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陂区经作产业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2018-05-14程胜波

南方农业·中旬 2018年5期
关键词:思考实践

程胜波

摘 要 为了促进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积极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实现全年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近几年来湖北省黄陂区以贯彻农业供给侧改革、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为重点,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前提下优化粮食品质和结构,在提高经济作物生产效益的同时加强农产品品牌创建和农业标准化应用,在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引领下推进产供销和乡村休闲游的深度融合。黄陂区在蔬菜、茶叶、林果、草莓等经济作物产业发展中取得了明显成效,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夯实了基础。

关键词 经作产业;实践;思考;黄陂地区

中图分类号:F326.13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8.14.065

1 产业发展的成效

黄陂区常年园蔬菜面积0.5万hm2(复种面积5.3万hm2),总产量220万t。茶叶面积0.5万hm2(其中生产面积0.4万hm2),茶叶总产量为1 750 t。草莓0.1万hm2,总产量1.8万t;其他特色作物0.4万hm2,全区经济作物总产值有望突破120亿元。

1.1 特色产业规模全面升级

全区经济作物生产的集约化程度逐步提高,以木兰天宝、兴业广地、湖北泰辉、兰氏蔬菜等农业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等新型主体为载体的33.3 hm2经济作物生产基地已经超过70个,其中66.7 hm2以上的44家,规模化生产基地面积1.1万hm2,占全区经济作物总面积的68.4%;经济作物规模化生产基地为引领形成了以泛武湖地区为重点、以东西部区域为基础、以北部生态旅游区为延伸、以前川城郊为补充的经济作物产业发展空间规划布局,并确定了重点农产品生产基地保持20年不变和农产品基地占补平衡的保障政策,经济作物生产总值在全区农业生产总值的比重已经超过55.3%,稳居农业重要支柱产业首位。

1.2 设施蔬菜发展势头强劲

借武汉市0.5万hm2钢架大棚设施建设的强劲东风,黄陂区设施农产品种植基地(尤其是钢架大棚蔬菜)规模明显扩大,全区获得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的蔬菜品种达56个。截至目前,全区大棚设施农产品基地面积达0.2万hm2,喷滴灌和覆膜栽培技术的大力推广和应用面积不断扩大,蔬菜避灾抗灾能力不断增强;全区设施蔬菜复种面积1.8万hm2,占全区特色作物种植面积的30%以上。近几年,通过农业生产基地提档升级及标准化示范园项目的实施,全区40余家农业新型主体生产基地逐步完善了沟渠路及排灌基站配套、农用电网齐全的基础建设,农业生产标准化应用更具体、科技示范效应更突出、产业可持续发展空间更广阔。

1.3 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升

自2014年以来,在省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农业部门的支持下,黄陂区政府构建了以区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为重点、街(乡)级监管为基础、村级协管无缝对接、农业生产新型主体严格执行产地准出的层级管理体系,全区不断加强肉蛋奶、果菜茶等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技术应用和质量安全检测。全区每年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监测达5.5万批次,合格率均在99.90%以上。2016年,区政府全面推进“互联网+”农业项目建设,从肉菜追溯系统入手,通过远程监控、远程诊断、二维码识别和质量信息网络传输等软硬件建设,将于2017年底完成蔬菜等农产品质量可追溯、农产品网上交易及农业企业生产信息的互融互通平台建设。2016年初,区农业机构改革后新组建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农业检验检测中心、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为蔬菜等农产品生产全过程的质量管控提供了更为有力的组织保障。

1.4 产业扶持政策保障有力

区政府积极加强农业扶持政策。1)在全区新建37家农业标准示范园(其中蔬菜基地29家),从标准化生产技术应用、农业投入品科学使用管理、农产品产地记录、农产品自检和质量合格证明等产地准出环节全过程实现标准化管理。2)2016年,区政府筹措资金400余万元,在落实农业政策性保险的基础上,积极开辟和拓展地方性农业特色产业保险的业务范围,将蔬菜纳入农业保险范畴。3)2017年区政府出台“三品一标”农产品和农业标准示范园建设项目以奖代补等补贴政策,筹措财政资金对蔬菜生产新型主体实施标准化生产和创建农业品牌进行刺激性补贴,有效促进蔬菜产业向高端、优质、品牌化发展。

1.5 产业营销体系逐渐完善

全区蔬菜依托四季美农贸城农产品交易市场,形成“买全国、卖全国”的格局,为更好地打造品牌和拓展发展空间奠定了基础,黄陂区14家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组建为木兰天宝联社,先后在四季美农贸城建立木兰天宝果蔬分拣配送中心,及果蔬物流区。在北京新发地、河北石家庄、湖南海吉星、广西南宁、江西深圳果蔬批发大市场等地设立木兰天宝果蔬直销点。建立“木兰天宝”蔬菜授權直营店10家,在关山717、关山新竹路、武泰闸、黄金堂、红桥和青山建一路等果蔬批发大市场,建立“木兰天宝”果蔬直销点6处。联社还与武汉、滠口、盘龙城、青山等大型社区达到合作意向,与美好集团等社区签订了长期战略合作协议,今后黄陂区优质农产品有望直销到城市社区居民家庭。

2 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黄陂区经济作物产业取得较为迅猛的发展,但是在产品质量、品牌创建、生产规模、产销衔接、生产用工和基础建设上,仍然存在发展意识不强、资金投入不足、生产技术落后、供求信息不通、规模化效应不突出和生产用工短缺等问题。

2.1 特色作物产业延伸不畅

目前,全区从事经济作物产品加工的企业规模较小,加工产品单一,加工技术和产品没有突破,导致经济作物产业的延伸增值能力低,生产效益不高,产业链不长,产业的拉动作用弱。

2.2 发展风险抗御能力较弱

由于经济作物产业发展的市场存在不确定性,产业发展和市场运行极易受突发事件的冲击,特别是自然风险、质量风险、市场风险、不良信息风险和国际输入风险的交织发生,会严重制约产业发展。

2.3 产业发展投资大、见效慢

根据召开全区农业新型主体多次座谈了解到,绝大多数经济作物生产基地在投资过程中面临资金困难、生产见效慢、生产管理不规范等问题,普遍存在“重发展、轻管理,重产出、轻投入”的现象。

3 促进发展的建议

全区经作产业的发展涉及耕地流转、标准化生产技术应用、产品质量监控、产地环境检测、市场供需平衡和农业政策扶持等多层次的发展,全区农业经营新主体不断增多,生产经营行为更趋于多样化。下一步黄陂区政府将在更新扶持政策的内容和激励方式上探索新路径,为推进产业发展提供新的典型和样板。

3.1 进一步扩大标准化生产的规模

这是做大做强经作产业的基础,不仅要继续大力支持业主进行基地开发,而且要鼓励农户发展适度规模生产,尤其是远离居民区、远离污染源,且具备生产绿色、有机农产品的小环境。经济作物规模化生产,要统一生产标准,提升产品质量,提高市场占有率,为茶叶、草莓、蔬菜等产业抱团发展提供平台。

3.2 进一步强化龙头企业引领作用

着重整合政策扶持资源,加强品牌创建,集中打造一批优势特色农产品品牌,重点进行宣传、推介,提升农产品的知名度。针对提高农产品生产、销售、加工水平,区政府要出台激励政策,按照以奖代补的方式,在资金上给予支持,壮大以加工、销售为主的龙头企业,全面优化升级农产品产销加工产业布局,有效促进经作产业健康发展。

3.3 进一步突出相关产业支撑作用

大力发展以经作产业文化为主的休闲观光产业,拓展产业功能。例如,结合黄陂区旅游业的发展情况,把农事体验与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结合起来,利用地理及资源优势,发展茶文化产业、茶休闲观光产业,并开展茶系列产品的深度开发和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茶产业的附加值,以茶产业发展为模板,打造发展农村经济、富民强区的支柱产业。

3.4 进一步强化产品质量安全管控

近几年,全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有了长足的提高,区政府在农产品管控上要舍得投入,在管理制度上要肯下功夫,在管控措施上要敢于啃硬骨头,在管理效果上注重打基础、管长远,建议进一步加强农产品生产加工源頭质量把控,按照“抓源头、管全程”的思路,以长效管理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3.5 进一步推进农业技术指导服务

即整合全区农业技术力量,分片分区开展定点跟踪指导。集中技术优势,重点对经作种植模式安排、田间生产管理、病虫害防控等环节开展技术攻关,针对新增设施蔬菜基地土壤耕作的实际情况,大力开展土壤改良、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服务,加快土壤熟化,加强信息交流,突出生产典型示范效应,全面提高产业发展水平。

(责任编辑:赵中正)

猜你喜欢

思考实践
对于少儿英语教育的几点思考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