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供给侧改革视角下基于土壤检测的苏锡常茶叶产业结构调整

2018-05-14杨雨晴宫敏丽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年15期

杨雨晴 宫敏丽

[摘要]供给侧改革在农业发展中就是调整产业结构,去产能要求减少低级粗放型生产,实行集约化精致化生产,精准农业,提高产品质量,实行农产品价值增值和溢价。通过对苏锡常土壤墒情评价,研究该区域土壤营养成分,发现该区域土壤富含硒,在江苏省居首位。茶叶在江苏是高附加值的农产品,结合硒富含量的特点,建议苏锡常以富硒茶叶为重点调整原本的产业结构。

[关键词]土壤成分分析;苏锡常;茶叶供给侧改革

[中图分类号]S-9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江苏省现全省面积为18.88万km2,约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06%,列为全国第24名,其中苏锡常地区总面积为1.78万km2,占据江苏省的9.4%,总共有农用耕地面积657万m2。截至2017年,苏锡常常住人口2195.3万人,人口密度达到750人/km2左右。因为人口众多,地理面积狭小,人多地少资源短缺,是苏锡常的一个特征,苏锡常人均的耕地面积只有0.058 hm2。苏锡常截至2013年已用完了2020年的建设用地占用农用地指标,对生态空间保护产生了巨大的压力。那如何因地制宜地选择农作物,利用自身的土壤特色来耕种其他地区所不能产出的农作物显得尤为重要。

土壤是地球上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表层。土壤来自岩石、无机物、有机物,主要由矿物质、空气、水、有机物构成。地球表面形成 1cm厚的土壤,约需要 300 年或更长时间。不同的土壤类型,分层也不一样。不同的地区自然拥有不一样的土壤成分,根据地区的土壤差异和自身的特色来选择合适的农作物培养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改革方式。

2 苏锡常土壤及茶叶背景

苏锡常主要是丘陵和平原地区为主,气候属于湿润型,雨水充足,地势平缓。交通发达,人口密集,生态环境十分良好,苏锡常一直是有山有水,农林相间,环境优美的绝佳胜地。由资料显示得出苏锡常地区土壤主要处于下扬子构造活动带的东段,区内地质构造复杂,断裂发育,以碎屑岩、碳酸盐岩为主,包括灰岩、砂岩、砂页岩、粉砂质泥岩、泥页岩、火山岩夹层等为主。苏锡常地区是江苏省内土壤元素含量较为丰富的一个地区,他涵盖了江苏省几乎所有的土壤类型和土种,在苏锡常地区有着大片的红壤也是主要特征之一,由中国地质资料研究图显示在苏锡常地区是江苏富硒土壤聚集地(由图1显示)。苏锡常地区因为是鱼米之乡,在农耕的历史上还是比较悠久的,我们主要知道的是盛产水稻,除了水稻之外还有其他的很多农产品,比如小麦、茶叶、药材、水果和花卉等等,基本都是春播秋收,一年两收的形式。其中茶叶是所有农产品里价值最高的,苏锡常比较有名的茶叶有碧螺春等。中国人自古有品茶闲谈的习惯,茶叶是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无论是宴请宾客还是平时生活中的饮用。

3 土壤分析方法

3.1 样品采集区域确定

因为采样面积过大,而且采样难度的原因,采樣选取在苏锡常领域内的农用耕地里,以90m2作为一个采集区域,每个采集区域内采集一个样品保存。由图1显示出除了在苏锡常地区,在南京、镇江两个地方土壤硒含量比江苏省其他所有地区都高,所以用同样的方法在南京和镇江两地采集相同的样品进行对比。采集的样品最好可以保证在原定的采集圈的中心,保证相同的取样条件。在取样的同时最好可以保证取样地点是少有人为破坏和生活污染的,每个区域的取量维持在500g上下,减少误差量,采用制定的取样器皿,和从头至尾完全相同的工具以及程序,并完好保存。

3.2 样品采集深度确定

茶树的根系由主根、侧根和细根组成,主根是由胚根发育而成,生长过程中垂直向下生长,在质地较好的土壤中可达2~3m,甚至更长,一般在1m左右,呈纺锤状,褐红色,主根和侧根一般呈红棕色(图2)。茶树的根茎主要由细根和他的根毛来吸收营养,而细根主要是在地下100cm左右。曾有研究资料表明,人类的生活行为会对土地产生并不小的影响和破坏,而这种破坏会影响到几乎40~50cm的深度,所以对于茶树来说150cm以下的土壤是最接近自然最原始的环境,也最适合代表茶树的营养吸收层。那就在苏锡常、南京和镇江三个地区的农用耕地中,以90km2作为一个采集区,在采集区中150cm以下的深度随机采集样本进行分析。

3.3 样品测试

在上述采集工作结束之后,对采集的样品进行自然风干。使用20目的尼龙筛对样本进行筛选,去除样本中的植物、岩石等各种杂物颗粒,20目一下的就是最原始和纯净的土壤。加工后的样品也要保证每个都有400g进行试验使用。将样品统一交至某土壤研究所分析土壤 TOC (总有机碳) ,确保每个元素的检出限都低于其地壳丰度,得出结果制作成表1。

4 初步成果讨论与总结

对苏锡常和江苏省其他地区的土壤所产出的茶叶进行随机取样的分析后, 发现了苏锡常地区土壤硒含量高于其他地区,而且在茶叶中的硒含量也高于其他地区。在富硒土壤范围内不同时间与不同地点采样都能得到一样的调查结果, 结果证明在苏锡常地区有大量富含硒的土壤,并且利于植物吸收和生长。

在南京、镇江和苏锡常地区同时采集了含有硒的茶叶,对比其中的硒含量。发现苏锡常地区茶叶硒含量一般为 0.15~0.39 mg/kg、平均可达 0.24 mg/kg, 是其他两个地区茶叶硒含量的 3~5 倍。苏锡常低山丘陵溧阳—宜兴南部一带新发现的大片富硒土壤, 是江苏最有开发利用价值的宝贵土地资源, 这里的土壤富硒主要形成于自然地质成因, 与地貌等自然景观有比较密切的联系。在这里所生产的茶叶不需要人工特地的为茶叶增加硒含量,只要选择在富硒土壤范围内能够生长茶叶的地方种植茶叶, 所生长出来的茶叶都有着大量的硒的成分。

5 产业结构调整建议

茶叶既是我国传统的出口商品又是人民重要的日常生活必需品,涉及人多面广。得以确认的是在江苏省苏锡常地区,土地硒的富含量远远大于江苏省的其他地区,并且硒易于被植物吸收,对人体有着很大的帮助。硒作为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的微量元素,是生物体多种酶和蛋白质的重要成分,具有提高人体免疫能力、抗衰老、预防癌变等作用。在苏锡常地区多种农作物相比其他地区都富含大量硒的成分,苏锡常地区应当借此机会发展自身的特色农业,寻找到自己的农业改革定位。

要正确地处理好调整和发展之间的关系。把政策与优化创新结合起来,认真地做好规划。苏锡常知名的茶叶品牌,碧螺春是高附加值产品。结合丰富的硒含有量,做出富硒茶叶提升茶叶本身品质,添加附加值。改变原本低级粗放的生产方式,打造精致和集约化的农业,从茶叶本身来调整农业结构。

产业结构调整后,新式茶园建立,原料质量理应会一定程度地提高,随之相伴的是茶叶品级的提高。高质量的茶叶生产和增幅较大,此情况下茶叶的品种和产量库存接近最优的数值。茶叶的价格上涨也会趋于平稳上升,得到可控的弹性。供求关系的改善就会加强茶叶市场的占优比,那茶叶能带来的效益就指日可待了。

[参考文献]

[1] 杨忠芳,陈岳龙,汪明启,等.地球化学填图的国际研究现状及建议[J].地球科学进展,2002,17(6):826-832.

[2] 赵琦.成都市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和双层采样的效果[J].中国地质,2002,29(2):186-191.

[3] 成杭新,杨忠芳,赵传东,等.区域生态地球化学预警:问题与讨论[J].地学前缘,2004,11(2):607-615.

[4] 奚小环.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与生态地球化学—第四纪研究与应用的新方向[J].第四纪研究,2005,25(3):269-274.

[5] 廖启林,吴新民,翁志华,等.南京地区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基本成果及其相关问题初探[J].中国地质,2004,31(1):70-77.

[6] 廖启林,吴新民,金洋.南京—镇江地区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初步成果[J].物探与化探,2004,28(3):257-260.

[7] 廖启林,金洋,吴新民,等.南京地区土壤元素的人为活动环境富集系数研究[J].中国地质,2005,32(1):141-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