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临的机遇及挑战

2018-05-14崔丽娟

南方农业·中旬 2018年5期
关键词:产业升级供给侧农业

崔丽娟

摘 要 随着我国农业体系结构升级转型的进程不断加快,在政策的支持下,我国农业发展进入新的发展期,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基于此,简述了我国农业供给侧改革的背景,就当前农业供给侧改革面临的困境进行深入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快我国农业供给侧改革的路线与方法,旨在通过深刻剖析新时期农业供给侧改革面临的潜在问题,正确认识农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为开辟农业体制改革新路线提供借鉴。

关键词 农业;供给侧;改革;产业升级

中图分类号:F321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8.14.066

农业作为社会稳定的命脉和三大产业发展的基础,长期以来一直受中央的重点关注,每年国务院的中央一号文件都在针对当前农业发展情况制订专属的路线与发展报告,随着我国工业与第三产业的发展占GDP的比重逐渐提升,加速促进农业发展体制转型已经成为新时期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话题。十八大以来,关于三农问题和農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规划又一次成为中央政策导向的焦点。然而随着农业经济改革的落实,在我国农业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依然暴露出一些问题,例如结构失衡、发展后劲不足、劳动力流失和环境恶化等难题始终困扰着农业经济的发展。因此,要正确认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意义,鼓励农村正视新时期结构性改革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对推动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缩短城乡差距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农业供给侧改革面临的机遇

自从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末的中央农村会议上提出加快供给侧改革的方针后,农村经济和社会结构环境正面临着一次剧烈的变革与调整,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首先,农村经济发展牵动着社会各界的心,加快农村体制改革、推动农民创收已经达成共识,因此这种促进城乡共同发展的意识不仅成为推动者改革的动力,还有利于农村社会融资。就农业供给侧改革而言,改革的要素在于通过宏观调控实现生产关系升级,而实现产业升级的根本是精确对接市场,避免商品的生产与需求脱节。因此社会各界对供给侧改革的高度重视保障了农产品生产的供应稳定和充足,并在生产质量上有所提升,并逐渐向结构合理、高附加值的方向发展。在中央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各界密切关注的情况下,供给侧改革方案的提出为农业发展指明了道路,并提供了政策方针上的便利。同时,消费结构升级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了有效助力。长期以来,我国农产品的生产与消费存在严重脱节的问题,这其中既有供应链管理上的问题,也有消费需求不足的问题。截至2017年,我国人均GDP突破9 000美元,人均收入突破35 000元大关,这意味着我国居民的购买力在持续提升,由于可支配收入不断增长,我国农产品的消费量年均增长8%以上,基本同收入增长持平,这说明经济整体形势的走好将有效带动农产品消费,从而实现农产品产业链条的稳定运行。此外,科技的进步与发展为供给侧改革提供了新的推动力,除了农业生产进步能够帮助农户从粗放化种植养殖向精细化农业生产转变,互联网产业的发展为农产品提供了新的销售渠道,显著扩大了农产品市场,不仅使一些深山中的优质农产品得以进入城市餐桌,还开辟了海外市场渠道,帮助大量农户实现增收[1]。

2 农业供给侧改革面临的挑战

在供给侧改革的过程中,要积极应对改革路上潜在的挑战,才能推动农业经济不断发展。我国粮食的供给压力不断增大,随着我国粮食产量在近年来的逐年递增,尽管粮食安全得到保障,但由于我国政府出于国际市场的粮食保护政策考虑,采用大量收购农民粮食的政策,随着粮食库存的提升,进口量不降反增,这体现了我国粮食政策的滞后性,是供给侧改革的潜在隐患。同时,结构性失衡严重,农产品的供需矛盾问题值得关注。例如,我国乳畜业的发展规模不低于澳洲和南美,但国内乳制品却难以获得国人认可,进口奶粉甚至占据了中国市场的85%以上;但在大豆市场方面,国内大豆种植量远远低于市场需求度,美国大豆几乎占据了中国市场的85%,供需上的严重失衡,反映了我国农产品与市场对接的矛盾性。此外,农业用地环境恶劣,严重影响农产品的供应品质和农民的生产质量,不利于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不利于农村生态文明建设[2]。

3 加快实现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对策

1)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积极作用。加强顶层设计是加快实现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渠道,即从整体视角去观察农业发展问题,以推动农村生产力为核心,重点提升供给侧改革的系统性,实行宏观、微观政策两手抓的方法,带动新一轮的农业经济增长。2)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提升农产品附加值[3]。以台湾省为例,台湾省在20世纪70年代后经济开始高速发展,大量的农村企业开始尝试现代化转型,如统一、南国等品牌都是农村企业现代化转型的结构,使农副产品的价值从吃饱向吃好发展,运用精细化管理理念,有效提高产品的附加值。3)加强先进农业技术的应用,推进农业机械化、农业科技化发展,解放农村劳动力,推动绿色农业、机械化农业发展[4]。

4 结语

随着我国城乡发展差距的不断扩大,推动新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再一次成为中央政府和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课题。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意义在于通过资源的优化配置,正确调控生产要素在农业发展中的比重,以实现农村经济的高速发展,提高农村地区的生产力水平。由于社会各界对农业发展的高度重视与扶持,使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迎来了难得的机遇:政策的引导与支持、农产品附加值产业链的发展、农业科技的进步与发展,都为改革提供着持续的动力。但同时,由于供给侧压力的提升、农村环境的破坏以及结构失衡等问题也为改革带来了一定阻力。因此,我国应加强宏观调控,加快产业结构转型调整,引进更多先进技术服务于农业科技发展,为加快供给侧改革,尽早实现繁荣性农村建设,推动农民致富发挥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和龙,葛新权,刘延平.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机遇、挑战及对策[J].农村经济,2016,25(7):29-33.

[2] 杨灿,朱玉林.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的湖南农业绿色发展对策[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0(5):1-5.

[3] 张元红.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机遇和挑战[J].中国农村金融,2017,18(8):21-22.

[4] 尚能,曹小勇.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给黄羊河种业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探析[J].中国种业,2017,36(12):42-44.

(责任编辑:赵中正)

猜你喜欢

产业升级供给侧农业
数据分析挖掘在农业统计分析中的应用
中国农业2017年与未来十年展望
流通领域重要农业产品价格(2016年10月)
我国生产性物流业促进装备制造业升级的策略分析
濉溪县产业结构转型与升级
关于福建自由贸易区发展理念和辐射带动海西产业升级模式的探究
商贸流通业集聚对产业转型升级的作用
创新创业为“供给侧”蓄能
农业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