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促进精准扶贫的作用思考

2018-05-14梅文娟杨洪

南方农业·中旬 2018年5期
关键词:职业农民新型精准扶贫

梅文娟 杨洪

摘 要 精准扶贫是我国重要的扶贫战略,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是促进精准扶持的有效策略之一,将精准扶贫变为精准培育,通过提高农民自身的整体素质,使扶贫工作由原来的输血式扶贫向如今的造血式扶贫方向发展。基于此,通过介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对精准扶贫的促进作用与思考,以期为加速精准扶贫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新型;职业农民;精准扶贫

中图分类号:G725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8.14.088

麻城市位于鄂东北部、大别山中段南麓、鄂豫皖3省交界处,全市版图面积3 747 km2,人口120万。麻城市是一个农业大市,多次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市称号,是国家大型商品粮基地县(市)和国家新增粮食产能规划县(市),同时是国家长江中下游双低油菜生产基地,也是国家蔬菜产业重点县(市)之一。同时,麻城市也是我国扶贫工作开展的重点县市,截至2015年底,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有15.97万人,近年来通过大力实施精准扶贫“5566”攻坚计划,已有5.15万人实现脱贫,脱贫工作首战告捷。

1 新型职业农民的定义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中,首次提到新型职业农民这个概念,根据农业部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定义来看,新型职业农民是具有更高的文化素质、专业素质、身体素质及法律素质等综合素质为一身的高素质农业从事者。新型职业农民作为一种职业的象征,区别于传统的农民,他们更追求农业生产上利润的最大化,在收入上甚至可能超过城市居民[1]。成为新型职业农民需要经过教育培训、考核等程序,取得职业资格证后,才能进行农业生产,因此他们拥有更加平等的社会地位。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及现代化农业的快速发展,规模化经营是未来农业的发展趋势,因此新型职业农民可作为市场主体的经营者、管理者,为市场经济活动作贡献。

2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促进精准扶贫的作用

2.1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是优化精准扶贫资源配置的基础条件

“精准扶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考察湖南湘西时提出的一项重要的思想,2015年在贵州进行调研时更是提出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强调了资金使用精准。精准扶贫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在资金投入有限的情况下,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发挥资金的扶贫效果,使财政扶贫资金充分发挥作用。例如,我国在近几年加大了对农机推广的宣传力度,加上国家出台的农机补贴政策,使许多农民都有了购买农机的热情[2]。然而农机操作和维修保养具有一定的技术要求,多数有购买农机能力的农民却无法掌握农机的操作及维修保养技能。通过专项的扶贫资金来对特定的农民进行技能培训,使其掌握农机相关技能,则可有效解决此问题。通过扶贫资金来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提高他们的生产服务能力及经营能力,同时增强他们对于社会的责任感,充分调动他们对于从事第一产业的积极性,可以更好地优化扶贫资金分配,提高了资源分配的合理性及发展质量,因此,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是优化精准扶贫资源配置的基础条件。

2.2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是实现精准扶贫的有效途径

据统计,2014年麻城农村居民的收入为6 720元,比2013年增长12%,而城镇居民收入可达20 136元,比2013年增长9.6%。由此可见,农村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还存在很大的差距。而农民整体素质偏低、文化程度落后及生产水平低是贫困农民无法脱贫、收入偏低的主要原因。正所谓“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以渔”,扶贫的本质是先“扶人”,通过培育的手段来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将他们培育成新型职业农民,是推动麻城市特色农业的根本动力。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过程中,农民通过不断接受相关培训,能够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消除以往依赖政府的落后思想,使农业生产经营方向从原来的单一农户、人力劳动,向着多元化、新领域的方向发展,全面提高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与科技水平,使扶贫方向由原来的输血式扶贫转变为造血式扶贫。因此,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是实现精准扶贫的有效途径。

2.3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是促进精准脱贫的长效机制

根据国家精准扶贫的基本方针,入户调查每户的基本情况,优先选择长期从事农业工作的家庭农场或者合作社等种植大户和对培训具有急切需求的人员作为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对象,以培养出一批具有经营能力、管理能力,并且能带动周边人群致富的现代化劳动者。通过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工程,培育出一批留得住的农业人才队伍,从而对精准扶贫工作起到巩固长效的作用。从2015年开始,麻城市严格按照精准扶持的方针,经过不懈的努力,使贫困人口由原来的15.97万人减少到10.82万人,脱贫率达到32.2%。取得的成绩除了得力于多元化的扶持力量与扶持形式外,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对促进精准扶贫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4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为促进精准扶贫构建新型经营体系

随着麻城市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选择外出务工,留守在农村中的人员多数为妇女和老年人,从而导致农村劳动力不断减少,出现了无人种地的问题。因此,发展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是全新的农业经营体系,是促进精准扶贫最有效的途径之一。然而目前在这些新型经营主体中,仍存在管理人员行动分散、经营规模不大和经济收益不高等诸多问题,导致新型经营体系对农户的带动力不足,无法有效完成扶贫工作,而导致这些问题的主要因素就是农业从事人员的素质不高、专业技能低下。新型农民培育工程可以有效提高新经营主体的整体素质,通过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方式来构建新型经营体系,不但能够帮助职业农民成为新型经营主体,而且还能够通过这些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周边经济发展,促进精准扶贫工作有效开展。

3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促进精准扶贫的思考

虽然麻城市对精准扶贫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对促进精准扶贫上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目前入选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人群大多是家庭农场或者是种植大户等人群,还有很大一部分具有开发潜力并渴望得到培育的贫困人群并没有得到被培育的机会。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两个:1)新型农民培育模式的针对性不强,尽管财政部门已经给予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一定的补贴,但是这些补贴更多的是用在培养农业从业人员上,这就造成了脱贫针对性不强;2)基层农民在农忙时很少有时间去参加培训,集中授课的形式对于一些农民来说很不方便,这就大大缩短了他们的培训时间,导致培训效果大打折扣。为了实现全面小康,不能忽略贫困农民这一群体,应将部分有培训愿望的贫困农民也划入培训行列中,采取两头并进的方式对其进行培训。在培训方式上,应多采取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对农民进行培训,为更多的群体提供培训机会,以实现精准化扶贫。精准扶贫的目的是实现全面小康,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又是促进精准扶贫的有效途径,只有提高每个贫困农民的自身素质,才能真正远离贫困。

参考文献:

[1] 董香君.基于精准扶贫的新型職业农民培育路径探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7,38(28):62-67.

[2] 何超群.精准扶贫战略下福建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6,37(13):65-69.

(责任编辑:刘昀)

猜你喜欢

职业农民新型精准扶贫
农民发展致富途径
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几点思考
新型防冰雹车衣设计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
生育文化对生育率的影响
论农广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