农民农业生产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探析
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产的效应分析
新形势下节水灌溉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河北省部分水产品市场价格
河北省商务厅原巡视员仲继安涉嫌受贿被逮捕
河北省部分水产品市场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