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农地抵押贷款助推现代农业发展

2018-05-14吴昕蓉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年15期
关键词:农村金融现代农业

吴昕蓉

[摘要]农村金融市场的非对称性和农业生产中资源与环境的双重约束,农业和农村经济转型升级迫在眉睫。为应对这一形势,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重要的一环,中央因势利导提出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以缓解农业生产资金瓶颈问题,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但在实际调研中发现,由于产权价值评估体系、风险缓释机制不健全等原因导致农地抵押贷款发展壮大存在一定难度,农户的融资需求仍得不到有效满足。因此,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农村金融创新迫在眉睫。

[关键词]农村金融;现代农业;农地抵押

[中图分类号]S-9 [文献标识码]A

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血脉,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推进器”,农村金融对现代农业的支持是确保农业现代化有序发展的物质基础。然而,农村金融供给却无法有效满足其发展需要,金融缺口大,农业资金存在供给约束和效率瓶颈,农村金融机构“偏农离农”,从农村吸收存款再拆借到城市金融机构,导致农村资金大量外流 。在二元分割的农村金融市场上,由于信息不对称,资金需求者信息披露不完全,农村正规金融机构存在“惜贷”现象,对资金需求者实行定量配给政策(林毅夫和孙希芳,2005),农户很难从正规金融机构借到钱(马光荣和杨恩艳,2011),难以向农业持续投资,现代农业发展受阻。因此,现阶段如何增加农村金融供给,创新金融产品,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效率,成为当前乃至今后支持农业现代化发展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1 金融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必要性

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其健康发展是一个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但是,我国农业产业与其他产业相比还比较落后,是现代化建设中的一块短板。为有效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农业现代化是其重要的着力点,在其发展过程中,金融是它强大的支撑,无论是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规模经营还是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都离不开金融的支持。

农业生产的特殊性需要农村金融机构支持。农业生产具有季节性、周期性、抗险能力弱等特征,农产品价格受自然环境和市场环境等外部因素制约明显。农业高成本、难融资、低效益使得农民离乡离土,农地抛荒严重。但是,农业关系着国家大计,其社会效益不能忽视,因此,在现有情况下,增强农户农业生产信心,提高其期望收益,单靠市场调节是不够的,还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和政策指导,其中关键的一步就是降低农业融资成本,为农户提供信贷资金支持,使其有足够的资金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提高收益率。

现代农业需要与之配套的现代化的基础设施。现代农业是以高新技术为支撑、广泛利用现代生产要素的产业,配套完善的基础设施是其发展的必然要求。配套完善的基础设施不仅能够提高农业生产率,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还能提高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速度,是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条件。农业基础设施作为公共产品,具有非排他和非竞争的特性,“搭便车”行为较为普遍。由于资金投入不足,当前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较为滞后,基础设施的维护保养也不到位,成为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因此,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渠道,尤其扩大金融机构信贷资金的供给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条件。

农业生产的现代化、专业化、规模化需要强有力的信贷支撑。现阶段新培育的新兴农业经营主体迫切需要大量资金来扩大生产规模、完善产业链条,但资金短缺限制了其发展壮大。新常态下,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转型升级迫在眉睫,这对深化农村金融改革、改善农村投融资环境提出了新要求。为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创新农村金融产品供给,改革创新是需要牢牢把控的关键着力点,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则是其中关键一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深化农村改革作出全面部署,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四川省2017年印发的《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实施意见》更是为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有序开展打了一剂“强心针”。

2 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必要性

受地理条件和经营方式影响,家庭小规模经营成为影响农业规模化和产业化的关键因素,为此,必须要鼓励和推动土地流转和集中,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形成规模化经营,而农村土地所有权、经营权、使用权分置运行,试点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则是其中关键一步,这对于激发农业生产者的活力,激活农村生产要素的潜力,释放农业产业全产业链红利,增添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有重要的作用。

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可以拓宽农业融资渠道,推动规模农业发展。传统的抵押融资,主要以不动产为主。近年来,包括无形资产在内的动产质押融资也逐步发展起来。通过实行“三权分置”,将土地经营权分离出来,并允许其抵押贷款,将提高土地资产的流动性,从市场、商业的角度为农业融资提供一条新的途径,为规模农业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另外,该贷款还可以改善农业信贷担保体系、降低农业信贷体系风险。由于农村人口流动性增强,征信体系建设滞后,信贷抵押物范围狭窄,抵押品价值不足等原因,制约了农业信贷发放。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作为一项新型农村金融产品,可以优化担保体系并缓释风险:土地承包经营权是价值相对稳定的优质担保品;土地是农民最重要的资产,对农民约束力较强,能有效增强其信用意识,降低不良贷款率;金融机构在土地价值评估及定价方面有较强的话语权,贴合其预期的定价有利于控制风险,提高信贷资金的供给意愿。

3 增加农村金融供给的建议

从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到土地“三权分置”再到农村土地两权抵押贷款及相关产权保护政策,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一直沿着明晰产权以推动资本化的思路稳步推进,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不仅是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农村经济与金融逐步走向市场化的必然结果。

3.1 积极推广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业务

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在改善農户信贷约束、促进农户收入增长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因此,在风险可控条件下,金融机构应积极推广该业务,这不仅惠及农户,也对金融机构业务和产品创新、增加新的利润增长点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3.2 金融机构要增加涉农产品,提高服务质量

针对农户需求特点,金融机构应完善贷款条款,如简化贷款手续、延长贷款期限等,提供更具有竞争力的农地抵押贷款产品与服务,建立与农户的沟通机制,摸清农户融资需求,及时进行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调整与完善。

3.3 针对农地价值评估难的问题,要加强农村土地价值评估

市场建设

首先要做好土地确权颁证工作,完善农村土地产权交易市场,其次要引入市场机制,金融机构联合专家学者和经营主体,引入中介机构对农地经营权抵押价值进行评估,建立起银行和农户共同认同的权威的价值评估体系,增强农地的可抵押性。

3.4 金融机构创新产品供给

为增强农户信贷的可得性,开展信用保证保险,根据农产品生产周期,开展小额信用保险。此外,农村正规金融机构可以充分利用非正规金融对其的互补作用,与非正规金融机构,如小额贷款公司等合作,增加农村信贷的供给,以推动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参考文献]

[1] 段小燕,王静,彭伟.供给约束下我国东西部农业资金的配置效率及影响因素分析[J].农村经济,2014(11):68-72.

[2] 林毅夫,孙希芳.信息、非正规金融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2005(07):35-43.

[3] 马光荣,杨恩艳.社会网络、非正规金融与创业[J].经济研究,2011(3):83-93.

猜你喜欢

农村金融现代农业
区块链技术助力农村金融发展研究
河北邯郸拥有现代农业园区167个
2020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公示公告
我省3园区入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
供给侧改革视野下农村金融供给的优化路径研究
拟入选“互联网+”现代农业百佳实践案例公示名单
农村金融大变身
安顺:荣升全国首个农村金融信用市
青海省新增2个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
农村金融效率的界定与测度:文献综述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