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我国传统农业的发展特征

2018-05-14张宝强

南方农业·中旬 2018年5期
关键词:趋势发展

张宝强

摘 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需要的粮食越来越多。自1996年以来,涌现出大量的转基因作物,占据了大量的市场份额,成为当今的热门产品。然而转基因作物却存在一定的风险,并不能完全被人类所接受,因此传统农作物的延续和发展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基于此,结合传统农作物的优良特点,分析了传统农作的发展优势及如今人类生活的需求,探讨了传统农业的演进历程、特点、现状和趋势等,提出了传统农业的产业化发展建议。

关键词 传统农业;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S-01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8.14.073

1 研究背景

在我国数千年的历史中,都视农业为“国脉民天”,以农立国,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农业[1]。传统农业也就是在自然经济的条件下,生产工具主要为铁器农具,以仅有的人力和畜力作为农业种植的动力,利用的是传统的农业方法与耕作技术,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古代农业”[2]。原始农业有3大起源中心,除美洲外,都独立发展了传统农业。传统农业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虽然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没有多大影响,但是传统农业是一种纯绿色、原生态的农业,所生产的粮食作物不像现如今的转基因作物和使用化肥的作物,被人类食用后不会产生副作用[3]。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人们对饮食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然而现在的食物有很多都是转基因食品,同时还施用了大量的化肥,逐渐遗弃了传统的种植方式。传统农作物的种植研究是不可忽视的,其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发扬,更是对传统老品种的延续与保护,对传统作物的关注,也仅限于农学专家、遺传学家等少部分研究者。社会学家很少去关注这方面的问题,即使涉及也是从社会经济的发展角度去考虑。笔者从人类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和传统农业的演变历程进行论述,对传统农业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2 传统农业的演变历程

原始的传统农业是以训化新的作物、家畜来开拓新的农业区域。我国的传统农业是靠牛耕、铁犁发展起来的,建立了农业技术体系的基本内容。中国的传统农业起源于封建社会的初期,春秋早期的人们已经开始使用铁器,中间诞生了作物选种、厩肥使用、种植绿肥以及土壤耕作等技术。到了西汉时期,小麦得到了推广,与夏季播种作物连作生产,形成了中国的传统农业。中国在1万年以前就出现了农耕文明,最早是种植所有可以供人类吃的作物,随后进行了物种的选择,只种植产量较高的作物,如“五谷”。魏晋南北朝以前,北方以“栗”、南方以“稻”为主,隋唐后麦类得到逐渐推广,形成了“北麦南稻”的新格局,随着各种作物的种植又培育出了许多适合当地种植的新品种。水稻是1973年在浙江余姚河姆渡一处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中发现的,在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稻谷遗存,距今约7 000年,证实了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的国家。在当时,人们最早是收集食用水边的野生稻(水稻的祖先),因此对野生水稻的生长习性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掌握了播种、收获等技术。

3 传统农业的特点

在传统农业出现时就形成了一套农业生产技术的指导思想——天(时)、地(地位、地势、地形、土质)、人(力)3者“制宜”的理论,该理论中人的因素尤为重要,在此思想的指导下我国逐渐形成了传统的农家思想。中国的传统农作物一般都种植在有田埂的平原耕地,平原耕地的田埂是防止水土流失的关键措施。在田间的耕作管理中,我国的传统做法是充分利用人力进行精耕细作,这是经过2 000多年来的农耕实践而积累、传承的经验。追溯我国的农田连耕制,继承和发展了传统耕作措施,合理地将无用的粪便转化为有利于农作物生长的肥料。此方法不但可以提高产量,而且可以长久保持土壤肥力,这是传统农业的突出优点,时至今日,农村小型耕种田地仍然在使用。最早通过对自然现象进行观察,利用生物来防治害虫,形成了一套“食物链”观念,懂得了利用一些有益农作物生长的动物,承担其“防害任务”。也因此成为我国农业史较为有特色的防害技术,相比现代农业使用化肥农药等,大大降低了人类食用后对身体的伤害。

4 传统农业的现状

资本缺乏是我国传统农业面临的首要问题。我国长期以来都是以牺牲农业来换取工业的发展,导致农业发展缓慢、资金短缺。目前,我国的工业化发展还处于中期阶段,还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因此很难为农业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目前,农业基础设施已基本完善,机械化开始慢慢取代传统的耕作方式,传统的耕作器具也开始慢慢变少。就目前来说,耕种方式的改变,很少有农户再利用无公害、无污染的牲畜粪便进行施肥,取而代之的是当下流行的化肥等有机肥料,农产品的口味也开始发生变化。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的劳动力人口越来越少,文化素质较高的劳动力都开始向城镇转移,从而对传统农业造成不利影响。

5 传统农业的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开始大量涌入城市,收入也开始慢慢增加,农村土地的经营规模和结构也在不断调整和优化,形成了土地集中化的管理模式,通过建立明晰的产权和土地流转制度,为传统农业的适度规模性经营提供了适宜的条件。未来应该不断吸引外资进行区域性投资,鼓励民营经济去发展加工业,进一步扶持这些涉及传统农业的企业,引导其进行深化加工和科技创新,积极探索农户与企业之间的利益连接机制,通过企业带动当地建设,反过来也能够促进企业发展,从而能够实现双赢。

6 主要结论

传统农业由粗放经营逐步转向了精耕细作,产量得到大幅提升。虽然传统农业无公害、无污染的种植和管理方式,倍受当今人们青睐,但随着劳动力的减少和转基因作物的冲击,传统农业的发展也受到了很大制约,进行改变是大势所趋。我国应该认真分析我国农业存在的问题,形成具有特色的传统农业模式,从而推动传统农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梁家勉.我国传统农业的特点[J].学术研究,1987(5):128-129.

[2] 薛世权.论传统农业的发展趋势[J].北京农业,2012(21):56-56.

[3] 宋欢,王坤立,许文涛,等.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研究进展[J].食品科学,2014,35(15):295-303.

(责任编辑:赵中正)

猜你喜欢

趋势发展
趋势
互联网创业新趋势
初秋唇妆趋势
中国传染病十年新趋势
区域发展篇
《数据的集中趋势》测试题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协调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