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三次土地调查城镇村界线划定方法研究

2018-05-14星财华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年9期

星财华

[摘要]城镇村界线划定是实现城乡土地调查一体化建设的前提条件和重要基础。基于参与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重庆试点的相关项目的工作体会,研究探讨了新一轮土地调查中两种城镇村界线划定方法,对比分析了两种方法的优缺点,并对城镇村界线划定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第三次土地调查;城镇村;界线划定

[中图分类号]F293.2;F224 [文献标识码]A

三次调查任务之一是全面查清城镇村范围内的土地利用状况,满足城乡土地规划、土地利用管理等方面的需求,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土地调查数据库,而城镇村界线划定是实现城乡土地调查一体化建设的前提条件和重要基础。城镇村界线划定主要是参照二次调查及年度土地变更调查确定的城市(201)、建制镇(202)、村庄(203)范围,选择大比例尺地籍调查数据、农用地转用等资料作为参照,结合高分辨率影像特征划定城镇村范围界线,同时作为城镇土地调查和农村土地调查的分界范围线,保证城镇土地利用图斑和农村土地利用图斑的良好衔接,也是城乡一体化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的重要内容。

1 城镇村界线划定方法

城镇村界线划定根据与地类调查的衔接关系可以分为“先城镇村界线划定、后地类调查”和“先地类调查、后城镇村界线划定”两种方式。

1.1 “先城镇村界线划定、后地类调查”的方式

“先城镇村界线划定、后地类调查”的方式总体是根据城镇地籍调查和年度土地变更调查成果等已有基础资料,在继承的基础上,结合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对城市(201)、建制镇(202)、村庄(203)范围界线进行划定。并在完成城镇村界线划定的基础上,在边界范围内开展1:2000城镇地籍调查,边界范围外开展1:5000农村土地调查,同时在边界线上完成城镇土地利用图斑和农村土地利用图斑的相互衔接。具体方法如下:

(1)提取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城镇村范围界线。结合年度土地变更调查成果,提取试点区域全部的城市(201)、建制镇(202)、村庄(203)图斑,并按照地类进行融合处理,作为本次城镇村界线划定的基础范围。

(2)年度变更调查城镇村界线的调整。将提取的城市(201)、建制镇(202)、村庄(203)范围和未纳入年度土地变更调查的农转用建设用地审批数据进行叠加,结合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对提取的基础范围线进行调整。调整的内容包括城镇村内部道路的调整、未纳入年度土地变更调查的农转用建设用地范围的调整、城镇村内部小于上图标准的集体土地利用图斑的综合。

①城镇村内部道路的调整。年度土地变更调查提取的城市(201)、建制镇(202)和村庄(203)范围内,由于城镇建设用地的向外扩张,城镇村内部存在单独上图的公路用地将城镇村图斑划分为离散的状态。在城镇村界线划定中,需要结合年度变更调查中的公路用地对城镇村图斑进行补充。通过提取年度变更调查中的公路用地与城市(201)、建制镇(202)和村庄(203)基础界线进行合并,并在城镇村的边界线上将公路用地进行断开,同时将城镇村内的公路用地与城市(201)、建制镇(202)和村庄(203)图斑进行融合,将公路用地补充上图。

②城镇村边界范围的调整。城镇村边界范围的调整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未纳入年度土地变更调查的农转用建设用地的补充;二是调查比例尺提高后范围界线的调整。

从年度土地变更调查提取的城市(201)、建制镇(202)和村庄(203)的城镇村界线,还存在部分未纳入年度土地变更调查的农转用建设用地范围未包含在以上提取界线中,通过将收集的未纳入年度土地变更调查的农转用范围与以上界线进行叠加,结合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将未上图的农转用建设用地范围补充到城鎮村界线中。

结合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参照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城市(201)、建制镇(202)和村庄(203)范围,需要对由于调查比例尺提高后新增上图图斑进行补充和原界线精度进行调整,保证城镇村界线划定的准确性。

③城镇村内部小于上图标准的集体土地利用图斑的综合。从年度土地变更调查提取的城市(201)、建制镇(202)和村庄(203)的范围内存在未征用的集体土地形成了城镇村范围内的中空区域,对于这部分中空区域需要按照土地调查分类体系最低上图标准进行综合,对于小于上图标准的集体土地利用图斑应与城镇村界线进行综合,大于上图标准的应按照农村土地调查规程单独上图。

(3)城镇村界线的融合。将以上处理后的城镇村界线按照城市(201)、建制镇(202)和村庄(203)分别进行融合,得到最终划定的城镇村界线。

1.2 “先地类调查、后城镇村界线划定” 的方式

“先地类调查、后城镇村界线划定”的方式是参照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城市(201)、建制镇(202)和村庄(203)的范围,结合城镇地籍调查和村庄地籍调查、城镇规划数据及遥感影像,先进行全覆盖的地类调查,然后再根据细化地类归并城镇村用地类型,融合得到城镇村边界。具体方法如下:

(1)结合年度土地变更调查、未纳入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农转用范围等确定城镇村初步调查区域。结合年度土地变更调查成果,提取地类图斑城市(201)、建制镇(202)和村庄(203)的范围与未纳入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农转用范围进行融合处理,得到城镇村调查初步分界范围线。

(2)结合城镇地籍调查成果、村庄调查成果开展地类调查。将上述界线作为城镇土地调查和农村土地调查的初步调查工作范围线,参照城镇地籍调查、村庄调查成果、城镇规划数据及遥感影像,进行土地利用图斑调查,确定每一块图斑的利用类型,并对城镇土地调查中的商服用地(05)、工矿仓储用地(06)、住宅用地(07)、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08)、特殊用地(09)、城镇村道路用地(1003)、交通服务场站用地(1004)空闲地(1201)等进行城市(201)、建制镇(202)、村庄(203)城镇村地类的归并。

(3) 城乡边界数据的采集。由于 “先地类调查、后城镇村界线划定”的方式在地类调查时没有明确的城镇村分界界线,所以在城乡边界数据采集时,应充分利用已有基础数据,对于开展了大比例城镇地籍调查的区域,应优先采用城镇地籍调查成果,依据低精度服从高精度的原则,将农村土地利用图斑界线接到城镇土地利用图斑上,对于基础资料未覆盖的区域,应根据事实求实的原则进行调查。通过城镇土地利用图斑和农村土地利用图斑边界的衔接保证城镇村界线的准确性。

通过地类调查成果融合得到城镇村界线。在完成地类调查的基础上,对城镇村土地利用图斑按照城市(201)、建制镇(202)和村庄(203)进行融合处理,得到城鎮村界线。

2 小结

2.1 两种城镇村界线划定方式的对比

通过以上两种方式的实践验证,“先城镇村界线划定、后地类调查”的优点为先确定城镇村界线有利于城镇地籍调查和农村土地调查范围界线的衔接,便于针对没有明显分界线的城乡边界数据的采集;缺点为先划定城镇村界线未考虑城乡地类的衔接,需要在后期地类调查中再次与城镇村图斑数据进行衔接,且 “先城镇村界线划定、后地类调查”的方式对于基础资料的依赖性较高,划定界线的准确性容易受基础资料的影响。

“先地类调查、后城镇村界线划定”的优点为前期的地类调查中已充分考虑了地类的衔接,不用在界线划定中重复的衔接,并且通过全覆盖的地类调查不受基础资料成果质量的影响,准确性较高;缺点为由于没有事先划定的城镇村界线作为辅助,在城乡一体化土地调查中,城镇土地调查和农村土地调查的分界线比较模糊,地类衔接的困难性较大、效率较低。

2.2 第三次土地调查中城镇村界线划定的建议

在新一轮土地调查过程中,可根据调查区域的实际情况进行方式的选择。在基础数据较好的区域,建议采用“先城镇村界线划定、后地类调查”的方式。首先确定城镇村范围界线,在城乡一体化土地调查中可以明确城镇土地调查和农村土地调查的工作范围及界线,便于工作效率的提高。然后通过先确定城镇村范围界线便于在没有明显分界线的城乡结合部数据的采集及地类的衔接;在数据基础资料较弱的区域,建议采用“先地类调查、后城镇村界线划定”的方式,通过全面的地类调查的方式更有利于准确的划定城镇村范围界线,避免城镇村边界界线的多次衔接。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送审稿)[S]. 2017.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总体方案[Z].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