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景东县茶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思考

2018-05-14王寒玲

南方农业·中旬 2018年5期
关键词:茶产业发展趋势

王寒玲

摘 要 景东县是普洱茶主产区之一,在2013年被列为全国重点产茶县,茶产业是景东县县域经济一大特色支柱产业,更是68%山区贫困户重要的收入来源。基于此,通过对景东县茶叶产业发展现状进行研究,进一步分析了茶产业发展的限制因素,并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能够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 茶产业;发展趋势;景东县

中图分类号:F326.12;F426.82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8.14.063

近年来,虽然景东县各级领导对茶产业高度重视,并采取各种办法为茶产业的发展创造条件,但作为国家级贫困县,全县财力十分有限,不可能为茶产业给予大量财政支持。因此尽管县政府在产业资源配置方面做足工作,茶产业也得到了较快发展,但从市场发展方向、产值增长轨迹及产业成长规律看,景东县的茶产业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1 景东县茶产业发展现状

1.1 茶叶基地规模在调整中扩大

2017年,景东县茶叶采摘面积达1.64万hm2,取得有机茶园转换证面积0.18万hm2。茶叶总产量达1.2894万t。

茶产业覆盖全县3乡10镇165个村,涉茶农户达4.45万户23.3万人,有茶叶千亩村90个、百亩组506个。境内有2.01万hm2野生型古茶树群落及分布在老仓福德、漫湾、金鼎、御笔和哀牢山西坡5座古茶山的0.26万hm2栽培古茶园。茶产业在全县农业产业化和产业扶贫中的优势日愈凸现,已经成为广大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致富、增加收入的重要经济来源,也成为部分山区村镇的骨干经济产业。

1.2 茶园品质在培育中提高

2010—2012年,景东县启动实施了生态茶园建设工程,茶园栽培主要优良品种有云抗10号、雪芽100号、长叶百毫、普景1号和紫娟等。按照“遮荫树种植全覆盖”的要求,以及每667m2种植6个以上树种的标准,全县所有茶园都种上了各种遮荫树,且通过几年的精心管护,现已逐步长大成林,初步形成了“远看是森林,近看是茶园”的生态茶园景观。茶园气候明显改善,鸟语花香,茶树健长,为提质增效促发展夯实了基础,有了优质茶叶,在第十四、十五届普洱茶叶节,景东茶在斗茶大赛中都取得了很好的排名。

1.3 茶企队伍在成长中壮大

2017年底,全县有茶叶初制所146家,取得食品安全卫生许可证(QS认证)的茶叶精制加工厂13家,已组建茶叶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126个,建成普洱茶生产线5条,设立农资供应网点41个。

1.4 茶叶品牌在经营中打响

景东县坚持“生态立县、绿色发展”战略,依托龙头企业,按照有主体、有基地、有加工、有品牌、有展示和有文化的要求,把发展有机茶作为未来景东茶产业发展的一个方向,目前已有0.18万hm2茶园完成有机茶园转换;高起点、高标准规划打造一批精品茶庄园,目前已建成“景东天泽茶庄园”一个,正有序推动芦山、长地山、班崴茶庄园建设。景东县主要开发有“银生”“无量”“彝乡老仓”“锅瓦山”“华腾”“茶窝子”等品牌系列产品,这些产品远销省内外,深受消费者青睐。

1.5 茶产业服务在整合中提升

景东县于1958年在安定镇芭蕉河建立第一个县办茶场,1965年迁至县城改称茶试站,2004年组建景东县茶产业发展办公室,2015年成立茶叶和特色生物产业局(内设茶叶科技服务中心),2016年组建景东茶协,相继成立了一系列的茶产业专门领导小组及其办公部门。这些部门皆整合各方面职能,对茶叶品牌、生产、企业、文化等实行统一管理、统一协调、统一监督和统一服务,科技政策、社会化服务和组织领导等体系趋向完善。

1.6 茶文化氛圍越来越浓厚

景东县通过举办斗茶大赛、组织企业参与省市茶事活动、邀请省内外知名茶专家到景东县开展讲座和座谈会等形式,打造哀牢山、无量山生态茶叶品牌。“彝家糊米罐罐香”在首届全国民族茶艺表演大赛上荣获大赛金奖,结合文体局挖掘开发了一系列的本土茶歌,倡导全民学习茶文化、宣传茶文化氛围越来越浓厚。

2 景东县茶产业的制约因素

景东茶产业虽然在近几年得到了长足发展,但从发展现状来看,制约产业发的问题依然存在,主要表现为“小”“弱”“难”“低”。

2.1 境内茶叶加工能力小而乱

景东县由于受主为山区的地形条件限制,茶园分布较散,规模普遍较小,且多为农户分散经营,拥有茶园基地0.01万hm2以上的茶企仅20家,能被规范经营茶园面积为0.21万hm2,仅占全县茶园总面积的12.89%。茶企以独立的小规模茶场和茶叶初制所为主,茶叶标准化生产体系建设相对滞后,存在“家家炒茶,户户冒烟,人人叫卖的情况”,由于质量标准不统一,存在以次充好的不良行为。

2.2 龙头企业的带动力和市场外拓能力弱

1)龙头企业少而弱。2017年底,全县没有省级龙头企业,只有市级茶业龙头企业1家、县级茶业龙头企业3家,但每家年销售额不足1 000万元,销售量和销售额占全县总产量和总产值的比率很小。2)由于缺乏强有力的龙头企业利用本地资源,景东茶主要作为毛料被其他省内外名企当作“调味品”大量采购使用。3)不重视推销人才。由于销售队伍薄弱,导致打不开整个景东茶销售市场。

2.3 公共大品牌打造力度不足

景东县作为茶叶大县虽然有良好的茶叶资源,还有大量的地方名茶或无牌好茶,但由于缺乏统一、叫得响的品牌,无论市场占有率还是销售额均没能凸显其应有的位置。打造“无量山”普洱茶地域公共品牌商标工作开展缓慢,主品牌宣传合力不足,由于企业只顾及自主品牌,政府对品牌管理力不从心,地域公共品牌推行管理趋难。

2.4 科技推广率、文化力支撑程度低

1)现有茶业专业技术人员仅占涉茶人员总数的0.014%,科技创新与应用、产品研发与流通相对滞后。2)部分茶农认为茶产业只是副业,舍不得投入时间和精力去学习。3)以茶为主题的地方性、娱乐性、竞技性、趣味性和参与性的茶文化项目不多,茶文化与旅游文化融合度不高,未形成相互促进的格局。

3 景东县茶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景东县茶产业历经多年的努力,应该紧紧把握机会,借力发展,将茶产业与旅游、科技、生态和文化的多业态融合。

3.1 把握机会,“练好内功”

1)景东茶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将更为优越。普洱茶作为云南的惠民产业、民生产业,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度。2017年省委省政府发出“擦亮普洱茶金字招牌”的号召,并相继出台了支持品牌打造、扶持产业发展的一系列针对性措施。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精准扶贫计划不断向纵深推进,景东县茶产业的发展必将迎来越来越多的利好政策。2)在不远的将来,两条过境高速公路即将建成,景东机场的兴建亦已提上议事日程,景东至普洱城区的原有道路已在拓宽、改建,并将在近期竣工。可以想象,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和物流成本的降低,景东县作为古代银生府茶马古道的重要集散地,必将吸引各路茶商的关注,只有“练好内功”,种好景东这棵茶才能收栽桐引凤之效。

3.2 与生态旅游结合让将茶产业做成可赏可食可玩

景东县茶园多为山坡梯级茶园,2010—2012年,景东县启动实施了生态茶园建设工程,全县所有茶园都种上了樱桃、樟树、芒果等各种遮荫树,通过几年的精心管护,现已逐步长大成林,茶园风景秀丽,茶园可作为优美的旅游地。茶农勤劳,采茶时节采茶女点缀其中,展现出一幅美丽的画面,已具备开发休闲养生观光的条件。1)围绕神秘秀丽“哀牢山,无量山”主题,将茶文化旅游作为生态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着眼“面向旅游业,做足茶文章”。2)把景东茶做成无量山名茶系列产品进行重点推介。3)强调景东茶来自神秘无量山、秀丽哀牢山,要通过多形式、多渠道、多投入地不断宣传。

3.3 与文化结合丰富产业文化内涵

1)创建节庆文化品牌。景东县要继续开展斗茶、赛茶,提升本地茶的影响力。2)挖掘、收集和整理古朴浓郁的民间茶艺、茶历史、茶诗词、茶名人和茶具等,如唐朝樊绰的《蛮书》中就有“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的记载,也是云南省见诸于史籍最早、最确切、最可靠的记载。清嘉庆《景东直隶厅志》记载更明确:“蒙乐山(即无量山)间产野茶,然味涩苦,人少采食。民间所见之茶大都卖自普洱。冬春之间,入山采茶者甚众,或转卖弥度、昆阳,故景东商贩生意以茶花二项为大宗。”这一记载都能彰显景东茶的文化底蕴。3)进一步发挥文人的智慧,创作具有本土文化内涵和现代艺术特点的茶艺、茶歌,编排丰富多彩的茶舞,创造具有景东特色的茶文化,夯实文化底蕴,彰显无量山茶和哀牢山茶的文化价值和地方品位。

3.4 与科技结合提高产业效益

随着产业的不断壮大,科技相对滞后的情况显而易见,要解决这问题,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2)茶树的品种决定产品的品质,要通过对现有品种优选、改良,不断反复,筛选出优良适制品种,大力推广茶叶嫁接技术和本地优种雪芽100号和普景1号。3)在景东县将产品形象定位在“无量山普洱茶”公共茶叶品牌。4)杜絕发生简化工序等乱象,规范传统普洱茶的基本工艺。

(责任编辑:赵中正)

猜你喜欢

茶产业发展趋势
宣城市茶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考和建议
福建安溪铁观音茶产业化发展研究
丝绸之路经济带中陕茶产业及文化发展的几点思考
浅析以恩施旅游业助推茶产业的发展途径
河南省信阳市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探讨